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決標最終章 三大兩小上演合縱連橫

中華電信、遠傳為何砸20 億搶頻譜「魚肚」 ?

台灣5G競標終於在二月二十一日落幕,歷經「數量」、「位置」兩階段競標之後,5G標金最終來到一四二一.九一億元,總標金僅次於韓國、德國,為全球第三高。

撰文‧馬瑞璿
二月二十日下午三點,也就是台灣5G(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第二階段競標的前一天,電信協會召開了理監事會議,五大電信業者,除了台灣大董事長蔡明忠、亞太電信總經理黃南仁未出席之外,其他電信業者董、總座幾乎是全員到齊。

這一場馬拉松會議總共開了十個小時,五大電信商大頭們難得高出席率,自然是為了5G第二階段競標而來。5G第二階段競標為「位置標」,在第一階段競標標金已高的前提下,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電信協會均希望五大電信商能在第二階段投標之前協商,若五大電信商對「位置」有共識,就不用進入第二階段競標,標金也不會持續墊高。具官股色彩的中華電信代表一坐下來,直接表態,「魚肚(指發展成熟的頻段)就是價值二十億元,而且,我們已經買了相關設備。」

中華電信沒有想要隱瞞,直接掀開「底牌」,各家業者也誠實表達自己的想法,電信人士說,「如果不是這場馬拉松會議,大家的出價方式就更不可測、也更混亂,競標出來的結果恐怕不可預期。」

會議裡,業者你來我往、互不相讓,考驗彼此談判的耐性與堅持,其中,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率先面帶微笑地走了出來。

20億元關鍵數字暗藏玄機

亞太電信在第一階段只標了二十八GHz頻段,既然呂芳銘能夠滿意地離開火藥味十足的會議現場,那就意味著二十八GHz頻段位置已談定,剩下三.五GHz黃金頻段的位置,四家業者顯然仍互不相讓。

參加這場會議的人士私下透露,「如果不是大家都想要降低成本,誰也不會想要一坐就是十個小時,針對二十四個可能的投標組合一一審閱。」而且漫長的會議並未換得眾家業者滿意的結果,依舊破局,大家只好競標場上見真章。

隔天早上九點半,五大電信業者競標代表魚貫走進台北市濟南路的NCC辦公室,一個上午下來,二十八GHz頻段的位置是協商完成了,但是三.五GHz頻段因為中華、台灣大所提的頻段位置重疊,只好進入競標程序,由報價總和最高組合得標。

最終,中華斥資二十.八億元搶到「魚肚」位置,遠傳則用二十.三億元搶了一個橫跨「魚頭」與「魚肚」的位置,「魚頭」、「魚尾」則分別由台灣之星及台灣大拿下。台灣的5G世紀之標,大勢底定。
其實,五家電信業者都精算過「魚肚」的價值與效益,二十億元確實是個大家都認同也了然於心的數字。「為什麼中華、遠傳最後都是出二十億元,也沒有想要出得太多,因為如果超過二十億元太多,也不會有人想再出價。」電信人士說。

不過,這關鍵的「二十億元」到底要不要出,卻暗藏玄機。

台灣首次5G頻譜釋照總共釋出三.五GHz、二十八GHz兩個頻段,其中,三.五GHz頻段因生態鏈相對成熟,成為電信商兵家必爭之地。

不過,若再細究三.五GHz頻段,也不是每一個頻寬區塊都有設備,因此,外界形容此次三.五GHz頻段之中,也有「魚頭、魚肚、魚尾」之分。「魚肚」因設備已臻成熟,只要基地台布建完畢,就可以立刻開台,因此,電信商在第二階段競標之中,積極瞄準「魚肚」頻段。

大家都心知肚明「魚肚」價值二十億元,位置也最漂亮,但為何最後只有中華、遠傳出手,台灣之星、台灣大卻甘願只挑「魚頭」、「魚尾」位置?背後考量原因有二,一是「市場」,二是「單位成本」。

