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包機內幕重重 凸顯兩岸互信機制脆弱

完整還原包機過程 凸顯兩岸互信機制脆弱

原來,武漢台辦也不認識徐正文


武漢包機內幕重重,被有心人士攪局之後,覆水難收;事件背後也凸顯兩岸互信機制薄弱,以及中國政治凌駕人道的治理思維。


台灣人對中國的不信任感急速升高,包機協調事宜也困難重重。

武漢肺炎肆虐,武漢市與湖北省成為疫情最嚴重的災區,經過長時間交涉斡旋,第一班武漢包機好不容易載回兩百多位台灣人與中籍配偶,卻因種種爭議,讓接下來的包機困難重重。綜觀整起事件,兩岸互信機制薄弱,加上有心人士私心操弄,破壞大局,是造成兩岸後續交涉包機破局的主因。

武漢肺炎一發不可收拾,各國紛紛派專機到武漢撤僑時,台灣即透過官方與民間管道,不斷跟中國國台辦表達從武漢接回台灣人的要求,但國台辦一直「已讀不回」,姿態非常高。

徐正文居中「協調」
蕭永瑞蒙受不白之冤


疫情延燒,自稱「湖北台灣同胞返台救援會」會長的徐正文,二月一日找來親人滯留在湖北的家屬,在台北高舉「回家」的牌子召開記者會,希望政府協助他們返家。二月三日第一班武漢包機起飛,功勞似乎都在徐正文的身上。

但因班機載了一名確診病患回來,引發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落淚,劇情急轉直下,原本要攬功的國民黨「七人小組」的立委噤聲不語,徐正文也成為眾矢之的。

知情人士還原事件經過指出,原本姿態很高的國台辦,因為武漢當地第一例確診台商的消息傳出,才改變態度,因為擔心若有台灣人發生不測,將影響台灣人對中國的觀感,因此才同意武漢市台辦著手進行包機事宜。但這個時機與徐正文開記者會的時間重疊,這樣的巧合,讓外界誤以為徐正文扮演重要角色。

事實上,當初滯留在湖北的台灣人向海基會求助時,因為台灣不能像其他國家,在中國設有辦事處或代表處,海基會只能拜託台商協會,開群組讓短期到湖北出差或探親、並沒有加入台商協會的台灣人有聯繫管道。

由於中國不准台商成立省級台商協會,只能有市級協會,因此湖北省境內的武漢市、荊門市、宜昌市等台商協會會長,都開群組收集、登記急須返台的名單,這些台商協會會長也負起照顧短期滯留台人的責任,提供住處、借款與借物資,讓那些沒有長期住所的台灣人,免於流落街頭。其中武漢市人口最多,武漢市台商協會會長蕭永瑞處理了最多協助事務。

但所有台商協會交上去名單後,決定搭機名單的權力在武漢市台辦。知情人士說,確實有自私的台商協會幹部,利用和武漢市台辦的交情,讓自己上了第一班包機回台;但武漢市台辦決定第一班包機名單,其實是以交通為考量,因為在各地封城、交通中斷的情形下,光是要讓散居各地的台人在短時間內集合、再由市台辦派車送往機場,就是一件高難度的事,因此決定第一班飛機讓武漢市的人先走,後續再送周圍城市的人,在荊門的血友病少年,就是在第二班包機名單上。

知情人士指出,武漢市台辦發出的第一班包機名單是二五○人,在機場查驗時,兩人因資料不符,無法入境台灣,在機場就被攔下,另一人因為體溫過高也被刷下,因此上飛機的剩二四七人,當天上機前所有人都量了三次體溫。
「木馬屠城」群情激憤
行政院堅持包機檢疫標準


至於徐正文自稱的名單,知情人士說,「完全是一派胡言」。他指出,徐正文當初是透過台灣人將他拉進群組,因為很多滯留湖北的台人,並不認識各地台協的人,以為徐正文可以幫他們;徐進入群組後很活躍,積極收集名單,最後也交給武漢市台辦一份約五百人的名單,而那份名單和其他台商協會交上去的名單是重複的,但因為武漢市台辦不認識徐正文,也沒有理會這份名單。

只是當天在機場擔任志工的人,有人將上機名單給了徐正文,徐正文比對他的那份五百人名單後,對台灣媒體表示他送了二四四人,包括發燒確診病例的其他三位是「臨時被塞上去的」。

因為返台包機中有確診病例,台灣社會一時群情沸騰,「木馬屠城記」、「特權專機」等負面言論開始發酵。知情人士表示,兩岸互信基礎本來就很薄弱,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影響脆弱的溝通機制,因為徐正文這樣的行為,讓各 台商會長的形象被破壞,一直留在武漢盡忠職守的蕭永瑞更是滿腹委屈,還讓武漢市台辦非常不諒解,覺得在兵荒馬亂之際,送台灣人回去,還落得這樣的下場,從此立場踩得非常硬。


奔波協調武漢包機的台灣官方與民間代表,都對徐正文相當不諒解。

兩岸對公衛與醫療標準的差距,集權與民主國家對人道的不同思維,此時顯現無疑。

知情人士指出,對武漢市台辦而言,既然國台辦下令可以包機,那就是把所有想回去的台灣人送回去,因為他們認知中的隔離,就是找兩個體育館或是像方艙醫院那樣,就可以安置很多人,因此安排後續還有九百多人搭包機。

但台灣的隔離是要有標準設備、有醫療系統支撐,還要考量隔離場所周遭居民的感受等,沒有能量一下子收這麼多人。

而在第一班包機有確診病例後,行政院立場也很堅定,要求必須由台灣派檢疫人員去接機、包機名單由我方決定等,在武漢市台辦已踩硬立場後,更不可能接受這樣的要求,後續包機因此卡住,需要急難救助的國人也回不來。

對中國不信任感升高
兩岸之間只會愈來愈遠


至於日前陸委會一日四變的「小明之亂」,更凸顯台灣社會對中國的不信任與疑慮。

黨政高層表示,陸委會開放持有專案長期居留證及長期探親證的國人或中配子女入境,本來是人道考量,因為人數並不多,而且很多小孩在台灣有學籍,當初陸委會只要決定專案處理,就不會引發爭議;結果陸委會先是決策失誤,後來的說明又提油救火,讓國人立刻聯想到是要開後門,讓長期住在中國的中配子女來台灣「避難」,讓目前對中國很敏感的台灣社會又炸鍋。

從武漢包機事件到小明之亂,在在顯示台灣人對中國已愈來愈不信任,兩岸之間漸行漸遠。不過,如同一直居間奔走包機的知情人士所言,住在台灣的中配和小孩,原本以為他們已經是台灣人,回去中國探親之後卻回不來,發現他們還是被當成中國人看待,這種裂痕以後恐難彌補。

閱讀完整內容
《財訊》601期

本文摘錄自‎

武漢包機內幕重重 凸顯兩岸互信機制脆弱

《財訊》

2020/第6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