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重創經濟 苦日子來了!【封面故事-新新聞】

聯準會孤注一擲難擋市場崩跌 全球經濟走向衰退

在經濟學家的眼中,美國聯準會近期無預警降息四碼,以及啟動七千億美元量化寬鬆等一連串的舉動,就好比是在「力阻經濟衰退」這張賭桌前,所有家當“All in!”「孤注一擲」。

而從美股與全球股市事後的表現來看,顯然聯準會的all in徹底輸給了市場的恐慌情緒及資金壓力。美國與全球市場經濟衰退恐無法避免;企業破產、倒閉、勞工失業……等等經濟衰退所引發的問題,離許多民眾也將僅有一步之遙。

雖然在政府及全體國民的努力之下,台灣至今仍有效阻止武漢肺炎疫情的擴散,但內需消費卻已經因為疫情而跛腳。倘若出口再因為歐美與中國的疫情而受創,台灣經濟前景恐怕更不樂觀。

苦日子步步逼近,台灣政府與民眾做好準備了嗎?

◎林哲良
三月十五日荷蘭國際集團(ING)網頁上,首席國際經濟學家奈特利(James Knightley)發表的文章用了幾個簡單英文單字當標題—“Federal Reserve: All in”,他評論美國聯準會(Fed)在三月十五日無預警降息四碼(一個百分點),以及啟動七千億美元量化寬鬆(QE)等一連串的舉動。


聯準會一次將降息、量化寬鬆等工具用上,引發不小爭議與討論。達志影像

聯準會All in是否太早惹議

“all in”是賭博術語,意思是「將所有籌碼全部押上全力一搏」。在奈特利眼中,聯準會似乎認為,在這個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因為武漢肺炎而面臨大幅下滑風險的時刻,此刻若不做出重大而有意義的回應,將促使已經很緊張、失調的情況變得更糟。因此,聯準會才會孤注一擲。

奈特利認為,大降息與量化寬鬆恐怕現在並無法避免衰退,但聯準會必須要有這種大膽作為來減緩疫情帶來的金融緊張,他支持聯準會:「這樣做是對的,不應該再等。」

不過,安聯集團(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Mohamed A. El-Erian)卻不這麼認為。他指出,聯準會這般大動作「超前部署」的各項措施,在當前疫情嚴峻之時,不僅沒有任何重啟經濟活動的效果,反而可能助長金融市場不安、加劇市場波動。

伊爾艾朗說,因為在這時候,即便借錢利率再低、口袋裡的錢變得更多,人們都不會出去旅行或進行原本已取消的各種經濟活動。可是聯準會卻幾乎先用光了它的利率彈藥。

在聯準會all in後的第一個股市交易日,美國三大股市道瓊工業指數(DJIA)、那斯達克指數(Nasdaq)、費城半導體指數(SOX)均以重挫回應了聯準會的舉動。

其中,道瓊開盤不久後便觸及熔斷機制,暫停交易十五分鐘,恢復交易後仍繼續下殺,指數最終重挫近三千點,跌幅超過一二%。很顯然,伊爾艾朗不幸言中,而美國經濟步入衰退的風險正在攀升中。
油價跌讓高收益債風險大增

瑞銀(UBS)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執行董事及股票分析師陳彥甫則認為,降息雖然不能改善疫情,但仍有助於穩定經濟,會讓未來經濟反彈速度更快。聯準會降息的目的是要穩定債券市場,也就是健全風險定價的機制,畢竟三月八日到十四日這一周美國十年期公債一度跌破○.五%。

陳彥甫說,降息固然無法讓人們恢復正常地搭飛機、上餐館、看電影,但等到疫情獲得控制後,低利率及寬鬆的貨幣環境將有助於經濟快速恢復及彈升的幅度,這也是全球許多國家央行共同採取一致動作的原因。當中國、美國、德國等國家陸續動用國家力量,以減稅或補貼等方式,協助企業或個人度過疫情的難關,在未來歐美疫情獲得控制後,預估第二季之後,全球經濟應可恢復正常。

台新投顧總經理李鎮宇表示,這次情況與二○○八年金融海嘯完全不同,而且更特別。

李鎮宇指出,聯準會也知道,就刺激經濟的效果而言,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來得有效。但在這個疫情正快速擴散的時刻,無論是大發消費券刺激經濟,或是擴大基礎建設帶動投資,都無可避免地將使人群聚集、增加防疫的風險。換句話說,要實行什麼樣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其實並不好拿捏。
針對油價近期的暴跌,李鎮宇分析,高油價向來是壓垮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偏低的油價則較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不過,油價暴跌可能導致許多美國頁岩油業者虧損,而這些公司普遍都有發行高收益債券。隨著股市等金融商品的暴跌,有些發行高收益債的公司可能面臨流動性風險,投資人必須提防高收益債風險。

「全球經濟單引擎」美國出狀況

在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後,這幾年全球經濟大多靠著美國這顆「單引擎」而緩步上升。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美國占全球消費市場四○%的消費量,是拉動全球經濟的火車頭,若因疫情導致美國人不出門,才是影響美國市場與全球經濟的關鍵因素。他認為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反而是其次。

