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了24年,每人生不到一胎
地方政府生育津貼補助不斷上調,去年生育率卻創十年新低。大家心知肚明,這個政策無助生育,只淪為遷戶口比賽,但為了選票,不但不能砍,還要繼續加碼。
文—林倖妃 攝影—謝佩穎
台灣生育率節節滑落,各縣市無不卯足全勁,擴大生育津貼幅度,九月即接連傳出台南宣布從六千元增加到一萬元、台中市從一萬漲到兩萬元。
今年議會開議,台南和台中相繼有議員提出提高生育津貼以鼓勵生育,市府也從善如流。然而台南市長黃偉哲卻直言,生育津貼已經證明不是有效刺激生育的政策工具,只會增加縣市間遷戶口比賽,不但紊亂戶籍制度,也造成施政困擾。
「你看生育津貼發放這麼久,生育率有提升嗎?」黃偉哲反問《天下》記者。
發放生育津貼有促進生育的效果嗎?如果以黃偉哲所說,效果微乎其微,各縣市為何還要拚命加碼?
去年生育率創十年新低
台灣去年的總生育率僅有○.九九,也就是每一個育齡婦女所生小孩不到一人,為有史以來第二低,最低出現在二○一○年的○.八九五,距離維持穩定人口結構的替代生育水準.一人,愈來愈遠。(見表)
若以人數來看,出生數更在○一年到二○ 年的二十年間,從二十六萬人降到十六.五萬人,台灣也正式邁向「生不如死」的時代。明年虎年,生育率預計還會繼續崩跌。
但嬰兒愈生愈少,生育津貼卻愈發愈多。地方政府發放生育津貼從一九九七年開始,至今全國二十二縣市僅有屏東縣落實排富,針對中低收入戶才發放;桃園市、彰化縣和澎湖縣最優惠,第一胎都給予生育津貼三萬元,其他為六千到兩萬元不等。
中獎百萬,年輕人才願意生
連鄉鎮也爭相發放生育獎勵金,例如苗栗縣大湖鄉最高給五萬元。審計部曾在一六年點名屏東,指其三十三鄉鎮中十五鄉鎮有生育津貼發放辦法,其中里港鄉一胎給兩萬元,第四胎大方送十萬,但屏東的嬰兒出生率卻在全國倒數三名內。
從結果論來看,生育津貼並未產生實質效果,學界研究也得到相同結論。
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李玉春,指導學生所做的研究,控制夫妻教育程度、收入、年齡和所居住地都市化程度等因素後,以現金補助方式提升民眾生育意願並無顯著效果。
到底要多少額外收入才讓人有動機生小孩?
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羅光達等人曾就現金補助對生育影響進行研究,以中獎為例,一個人要中多少獎額才有動機?答案是超過一百萬元對收入較低和年輕族群,可能提高三個百分點,對於年過三十五歲者則無效用。
若有足夠高的中獎額度確實可能拉高生育率,所謂「足夠高」是多少?研究結論是至少五百萬元。政大台灣研究中心主任連賢明說,縣市長若希望用生育津貼吸引年輕選票,不確定有沒有效,「若是要刺激生育率,鐵定沒有效。」
沒有效的生育津貼政策,不但排擠預算,也造成「搶媽媽大賽」。台南市民政局估算,台南市從縣市合併後發放生育津貼,每年編列預算約一.二至一.三億元,累計十年約十三.七億元,明年要再增加將近兩千萬元。
台中市雖然是由家長選擇請領生育津貼或是到宅坐月子服務,但約八到九成都領津貼,歷年所編經費每年約二.五億元,明年預算擴編到三.八億元。
沒人敢砍,淪為遷戶口大賽
縣市爭相調高生育津貼,造成一窩蜂現象。「要年輕人多生小孩很困難,地方政府多給錢的結果就是搶媽媽,讓懷孕的婦女爭相遷戶口領現金,」連賢明說。
彰化從一五年推行每胎三萬元的生育補助,總生育率瞬間從一.二一提高到一.三五,隔年持續竄升到一.四三。
但彰化審計室的報告卻指出,領取生育補助後遷戶籍到台中市的人,佔同期間彰化縣出生人數的一○.四%,而過去五年單是發放生育津貼就超過二十億元,顯示白花花的鈔票花了,雖然帳面上搶到了人,卻留不住。
既然實證經驗在在顯示,生育津貼是無效政策,為何還要繼續加碼?
「這已經是每次議會開議就有議員講的陳腔濫調,」台中市議員江肇國說,生育津貼與其說要促進生育率,不如說是政府給新手父母的祝福和賀禮,但更重要的是幼托環境改善、給予雙薪家庭支持和落實社會安全網,「地方政府常常挑最簡單的做。」
一位地方長期觀察者直言,面對明年縣市長和議員選舉,此時提高生育津貼難免引來政策綁樁的非議,不過反過來說,生育津貼雖然是非法定支出,藍綠議員都不敢擋。
「如果是在選舉期間,被拿來操作很可怕。對手會宣傳哪個議員擋預算,和年輕人為敵,這種給福利的預算不會有人敢砍,」他指出。
地方首長和議員迷信給福利、要政績,相互綁架的結果就是造成非法定福利預算年年攀高。台中即遭審計部點名,社福支出超過中央規定一致性標準多達三十五億元,為超標最多的縣市,二十二縣市總計超出三七三.八億元。
擁有耶魯和哈佛公共衛生雙碩士學位,台南市長黃偉哲雖同意提高生育津貼額度,卻將話說得直白,台南市每年要花將近兩億台幣支出生育津貼,他覺得有點可惜。
新生兒死亡、支持系統更重要
當前更需要正視的問題是,台灣新生兒死亡率比其他各國高,資源用在降低新生兒死亡率,比發放生育津貼更值得,「最好方式是由中央處理,由中央定調生育津貼有沒有用,」黃偉哲說。
因為雖然中央有政策,地方仍是各吹各的調。行政院在一八年核定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劃,以四年時間約兩千五百億元,推動包含零至五歲全面照顧、友善家庭的就業職場對策、兒童健康權益與保護、友善生養的相關配套措施。
「很多歐洲國家都發現,直接發放現金,對提升生育率的效果最差,何況是一次性的生育獎勵金,」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認為,養育小孩需要長時間教養和投資,最重要的還是小孩出生後的托育和照顧,一次性給付,不如給雙薪家庭完整的支持系統。
錢要用在刀口上,雖然人人會說,但在選票最大的前提下,誰能守得住底線?生育津貼既然是無效政策,為政者該思考的或許是端出更好的選擇,而不是濫用政策手段,卻無視背後政策目的是否達成。
出生率下滑,各縣市生育津貼愈發愈多,嬰兒卻愈生愈少。其他國家的經驗也證實這是無效政策。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明知生育津貼沒用 縣市為何還加碼?
天下雜誌
2021/第732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