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直送亞馬遜、臉書工業老城貿易戰得利
是國家門戶,也是老牌工業城,桃園電子製造供應鏈的更迭,就是全球科技業轉型歷史的縮影。在伺服器台廠選擇重回老陣地的熱潮下,桃園又將於歷史扉頁寫下新的一筆。
早晨八點多,通往桃園大園、平鎮、龜山、大溪等地的主幹道,大批車潮湧現,擁有三十二座工業區的桃園城彷彿上了發條的發動機般,沸沸揚揚地轉動著。
身為家住大溪附近的桃園子弟,鴻海集團旗下的鴻佰科技協理陳春輝也在車陣中往桃園機場旁的航空城前進,正和其他五十二萬在桃園工作的從業人員一樣,經歷每天上下班的塞車日常。
今年二月,年過五十的陳春輝從鴻佰中國廠區調回在航空城內的桃園廠,支援伺服器製造。
伺服器是當今全球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最重要儲存和運算的骨幹。從美國Google、微軟、亞馬遜、臉書,到中國BAT三雄,對伺服器的需求,只會愈來愈大。但過去半年中美貿易戰來得又凶又猛,事關美中科技軍備賽,伺服器早被放在第一波美國課稅的名單。
包括鴻佰在內,台灣科技大廠包括廣達、英業達、緯創等都在這波名單中,風風火火地思量起伺服器的產地證明。
桃園,成了新增產線的首選。
台北工廠外溢,桃園得益
全球伺服器出貨量有一千兩百萬台,台廠佔了九成,當中在桃園設廠的公司包括廣達、英業達、鴻佰等的總產量就佔了近八成。今日的桃園可說肩負推動世界先進科技前進的動力。
回歸到桃園的發展變遷,就會發現桃園不是一天就變成肩負台灣及世界科技的命脈城市。桃園,幾乎就是台灣經濟及產業結構發展的縮影。
戰後初期,桃園的發展沿襲日治時代的骨幹,以米、茶等食品加工業為主,紡織業則是在中國大陸紡織業資本遷台還有美援棉花供給的配合下,落地發展。
▲在鴻佰科技桃園廠房內,員工正嚴謹地測試著產品。
如今桃園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產業大城,全台五百大製造業超過三分之一在桃園設廠,工業產值居全台之冠。轉捩點,在一九六七年。
當時為紓解台北都會區工廠過度飽和帶來的城市壓力,成立龜山工業區和中壢工業區;七○年代末台灣首座國際機場設立,物流運籌逐漸成熟。
桃園一帶軟硬體的起飛,吸引了僑外資包括美國RCA,以及日後影響台灣伺服器發展甚鉅的美商迪吉多投資進駐。
美商人才帶動伺服器製造
幾家落地在桃園的伺服器大廠,都有這麼一個共同的血統「迪吉多」。
迪吉多當年藉著推出迷你電打敗大型電腦崛起,是美國八○年代的超火紅公司,推出VAX電腦系列,全盛時期是全球僅次於IBM的全球第二大電腦公司。
八○年代,台灣的電子產業才在萌芽。迪吉多將遠東區總部設到桃園大溪,開啟許多尖端研發,也培養了許多在地科技人才,這個決定成為台灣電子業起飛重要的一筆。
包括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和執行長周永明,都出身迪吉多大溪廠。兩人後來在龜山創造了宏達電傳奇,打造出曾經功能不輸蘋果iPhone的台灣製造HTC手機。
九○年代英特爾伺服器崛起,迪吉多認為不可忽視,決定由台灣迪吉多負責開發設計伺服器,加入競爭市場。
現任鴻佰科技董事長吳惠鋒,七○年代在美國迪吉多擔任工程師。當時他帶著四顆英特爾四八六CPU架構的伺服器飛回台灣,交到大溪廠內給卓火土、周永明等工程師,開發出產品。這是台灣伺服器最早的專案,也是伺服器產業開枝散葉之始。
迪吉多大溪廠這群由卓火土、周永明培訓出的傑出工程師,日後成為台灣科技業的主力。其中一批工程師在一九九九年去了龜山另一頭的廣達,建立了廣達伺服器團隊,拿下包括臉書、Google數據中心訂單,成為董事長林百里最重視的金雞母。
九八年康柏電腦買走迪吉多大溪廠,之後又轉賣給英業達,英業達就跨入伺服器產業。吳惠鋒則在二○○一年返台,整合以前迪吉多工程師,創立了鴻佰。
貿易戰火重燃科技火苗
從過去桃園產經發展的脈絡回看今日,伺服器回流落地桃園,也就一點也不奇怪。
二○○五年,台灣最後一條筆電產線,在桃園一帶熄燈,並移往中國。但桃園依舊留著這些台廠在台灣最重要的研發根據地。
根據桃園市經發局統計,桃園工業產值排行第一的是「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年產值高達五千八百多億台幣。
如今貿易戰仍未停歇,桃園留著的科技火苗再次點燃。「我從來沒想過還會回到台灣發展,」陳春輝於三十八歲時,曾跟著台灣科技業西進中國,多年後二度見證家鄉再次繁榮的契機。
桃園這座城市,見證並參與了全球科技業轉型,從桌機、筆電一路到伺服器的一頁科技輝煌史。如果世界的地圖上少了桃園,恐怕全球科技業的進步會跟著斷鏈。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產品直送亞馬遜、臉書工業老城貿易戰得利
天下雜誌
2019/第675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