5G發展之初,全球各大電信業者、研究單位均已針對市場發展做過許多研究,市場人士普遍認為,5G市場會先從「企業市場」開始發展。

光電協進會產業研究組經理陳鴻仁指出,根據韓國研究調查,5G最早起來的兩大應用,分別是智慧製造與自駕車,「智慧製造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占比較高,此外,5G結合AI(人工智慧)後,更可為智慧製造帶來正面助益。」

然而,與一般大眾荷包相關的消費市場發展,就沒有企業市場來得快速,尤其,4G速度已經夠快,符合民眾需求,根本不見得需要升級5G。陳鴻仁也說,「一般消費者很難體驗5G與4G的差別在哪裡。」市場普遍認為,消費市場發展速度,不會有企業市場來得快。

中華、遠傳定調攻企業市場

市場人士分析,中華、遠傳內部也因此早已定調搶攻「企業市場」,所以,二十億元花得如此甘願。
中華原本就有官股色彩,除了肩負國家通訊發展之責外,同時也要背負國際競爭力,市場人士說,「中華電信仍然有政績壓力,必須秀出台灣5G能力給國際看,這也是中華的政策目標;當然,公部門同樣也是中華的重要企業客戶,這些官方單位應用場景,自然也會是由中華負責。」

遠傳同樣也是瞄準企業市場,不為其他,光是遠東集團旗下所屬事業,就已經夠壯大遠傳的企業市場。

「遠東集團的亞東醫院可做智慧醫療,遠紡是智慧製造,裕民航運是智慧運輸,遠百則可以做智慧零售;遠東集團橫跨的行業別非常多,他們在5G垂直應用上,顯然比台灣大更具戰略方針,所以,這是為什麼遠傳出手比台灣大積極這麼多的原因,想站穩電信二哥的企圖心很明顯。」市場人士分析。

至於台灣大、台灣之星盤算了許久之後,決定放棄用二十億元爭取「魚肚位」,除了考量「市場」之外,也考量「單位成本」。

電信人士指出,台灣大、台灣之星原本就是以消費市場為主的業者,如果消費市場發展不如企業市場來得快速,那麼,早開台、晚開台的意義不大,能夠讓單位成本發揮最大效益,就變成重中之重。
電信人士分析,5G技術主要還是定點應用最強,行進間5G仍然是容易斷訊,對於消費者來說,4G既不會在行進間斷訊、價格又便宜,消費者自然就不一定會升級5G,他認為,「台灣大、台灣之星絕對不會拿著5G來打消費市場,畢竟單位成本太高;外界也都認為台灣大將來一定會與台灣之星合作,只要5G的CA(載波聚合)規格出來,兩家就可以合作。」

亞太電信是市場中唯一一家只標二十八GHz的業者,在這場三.五GHz的頻段大亂鬥中全身而退,電信人士形容亞太電信現在的身分比較像是「自由球員」,亞太電信過去雖然與台灣大合作,但未來的5G時代,其他電信業者也會是「可以合作」的對象。

台灣5G競標總標金最後落在一四二一.九一億元,其中,中華、遠傳標金都高達四百餘億元;然而,標金太高的結果,就是讓電信業者資本支出提高,對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預測都相對保守。

標金高 電信獲利王恐換人

去年的「電信獲利王」台灣大在競標結束後,宣布追加5G資本支出三十六.六四億元,同時也公布今年EPS預估僅有三.九六元,不僅較去年衰退十二%,也較中華今年EPS最低財測目標三.九九元來得低,跌破市場眼鏡。

而中華在5G競標結束後,則是好整以暇地對外公告,已向愛立信、西門子購買行動寬頻業務建設設備,目標七月準時開台。

5G競標結束後,電信商將陸續把標金匯入國庫,走完5G競標這一遭之後,下一個戰場就是「5G開台」,究竟今年下半年,各家電信業者會推出什麼新技術、新應用,面向未來的5G時代,市場十分期待。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1210期

本文摘錄自‎

5G決標最終章 三大兩小上演合縱連橫

今周刊

2020/第12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