「股市暴跌,現在不少投資人都面臨Margin call(融資追繳)。照理說,聯準會降息四碼加上QE,應該會讓黃金價格上漲,但實際上並沒有,顯示投資人正在挖東牆補西牆。此外,像台積電這種訂單滿手,卻因為股票被外資大量拋售而股價大跌的狀況,也是類似的道理。」李鎮宇邊談著金融市場不理性行為背後的原因,一邊擔心著金融市場崩跌可能又回頭影響實體經濟。
股市向來是經濟的領先指標,過去一段時間全球股市的下跌,反映的可能是全球經濟即將進入急凍期,苦日子可能不遠了!

李鎮宇認為,如果到第三季疫情還無法有效獲得控制,那今年全球經濟可能會相當危險。因為市場一開始普遍都認為這只是個短暫的現象,但沒想到疫情不但從中國擴散到全球,而且歷經了近三個月還沒有緩和的跡象。


聯準會All in的隔日,股市仍無法停止崩跌。達志影像

企業領袖對前景最悲觀的一年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發文指出,多個國家實施「封國封城」及一系列抗疫政策,但市場並不相信相關措施能夠解決企業破產及失業率上升問題,當前關鍵是這次經濟衰退有多深及多久。瑞銀認為如果企業及個人能夠捱得過短暫停工,那麼經濟僅輕微衰退,低利率環境也有助經濟迅速復甦;然而,如果企業現金流普遍出問題,並引發大規模倒閉及失業率上升,對需求就會構成持續性打擊。

在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造成大流行前,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wC)今年一月二十一日曾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第二十三屆全球企業領袖調查報告》,報告主題是「在不確定浪潮中尋找方向」(Navigating the rising tide of uncertainty)。

報告發現,五三%的全球企業領袖對未來一年經濟前景不表樂觀,創下自一二年此項調查開始以來,經濟前景最為悲觀的一年。如今隨著疫情升溫,看壞經濟前景的企業領袖恐怕會更多,投資也會更加保守。

就歷史經驗來看,當美股標普五百(S&P500)指數重挫超過三○%之後,除了一九八七年的黑色星期一例外,通常隨之而來的是經濟衰退,而股市往往需要花費長達四年半以上時間方能收復失土。

這意味著,財務體質不佳的企業將面臨倒閉的風險,上班族隨時都有飯碗不保的疑慮。至於手中握有股票的投資人,該怎麼因應?
六百億元特別預算只是杯水車薪

面對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全球金融市場,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活了八十九年,也是第一次經歷這種事(一周內美股四次熔斷)。但截至目前(三月十一日),近期美國股災並沒有比○八年金融危機或一九八七年(黑色星期一)發生的事來得可怕。」隨著美股於三月十五日大跌而再度出現熔斷,不知道巴菲特是否會改變他的看法。

之前對疫情樂觀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看到美股不買聯準會的帳之後,也首度鬆口說:「最糟糕的情況是,疫情可能要到七月、八月或更晚的時候才會結束……,美國可能正步入經濟衰退。」川普似乎已經意識到,聯準會的All in徹底輸給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國際金融協會(II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成長約一%,是○八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這也意味了許多國家恐將陷入衰退。雖然在政府及全體國民的努力之下,台灣目前有效阻止武漢肺炎疫情的快速擴散,但內需消費卻已因為疫情而跛腳,倘若出口再因為歐美與中國的疫情而受創,台灣經濟前景恐怕更不樂觀了。

全國商業總會副理事長許舒博表示,肺炎疫情爆發重創國內各產業,尤以服務業的民生產業受傷最為慘重。現在飯店、餐飲、交通運輸、旅遊、百貨零售批發等業者每天開門營業就是賠錢,已經是在吃老本、咬牙苦撐階段。

許舒博說, 行政院編列特別預算六百億元,扣除防疫經費後,只剩下約四○四億元,遠低於新加坡一三五○億元及香港四六五六億元的紓困預算;台灣人口比新加坡及香港還多,杯水車薪恐難以發揮成效。

悲觀來看,武漢肺炎疫情擴散到占全球逾六成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美、中及歐元區國家,所引發的金融與消費市場動盪已成為一隻超級黑天鵝。未來美國和全球經濟愈來愈可能陷入衰退。

消費衰退才是問題關鍵

事實上,儘管投資圈盛傳手機與筆電代工業者今年四、五月接單狀況頗理想,但全球第二大電子代工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仍保守地對媒體說:「不擔心生產,但擔心消費出問題。」

由此可見,武漢疫情延燒全球,除引發股市重跌之外,無論是強硬的封城或是柔性的自我隔離,已讓全球經濟搖搖欲墜。也許只能祈求武漢肺炎的特效藥或疫苗趕緊問市,降低病毒傷害。否則多拖一天,台灣與各國社會、經濟就多一分風險!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24期

本文摘錄自‎

經濟苦日子來了!

新新聞

2020/第7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