快打造工業版社宅!別讓鐵皮屋奇兵無家可歸

轉骨關鍵》廠辦大樓只適合高科技,還掀炒地歪風


文●呂國禎 攝影●陳宗怡

當淡水河畔矗立起一棟棟玻璃帷幕的一○一式豪華廠辦大樓,與此同時,台中、彰化、台南到高雄的農田卻又長出了一間間新違章鐵皮屋。


鐵皮工廠被認為破壞環境,卻是許多產業的家
河畔蓋鐵皮屋的現象已存在近半世紀之久,是台灣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也可能是服務你我都會生活的必須。

鐵皮屋真的消失了嗎?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專員黃子芸攤開數據說,根據農委會資料,每年新建農地工廠(建物),還是有三千件到六千件不等,占用農地的情況並沒有停止,為了追求真相,自二○二○年起,地球公民跟G0V零時政府一起開發農地違章工廠的回報系統。到目前為止,回報的案件量有一千九百多件,其中檢舉並追蹤的新增違章工廠有六百三十七家。

今年五月又推出「大家來找廠」網頁,有六千人次參與,辨識了六千筆新增「疑似工廠」點位,抓出一千零五十筆農地違章,排除掉合法建物與非工廠的建物,又找出一百八十四筆農地違章(見下表)。

鐵皮工廠沒有消失,只是轉移陣地 豪華廠辦大增,卻非所有業者用得起

證據顯示,鐵皮屋只是從大家的眼裡面消失,其實跑到另外的地方,黃子芸說,「這就是令人擔憂的地方,政府的國土計畫、立體化政策,看似新增了許多工業土地,另一方面違章卻沒有減少,兩者之間出現了斷鏈。」

於是一○一式豪華廠辦大樓變多了,但未必符合企業生產特性或買不起,有些人又寧願冒著不合法的風險跑到農地。

真的是這樣嗎?商周找到了位於新莊化成路合法工廠的雅文塑膠總經理陳秉豐,向他提問當淡水河畔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都市計畫,鐵皮屋換玻璃帷幕大樓,能提供充足工業地、降低地價嗎?陳秉豐說,「這兩、三年來,我尋遍了新莊地區的廠辦大樓,我敢說,沒有廠辦的仲介不認識我。」

他碰到的問題是,重機具只能設在一樓,房仲開出來的價格是高樓層的兩倍,再加上機器設備的稼動率是越高越賺錢,最好二十四小時不間斷,但這些廠辦並不太能接受沖、銑、車、磨床等重型設備進駐、更別說連續二十四小時開機。

於是,陳秉豐跑到中南部看土地,見到了全台工業用地價格翻倍漲,實在買不下去,但客戶卻一直在催提高產能,已經一天三班二十四小時生產仍不夠,今年只好忍痛買了隔壁鄰居的工業地,一坪要價一百萬,來提升產能 滿足訂單。
為追逐土地暴利,趕走鐵皮屋?工業地漲價炒作橫行,排擠需要的人

現在「能買到、能租到,貴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新北各工業區有一堆廠房仍閒置著,地主也不願租出去,寧可空著坐等漲價。」他控訴,炒作歪風與惡劣心態,加上塭仔圳一堆工廠被拆後,到處找地設廠,於是地價又被拉高了。

早晚要搬廠,所以他評估過,要取代目前的工廠,光買地、蓋廠最少要十億元,所以遲遲不敢做決定,「這是大賭注,好不容易父母辛苦一輩子積攢了棺材本,投了賠錢會對不起父母,因為誰也無法保證,花大錢蓋新廠能穩賺不賠。」他說。

從某個層面來講,大家會覺得好棒棒,因為鐵皮屋消滅了,河川、農田污染、消防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城市景觀也因此變美了。但卻忽略一件需要被質疑的事||一個原本上面蓋了鐵皮屋的農地,它不管變成住宅區也好,或商業和工業區,價格其實會飆漲,最大受益者就是地主,龐大土地利益驅使地主拒租、趕走鐵皮屋。

「承租戶在這個過程中就是會被淘汰出去。」黃子芸說。也會導致企業經營本末倒置的惡果,競相買地蓋工廠,炒地成了企業老闆的目標之一,連中台灣的隱形冠軍也搶地囤地。

台大城鄉所所長陳良治訪談許多黑手老闆,發現一個現象:這些黑手隱形冠軍蹲在工廠,靠經驗、技術來賺錢,但看到近年地價大漲,驚覺自己辛苦大半輩子,竟比不上賣一塊地賺的錢,於是心態變了,趁機多買一點工業地,即便暫時用不到,也要先買先贏,因此中台灣不管推出多少工業區,馬上搶購一空,甚至產生排擠效應,讓真正需要土地的企業更難取得。

