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河逾十單位踢皮球 台灣河流整治輸萊茵河20年

看河投票》我們尋找全台河川生物指標,一度成人球⋯⋯


文●陳承璋 攝影●陳宗怡

新店崇光社區大學有一則名叫「花車」的故事流傳著。

兩年前,社大的河川志工巡守隊,在新店溪上游的青潭自行車道旁,發現一台廢棄的貨車。他們想請政府把卡車移走,以免危害生態。


▲崇光社大志工口耳相傳的花車,半年後突然消失,最後竟也搞不清楚移走它的是哪個單位。崇光社大提供

一台花車看河川管理亂象!
碳排有整體目標,河川卻缺整合單位


這個簡單的請求,竟讓這群平均年齡達六十五歲的巡守隊們,成了人球。

首先,他們先向環保署通報,得到的答案是,貨車太大台,相關的清潔大隊無法清除,必須找其他相關單位。

他們於是找了新北市水利局,未料,這是屬於河川灘地,不歸該局管理,只好再找新北市高灘地工程管理處,「我們打給高灘處得到的回覆是,自行車道旁的空地,不屬於灘地,也不歸他們管︙︙,」崇光社大主秘江紫茵苦笑。

輾轉間,又問了新店監理所、警察局。

一來一往,時間過了半年,而卡車,開始被植被覆蓋,從窗裡長出一朵朵鮮豔的牽牛花,最終成了花車。

一台花車,看見的是:台灣破碎的河川管理亂象。

到底多破碎?

台灣河川管理轄區除了以上中下游區分,還分水面上、水面外、河川灘地,加起來從中央到地方,負責的部門竟超過十個以上。

這,也是淡水河是全球第十六髒河的癥結!

「因為少了一個整合單位,有力的把資源集中,」台灣永續聯盟理事長陳建志說。

缺少整合,就缺少明確目標。

「台灣淨零排碳,你可以看見整體的目標,比如,至二○五○年淨零排碳的規畫路徑,但對於河川,沒有整體性規畫,都是民間抗議或是出大事,政府才重視,」KPMG安侯永續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舉例例如,二○一三年,齊柏林《看見台灣》上映,政府才開始關心河川工業偷排問題,但時間久了,又沒人理會了。

整合,有多重要?

淡水河的整治,與歐洲萊茵河整治,幾乎是同一時間起跑,兩條都曾被稱作生態死亡之河,萊茵河卻在整治近十五年之後,讓對水質非常挑剔的鮭魚成功回到河裡,至今,野生鮭魚也已能自然在萊茵河繁殖。

對比淡水河,整治三十五年才觀察到較大量的毛蟹出現在新店溪上游,進度落後原因就在,萊茵河即便橫跨九個國家,但他們成立保護萊茵河國際委員會,九國共同擬定目標以及整治規模與經費(見左頁表)。

當一條河劃分如此多單位管,每個部門都只掃門前雪,就像企業部門之間的「穀倉效應 (編按:指的是企業內部因缺少溝通,部門間各自為政,就像一個個的穀倉),過度在意本位利益,就無法朝共同目標前進,企業將走向衰亡。

一條河乾淨與否,也反映各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比如,河川的污染整治,若要解決民生污水與工業廢水,就得要水利、環保、城鄉發展、地政等單位合同,監管工業廢水排放與加速家庭污水接管等。

整治完畢後,要試著把觀光單位也納入,藉此行銷河川旅遊可能性,進一步縫合民眾與河水的關係,「比如淡水河比較乾淨了,能夠在河邊舉辦釣魚大賽,釣到外來種抓起來,釣到台灣特有種就放回去,」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楊志彬說。


水質不只看數值,還要看生物回來沒
崇光社大志工當起河川與生物的守護者,每週定期巡守新店溪上游,並用簡易工具測量水質。


河流是人的脈搏,河裡生物是脈象
「生物指標是檢視河流最嚴苛指標」


這也能成為政府的施政亮點。「現在民眾對河川意識比以前高許多,河的政績亮點做出來會是最亮的,但也是最難做的,」經濟部水利署十河局副局長楊連洲坦言。

它牽涉的不僅是地方政府內部的跨部門效率,也須與中央、其他縣市協同合作,河,其實就是政府效率的修道場。

此外,河川的乾淨與否,也代表流經縣市的產業狀況。

如同淡水河工業廢水污染逐年減少,正表示河岸邊的產業正在轉型。放眼全台河川,這個標準同樣適用。

比如,高雄後勁溪,主要流經楠梓科技產業園區、仁武工業區、大社工業區、中油高雄煉油廠,半世紀以來,承載高雄工業重鎮的污染,導致後勁溪四成的污染源都來自工業廢水。

如今,高雄近年加速擺脫重工業之城,轉型為高科技廊道,污染排放也應變少。根據高雄市環保局的資料,後勁溪的污染確實有改善。近五年的河川污染指數,已從重度污染降至中度污染河川。

