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署三天破門檻
網友提廢學習歷程檔案 教部將加強與校方對話
一位自稱高中生的網友,提議移除學習歷程檔案,已超過八千五百個附議,教育部將如何回應,引發教育圈的高度關注。
文/陳盈螢
▲學習歷程檔案存廢涉及大學新制,政策走向牽動學生和家長的心。(天下雜誌資料照片)
自稱高中生的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一○八課綱應「移除學習歷程檔案」,不到三天就通過五千個附議門檻,累計至十月二十八日截稿前已超過八千五百個附議。提案引來教育圈密集投書、關注,教育部也必須在十二月八日前回應,是否調整政策走向,牽動著所有學生和家長的心。
「學習歷程檔案」在一○八學年度正式實施後,規定高中生須在就學三年間,每學期至多上傳三件課程學習成果、每學年至多十件多元表現,到了申請入學時,前者僅能勾選三件、後者至多十件繳交給大學端審查。統一規定回傳項目和件數,避免入學申請成「軍備競賽」。與現行考招制度下的備審資料有所差異,最大不同是全面電子化可供審查者上線查詢真偽,且不能集中在高三學測後才做,但因此招致新課綱高中生叫苦連天。
網友「煞氣a阿鵬」在提議書寫下,學習歷程檔案「不必要存在」。他說,高中生即便高一開始準備,但也可能因為起初志向不明確,導致繳交內容無法對應未來有意申請的大學科系,會是「白費力氣」。他質疑,學習歷程檔案跟學業成績比起來,似乎更不能清楚了解學生的能力,「只是交差了事罷了。」
不過,台大副教務長詹魁元日前受訪時曾回應,高中課程本來就無法完全對應大學科系,不需為此焦慮。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則在臉書建議校方:「讓更多(大學)老師了解學習歷程檔案在高中的實施狀況,和課程學習成果的多元內容,建立清楚、適當的審查原則。」林國明希望台大能起示範作用,以具公信力的做法讓高中生及家長安心。
避免加重師生負荷
「大人過度焦慮的幫忙安排一大堆,孩子會提出抗議很正常,」曾有二十三年公私校教學經驗、瑩光教育協會創辦人藍偉瑩,現也擔任大考中心董事,她對提議並不意外的說。她不諱言,近兩年收到不少老師私訊反應,有學校建議老師在課堂多設計報告環節,讓學生有素材可上傳。更有某些教育局處、學校行政端要求老師回報學生上傳件數統計、公私校評比,無疑加重老師、孩子負荷。
教育部長潘文忠在九月中立法院報告備詢時回應,每學期每堂課,都要求學生產製一份學習成果「是學校錯誤的做法」。目前教育部已掌握部分不當處理學校名單,會請國教署落實督導責任,逐一與校方對話。
籲加強宣導與對話
主推高中生涯規劃的啟夢教育諮詢機構創辦人許匡毅則呼籲,政府應加強宣導。「自己(政府官員)不是執行者而已,而是帶領者,」他說,家長會想了解教育新制度,卻只能四處參加民間舉辦的講座,不容易自其他免費管道、媒介與政府官員得知相關訊息,更別提對話,政府宣導力道實在有待加強。
在愈來愈多高中生結伴附議的氛圍下,台北市明倫高中二年級學生K表示:「目前身邊比較少支持(學習歷程檔案)的同學,大多沒意見或持反對。」台北市西松高中二年級學生W認為多數學生反對理由是,學習歷程檔案占用許多休閒時間,「交完報告又得準備段考,陷入這樣的無限循環,我也還在適應。」
有不少已上傳資料的學生擔心,「都已經準備一年了,如果突然廢掉會有點不知所措。」學生W私下透露,自己並不同意廢除學習歷程檔案,除了個人私心,他也因學習歷程檔案「早一步」探索科系。不過學生W更期待,政策推動者能藉此次倡議,看見執行難處並有所改善,讓制度更完善的走下去。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網友提廢一○八課綱學習歷程檔案
親子天下
2020/第115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