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當選總統,台灣下一步怎麼走?

賴清德當選總統,台灣下一步怎麼走?8位華府智庫專家解析2024 台灣大選


◎蔡娪嫣


▲民進黨總統選人賴清德13 日在全國競選總部發表勝選談話。( 柯承惠攝)

台灣大選是2024世界大選年最受矚目的首場大選。海外專家注意到,儘管中國進行大規模的干擾,將這次選舉描繪成戰爭或和平的選擇,賴清德仍成功為民進黨贏得史無前例的第三個總統任期。

賴清德擔任總統將對台灣外交政策走向有何影響,以及中國可能如何回應?以下是美國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8名專家的專業見解。

引起北京的憤怒,民進黨必須克服國內分歧

澳洲國立大學政治學者、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Global ChinaHub)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Wen-TiSung)指出,賴清德當選總統後,中國可能會對台灣實施更多的經濟制裁和軍事威脅。

短期內,民進黨的勝利可能會引起北京方面的文攻武嚇,對特定台灣出口實施更有針對性的經濟制裁,並透過軍事演習和灰色地帶策略威脅。這些舉措的目的是表達北京對選舉結果的不滿,並在事先「鞏固」與下一屆民進黨政府之間的互動條件。

長期來看,民進黨需要與立法院內的反對黨有效合作,克服台灣內部分歧對執政加諸的種種限制。這樣,下一屆民進黨政府才能更有力地與北京進行談判,更有機會重建兩岸運作關係的運作、重新開啟北京和台北之間的溝通渠道──這些發展對於穩定地區局勢至關重要。


▲(左)巴拉圭總統貝尼亞透過視訊第一時間向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道賀。(民進黨提供)
(右)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當選,外界多關注中國主席習近平對台的政策是否將轉趨強硬。(美聯社)

預料北京以多種手段回應台灣選舉結果

大西洋理事會數位鑑識實驗室中國問題研究員蒂博(Kenton Thibaut)指出,在選舉前,中國利用台灣輿論中對台海和平的真實擔憂,加強民進黨與美國的聯繫,宣傳「支持民進黨」將導致戰爭,同時強調中國可能對台灣實施經濟制裁,進一步升溫緊張局勢。

選後,我們可以預期北京方面將對民進黨勝利實施行動,同時創造證據以支持選前的敘事宣傳。這些後果可能包括經濟上的威脅、升溫的緊張局勢,以及有策略性地宣傳民進黨和美國的行動正在破壞亞太地區的穩定,導致衝突。

台灣人並不像外界擔心的那樣易被威脅

前美國政府情報官員、現大西洋理事會印太安全倡議負責人加勞斯卡斯(Markus Garlauskas)指出,中共試圖公然干預台灣總統選舉結果,稱賴清德勝選是具有嚴重後果的選擇,這種手法有助於北京塑造全球媒體對台灣選舉的報導,即使是一些不親共的國際媒體,其有關台灣選舉的標題也都在呼應著北京的戰爭與和平、賴清德勝選危險等觀點。

然而台灣人的投票結果明顯表示,他們不接受由北京設定的議題框架。同樣地,全球其他地區也不應該容許北京主導或定義這次選舉相關的敘事。最終,北京的行為並沒有嚇倒台灣民眾,其行動甚至可能導致了反效果。

這次選舉表明,台灣人民不像北京想像的那樣容易被威脅,也不像美國許多人所擔心的那樣脆弱。台灣很可能在未來多年內保持民主自治現狀,拒絕在關鍵政治事務上屈服於北京的偏好。這並不是說台灣將完全免疫於中共威脅。台灣領導人仍可能會繼續相信,挑戰現狀以達到「獨立」是完全不必要、不可取,或者風險過大的。

這次選舉也表明,北京僅靠威脅很難使台灣屈服。未來幾個月中共的威脅和虛張聲勢不應該嚇倒全球其他地區。如果中國將威脅升級至暴力,台灣、美國以及盟友和志同道合的夥伴,應加速準備,以阻止並擊敗中國,包括阻止升級成核戰或在中國和朝鮮半島兩個戰線上開戰。


▲(左)第16 任總統副總統及第11 屆立法委員選舉投開票所民眾投票情形。(顏麟宇攝)
(右)總統蔡英文13 日出席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勝選之夜。(柯承惠攝)

選舉暴露習近平更擔憂的是中國威權失敗

大西洋理事會主席坎普(Frederick Kempe)指出,如果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層正運作得當,習近平本應對台灣的選舉持更為無所謂的態度,而不是宣稱這是「戰爭和和平的選擇」。

北京沒有明言的是,中國面臨著習近平主政以來最低的經濟成長率和最高的青年失業率;習近平正在清洗解放軍,表面上是為了打擊腐敗,實際上則是為了加強控制。與此同時,台灣通過半導體製造及其他領域,已成為全球經濟要角。