「真的需要這麼多地嗎?」陳良治質疑,可憐的是比較弱勢的小頭家、買不起的中小企業,甚至就連手上滿滿訂單,也不敢貿然投資蓋廠。

最可怕的惡果還不只是地價上漲,當整個河岸都是河景第一排的豪宅、一○一式豪華廠辦大樓,恐讓產業偏食、生病。

「台大為何要有繁星,要讓偏鄉、弱勢的學生就讀,就是不希望整個學校的學生都來自精華區、都是菁英的子弟,如此才能打破籓籬產生流動、社會才能健康,」陳良治說,不能滿腦子都是高科技產業,只照顧成績好、背景佳的學生。實際上傳統產業是構築台灣經濟基礎上很重要的一塊,要讓台灣產業體制能夠強健,不能只是靠高科技產業,還是需要這群中小企業。


▲住宅大樓步步進逼鐵皮屋,意味著土地即將翻漲,更多地主會逼走工廠租客,或收掉工廠來賣地獲利。

驅趕鐵皮內傳產,恐破壞城市生態系 北台灣工廠也需要「社宅」只租不售

如今一刀切的方式,只要違法、污染的都趕走,負擔不起高地價、高租金,就請它們離開,消失就是時代的眼淚,只能怪它們的競爭力不足,環境已不適合它們。

真實世界卻不能如此,鐵皮屋能存在幾十年、必然有其原因,貿然要它們離開,恐怕會打破整個生態系運作,例如一個城市不可能沒有人收垃圾、做清潔、資源回收或維修汽車等支持性服務。

科技產品也需要傳統的塑膠射出廠,陳秉豐解釋了北台灣供應鏈的運作,「客戶與我們做JIT(實時生產系統),我們一點半交貨,客戶在五點前收料開始生產,從零組件到產品,都是熱騰騰剛剛出爐的,只有雙方緊密配合才能做到零庫存。」

所以離客戶要近,必須忍痛買昂貴的新北土地,「客戶、供應鏈都在北台灣,只能把空間利用做到極限,」陳秉豐說,每個產品都是為客戶量身訂做、少量多樣的,台灣的世界級競爭力就是這樣來的。

「生態系就是這樣,一個多樣化生態,抵抗力比較強,能隨時抵禦你看不到、無法預期的東西,」陳良治說,如果城市都住滿菁英,都是豪宅、科技業,誰服務這些有錢人、誰提供不同的原材料。

矛盾的是,淡水河流域雖蓋起大量的玻璃帷幕工廠,新北的傳統企業卻未必能進駐,供需之間存在斷鏈,黃子芸認為,「我們缺乏一個完整的鐵皮工廠調查,各個不同的產業,它的實際製造內容、它從事生產的設備廠房、利潤就不一樣,需要的廠房大小、條件可能就不一樣,這也會關乎到它們的投入產出的成本不一樣,對於土地、廠房負擔,本質上面就會有不同。」

不是每個人都住得起,或需要一○一式的豪宅工業區,例如,能不能推出類似像社會住宅般平價只租不售的工業區,單純滿足企業生產製造的需求,也不需要炒地賺錢。陳秉豐呼應與請求,「我們希望北台灣能有更多只租不賣的工業地,稍微遠一點也可以,只希望能負擔得起的土地、廠房來接更多訂單,我很羨慕台南新吉有這樣只租不售的工業區。」

所以,真正大轉骨,不只是讓淡水河的小毛蟹能夠回到家,也要讓全台灣的鐵皮屋找到家來安心生產,結束在農地上亂竄、污染的日子,讓不同縣市河流的生物也能回到家,這樣的台灣才能真的活得好、走得遠、賺得多。


工業地價格飆漲,河畔鐵皮屋何去何從?
河岸改造帶來美好生活,但也拉高地價。當礙眼的鐵皮屋面臨拆除、再流竄各地,污染也會重現,唯有讓鐵皮屋找到合法新家才能兼顧經濟與永續。

《小辭典》
工業區只租不售

·台灣工業土地過去只有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為扶植產業,降低創業初期成本,用地、廠房採取只租不售的模式;傳統工業區則採銷售、私有化的方式。

·近年來工業土地不足,避免工業地被炒作,一般工業區也推出只租不售政策,例如高雄大寮和發產業園區、台南新吉工業區,但僅有20% 的土地採取只租不售,示範意味濃厚,讓供應量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2/10月 第1820期

本文摘錄自‎

快打造工業版社宅!別讓鐵皮屋奇兵無家可歸

商業周刊

2022/10月 第18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