若是農業大縣,如中度接近重度污染的雲林新虎尾溪,高達八成都是畜牧業廢水,若這個主要污染源改善,也代表當地農業轉型升級中。

河流就如同人的脈搏,而河裡的生物多樣性,則是脈象。
歐美國家治理一條河川,會看河裡的生物是否回來,「因為生物指標,是檢視河流乾不乾淨最嚴苛的指標,」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李培芬強調。

如果只看河川監測數值,未必能準確反應河的現況,比如,當環保單位的河川污染測站,測量時是雨天、或剛好落在工業廢水未偷排時,數值容易被美化。

相對的,河川生物長期活在河裡,更能反映河的污染狀態。

這也是為什麼,歐洲萊茵河的整治,是以鮭魚洄游做為目標,因為它無法被美化,毫無僥倖空間。

那麼,台灣的主要河流,生物指標如何?

當我們探詢此問題,竟也成了人球。

生物指標調查,竟停格在十九年前
年底選戰逼近,別讓永續城市淪口號


起初,商周向環保署調閱河川生物資料,「我們沒有經費做,跟國發會申請經費,都被問為何是你們做?」一位環保署人員解釋,並要我們詢問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畫試驗所。

當我們詢問水規所,「我們今年才開始做,過去沒有任何單位做過,」水規所副所長葉俊明坦言。

而水規所則介紹農委會特生中心讓我們請教,「我們其實都有建議相關機關做河川生物調查,但礙於經費的關係,即便有做,無論頻次或是調查方式,每次都不同,」特生中心人員說,所以整合起來就很困難。

我們在網路找到唯一完整的資料,是二○○三年由環保署環境檢驗所做的「七條河川魚類相監測與其反映的水污染程度」。

生物指標調查,就停格在十九年前!這反映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長期不重視這更嚴格的指標。

政府環保環境相關單位該重視的,應該是環境與生物,而非只重視專業數據,若數據逐年變好,河裡的生物卻活不好,再好的數字也是枉然。

況且,數據是冰冷的,用少數人才懂的專業術語,無非把一般人排除在關心河的行列之外,「紐西蘭有所謂的環境報告法,要求政府必須用民眾看得懂的方式,每年跟大眾報告,」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組長林瑞興解釋。

只看數據,不看生物,這有多荒謬?

例如,從數據看,淡水河已降為輕度污染河川,甚至將成為未受(稍)污染河川(編按:指污染指數小於二);但我們訪問多位官員:你敢不敢跳下河裡玩水?竟沒一個說敢!

為了對標國際做法,商周爬梳資料並請教學者,整理一份全台重要河川生物指標地圖,針對流經六都主要的市河,如,高雄愛河、後勁溪、桃園老街溪、南崁溪等,列出較不耐污的河川魚類,如溪哥魚種,對重金屬污染敏感的蝦蟹類等。

我們呼籲,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應當一同合作,讓這些指標性生物能回家。

選戰在即,所有縣市首長與候選人,應先自問:我敢不敢跳入縣市內母親河?候選人們,你知道母親河裡的指標生物,活得好嗎?

投票,看河川!十一月縣市長選舉,你不妨用生物指標,看各候選人提倡永續城市,是認真的、或只喊口號。

畢竟,讓這片土地生機蓬勃,才能許人民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擺脫工業重鎮之污,後勁溪烏魚才活得好
後勁溪近5年從重度污染改善成中度污染河川,隨著周邊重工業區漸漸轉型成高科技產業聚落,有望讓生物指標烏魚、蝦蟹活得更好。本刊資料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2/10月 第1820期

本文摘錄自‎

一條河逾十單位踢皮球 台灣河流整治輸萊茵河20年

商業周刊

2022/10月 第18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