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
今年3月16日,正逢川普啟用「中國病毒」一周年,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Atlanta)發生3場槍擊案,8位死者之中有7位女性,7位女性之中有6位是亞裔(韓裔與華裔),凶嫌是一名21歲的白人男子。此人堅稱行兇動機是要以「消滅誘惑」來克服自身嚴重的「性成癮」(sex addiction)問題,與被害人的種族背景無關。對此,執法當局仍在進行調查,但許多專家指出,凶嫌的行為與解釋(將亞裔女性非人化、視為性玩物(fetish)與施暴對象)本身就充斥著種族主義色彩。
無論如何,亞特蘭大的殺戮為美國社會敲響警鐘,讓無數美國亞裔(尤其是源自東亞與東南亞)悲憤交集、忍無可忍、拒絕沉默。談到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黑人(非裔),其次是拉美裔;亞裔雖然也會受害,但也常常被媒體塑造為「模範少數族裔」(model minority)──勤奮、聰明、重紀律、守規範。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歐美國家,亞裔也被種族歧視者、白人至上主義者(white supremacists)視為箭靶與代罪羔羊;「共產中國」的強勢崛起與強硬作為,更讓亞裔處境雪上加霜。儘管「亞裔」絕不等同於「中國人」,但種族歧視者一視同仁。美國的情況尤其嚴重,關鍵在於上行下效:國家領導人為了個人政治利益(拚連任),親自帶頭搞種族歧視。
加州州立大學聖伯納迪諾分校(CSUSB)仇恨與極端主義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Hateand Extremism)最近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美國各大城市的仇恨犯罪(hate crimes)較前一年整體減少了7%,但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卻逆勢上揚149%!另一份來自「停止仇恨亞太裔」(Stop AAPI Hate)組織的報告則統計,2020年3月到2021年2月,美國針對亞裔的仇恨事件多達3795起,而且女性受害者比例是男性的2.3倍。 惡不孤,必有鄰。從英國、法國、西班牙到澳洲、紐西蘭,亞裔淪為歧視、仇恨與攻擊目標的案例層出不窮,他們在公眾場所遭遇辱罵、毆打、吐口水扯口罩、被當成瘟神。民調公司YouGov去年6月進行的調查顯示,英國華裔有4分之3遭遇過種族辱罵(racial slur)。澳洲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今年3月的研究報告則指出,37%的澳洲華裔在過去一年感受到族裔背景帶來的差別待遇,31%曾遭遇種族辱罵,18%曾遭遇肢體攻擊或攻擊威脅。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亞特蘭大慘劇對歐美亞裔社群敲響警鐘、發出動員令。亞裔政治人物、公眾人物與公民組織紛紛挺身而出,發起各種活動,讓人們體認到問題的嚴重性,監督與究責執法部門,推動立法工作,鼓勵受害者發聲,批判散播歧視與仇恨的人士。
另一方面,美國與中國對立、競爭、抗衡的態勢日益升高,也為亞裔中的華裔(包括台裔)帶來另一種歧視與仇恨的風險,如何逢凶化吉,考驗亞裔更考驗美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