對習近平來說,危險並非來自台灣,而是來自他自己。台灣的自由選舉提醒著,習近平永遠無法獲得民主合法性授權,他的政治遺產因此懸於中國是否實現更大的繁榮,或是否實現(或促成人們認為他實現了)兩岸統一。

台灣經濟將正常運作

大西洋理事會資深研究員馬克(Jeremy Mark)指出,選舉結果指向台海現狀的延續。政治上,很可能意味著未來4年內難以進行兩岸談判,中國將進行更多文攻武嚇。但在經濟上,情勢將繼續維持正常運轉。中國仍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同時中國將繼續依賴於台灣半導體和其他電子產品的進口,以及台灣投資者所提供的就業機會。在可預見的未來,兩岸經貿狀況不太可能發生改變,尤其在中國正經歷嚴重經濟放緩的情況下。

這也意味著北京將繼續運用經濟手段,試圖脅迫台灣企業。中國可能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下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讓台灣部分出口受到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中國的制裁並未影響台灣的主要出口,尤其是台灣領先全球的晶片製造商。

選後可能繼續實施的另一項政策是鼓勵台灣企業將出口市場和投資多元化。隨著美中政治緊張局勢升級,北京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增加,分散風險成為趨勢,台灣對東南亞和南亞的投資也超過了對台海兩岸的新投資。


▲(左)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與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13 日晚間赴新莊全國競選總部舉行開票晚會,宣布落選並感謝選民支持。(陳昱凱攝)
(右)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提名人韓國瑜12 日出席國民黨「贏回中華民國 」選前之夜造勢晚會。(柯承惠攝)

缺乏多數民意,賴清德可能需要進行調整

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山口亮(RyoHinata-Yamaguchi)表示,賴清德在選前民調中表現優勢,但他面臨重大挑戰。首先,這是一場「三腳督」選舉,台灣民眾黨擔任了藍綠之外的第三選擇。其次,儘管台灣社會對蔡英文政府和民進黨整體仍有積極支持,但在國內經濟問題上出現了不同看法。第三,中國利用台灣內部激烈辯論,試圖威嚇選民,宣傳賴清德勝選將加劇緊張局勢。

賴清德未能獲得多數選票的事實,意味著即使賴政府致力於延續其前任的大部分政策,它仍將面臨巨大的執政壓力,並且未來可能需要策略性地調整部分政策。北京可能會加強對賴政府實施政治、軍事和經濟的綜合影響,同時促使反對黨對中國的態度更加友好──這將進一步使台灣國內政治變得更加複雜,加劇北京和台北之間的緊張局勢,同時也讓印太地區的安全更不穩定。

選出經驗豐富的總統,立法院卻一片混亂

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藍若思(ElizabethLarus)指出,儘管對於高房價、低薪、通膨以及民進黨8年執政感到不滿,但台灣選民仍然偏向於支持民進黨,選擇了一個在國內外都具有經驗的團隊。賴清德作為過去8年的副總統,在處理國內問題方面有豐富的經驗,而他的競選搭檔蕭美琴作為台灣駐美代表,為團隊帶來了外交實力。

而在立法院方面,國民黨的前高雄市市長韓國瑜也有可能當選立法院院長。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沒有任何一個政黨會贏得多數席次,這使得台灣民眾黨成為對大黨的重要聯盟夥伴,使其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2023 年8 月6 日,中國山東省煙台港邊準備出口的貨櫃。海關數據顯示,中國7 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4.5%。(美聯社)

中國反應恐成全球經濟成長的另一阻力

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洪川(HungQ.Tran)指出,賴清德僅以40%的得票率勝出,這表示反對黨的合併票數幾乎達到60%。這反映大多數選民珍視台灣的實際獨立和自由,但希望看到與中國的緊張關係緩和。此外,民進黨在立法院失去多數席次,對新總統形成掣肘。

中國可能感到有必要以更具體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台灣選舉結果的不滿。最有可能的是,中國將加強對台灣的干擾,包括以假訊息活動阻礙新政府的運作;在立法院,阻礙授權購買美國軍火。更重要的是,根據賴清德在5月上任前的政策聲明,中國可能計劃對台灣實施海上封鎖──這是對中國而言風險較小、更易實施的選擇。

鑑於台灣在全球商業中扮演重要角色,即便實施部分的海上封鎖也會對運抵台灣和自台灣運送的商品的供應和價格產生明顯影響。世界銀行(World Bank)預測今年全球GDP成長僅2.4%,這樣的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的下行風險,尤其是當地區已經面臨中東擴大衝突的壓力時。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2024/1月 第1924期

本文摘錄自‎

賴清德當選總統,台灣下一步怎麼走?8位華府智庫專家解析

新新聞

2024/1月 第19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