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人物】林飛帆:從街頭底層到民進黨「高層」的距離
歷經一番掙扎和思考後,林飛帆決定接下民進黨副祕書長。這起人事案在黨內並無爭議,倒是引來柯文哲、張善政連番的「酸言酸語」,他們跳腳的背後,其實也正凸顯林飛帆轉換跑道的重要政治意涵。
▲一件新添購的淺藍色襯衫、深色長褲,搭配咖啡色的皮鞋,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正為他的新生活納入了一些不同以往的元素。這一天,他在民進黨黨部九樓貴賓室接受採訪,他的身分是——民進黨新任副祕書長。
簽下入黨申請表對自己的政治契約
從街頭走入黨部,這是一樓到九樓的距離,搭電梯可能不到一分鐘,卻讓他掙扎大半年。昔日社運夥伴、現任中央畜產會副執行長姚量議觀察,林飛帆相當愛惜羽毛,對決定事情也比較「龜毛」,但這個加入民進黨的決定,並不讓人感到太意外,只是這考慮的過程,連姚量議也相當好奇。
「呵呵呵,⋯⋯就是一個我過去從來沒有想過的決定」,林飛帆抬頭思考了幾秒鐘,回想幾天前簽下入黨申請表的當下,「簽下去的那一刻,有點像是『契約』」,既要完成對自己的期待,也要完成大家的期待。
林飛帆提到,先是民進黨黨主席卓榮泰、祕書長羅文嘉力邀,後有總統蔡英文、府祕書長陳菊與之討論,他才終於確認彼此共識,並替自己立下目標:反外國勢力、打造「非韓家園」,和力挺蔡英文當選。
民進黨黨發言人周江杰認為,從「體制外」或「體制內」推動理念沒有對錯之分,這只是一個選擇。
像他個人,就是認同民進黨「二○二五非核家園」理念,以及了解推動理念需要政治過程,所以加入政治工作者行列,無違和感地從「綠黨人」轉為「民進黨人」,或許這也是林飛帆認清路徑的方向。
眾所周知,林飛帆與時代力量關係交好,過去也經常批評民進黨。網友在人事案曝光後,第一時間就起底林飛帆的「黑歷史」,包括批評「陳菊、張志軍搞閉門會」、批評前瞻計畫,甚至嗆民進黨說,「就繼續墮落吧」,「我們施壓對象從來不只有國民黨,還有民進黨」等等。
憂全球民粹抬頭助英防韓延續進步價值
面對這些過往,首先林飛帆坦承,自己無法閃避這些質疑,但也希望那些批評能成為政黨下階段成長的養分。對照蔡英文期待民進黨更包容,其實就是林飛帆希望能在黨內爭取到改革的空間,只是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能耐到哪裡」,「做了才知道。」他靦腆的笑容中難掩內心忐忑。
時代力量發言人李兆立認為,林飛帆是否能在黨內改革是一項挑戰,如果他和民進黨沒有談到這點,應該不會答應接任副祕職務。
但為什麼反韓、助英可以成為加入民進黨的一種理由?林飛帆二○一七年前往英國攻讀第二個碩士學位,就近觀察了英國脫歐過程,感受到全球性民粹問題興起,眼下韓國瑜風潮席捲全台,讓他對台灣未來感到憂心。
此外, 林飛帆參加過一次英國工黨年度大會,「分組討論議題、審議式民主模式讓人大開眼界。」其中,有個英國工黨領袖柯賓(Jeremy Corbyn)的外圍組織,作為社會政治力,試圖用槓桿原理,先將柯賓推舉為首相,再讓公民意見被實踐,「在我看來,是個新的政治運動形式」。
不難理解,考慮「跳下來」實踐現實政治的林飛帆,在於民進黨的開放性。親近林飛帆的好友觀察:掙扎這大半年才加入民進黨,最讓林飛帆煩惱、想說也說不出口的,是一大票好兄弟都在時力,林飛帆不希望傷害彼此的革命情感。
這名好友表示,外界雖然用輔選角度解讀,但當民進黨也拉入專攻審議民主的呂家華,顯示林飛帆思考的不只有螢光幕前的輔選,還包括難度不小的政策對話;民進黨願意開放這樣的空間,也應該是他願意加入的原因之一。
不過,林飛帆接任副祕後,傳聞有黨工對於這安排頗有微詞,年紀輕輕就「空降」主管職的說法,挑戰這位新進同仁。雖已接下前祕書長徐佳青的工作,督導文宣、新聞、青年、社會議題、網路等七個部門,但畢竟非民進黨基層黨員出身,能否驅動各部門難度可想而知。
鎂光燈焦點下的林飛帆,已成為黨內一分子,但學生領袖的標籤,動輒影響他對黨內的凝聚力。
「林飛帆的姿態是低的」, 周江杰認為,若林飛帆能在七月底之前熟悉一輪他督導的七個部門,「 我覺得就非常厲害了!」黨就是個選舉機器,多的是有經驗的人。未來半年,外界可以預期,林飛帆這樣戰戰兢兢、整副武裝面對外界的情況應會繼續,要讓林談更多的心境轉折,起碼要選戰結束之後。
街頭或政黨兩種不同的歷練
一路談下來,林飛帆一直不停地念念有詞,「水好深、水好深!」當被問到是否走向「務實道路」時,林飛帆突然大笑,「我一直都很務實啊!」姚量議更是一針見血地說:「三十歲人缺乏實際工作經歷,不緊張那絕對是騙人的」,不論是近期幾次的政治表態或職涯選擇,他認為老戰友更務實了。
回想一四年學運後,姚量議說,他們曾一起討論起人生出路,的確憂心民間企業未必合適,一方面是反體制的社運背景,另方面則是理念在「體制內」的實踐程度屬未知。不過,比林更早進入「體制內」,姚量議坦承其實較難看到理想實踐成效,自嘲花了不少時間「研議」調適方案。
林飛帆說,「每個年齡、身分,都有其不同任務」。姚量議只是替他擔心,同時承受「改革力量」和「組織服從」壓力,林飛帆短期內若無法有所表現,個人政治之路也可能受到折損。
周江杰則用自己的實際例子,進一步說明他從政幾年的感受。「光喊出目標是無效的」,他曾親自一一說明、尋求支持理念,才集齊足夠議員簽名,他認為這是一種政治養成。
兩種思維的距離,某種程度上能解釋,林飛帆從街頭思維走向黨內的「務實」路程。
▲憂慮過去進步改革瓦解,林飛帆加入民進黨。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