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vs.一二六九
ECFA加持也沒改變台資流向中國
馬英九上台後致力於改善與中國的經貿關係,然兩岸經濟交流仍沒有改變資源不對稱流動的趨勢。ECFA生效超過兩年半,總體成效依然不彰,雖然對台灣與其他國家談判經濟整合協定有些幫助,但沒有根本改善台灣的國際孤立處境。
◎童振源
▲被馬英九視為自己總統任內最重要施政之一的ECFA,帶給台灣的利益相當有限。本刊資料
總統馬英九連任滿一周年,兩岸經濟交流持續加溫。然台商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每年均超過百億美元,四年下來累計超過一二六九億美元;反觀中資來台的金額,累計只有六.四億美元,台灣的資金與人才持續向中國傾斜流出。
過去五年,馬英九最引以為豪的兩岸關係政績便是ECFA。然而,ECFA只是一個架構協議,其成效相當有限。
出口數據沒有顯現ECFA成效
二○一一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總體增長八.○%,ECFA早收清單項目產品出口增長九.九%,僅略微比前者好。一二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總體增長五.八%,但是早收清單項目卻僅增長二.三%。
一三年一至二月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總體增長三九.九%,可是早收清單項目卻僅增長一九.二%。這兩年的出口數據都沒有顯現ECFA成效。
其次,馬英九預期ECFA能吸引更多外資,但是○八至一二年台灣吸引的實際外資金額持續維持低谷,○七年台灣吸引外資達到一三六億美元,○八年降到六十七億美元,○九年後便一直維持在四十五億美元以下。
去年外商投資台灣的實際金額僅四十二億美元,比前年減少四.五%。台灣在○八至一一年平均每年吸引外資占世界比重僅為○.二%,居東亞四小龍之末,甚至低於泰國、印尼與越南;其中,一一年台灣吸引外資金額竟是全世界倒數第二。
觀察包括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的國際資金流動,一九九○年代台灣資金淨流出每年平均十九.八億美元,前總統陳水扁執政八年期間為一三二.三億美元,馬英九執政的五年期間為三五二.九億美元,是陳水扁時期的一.六倍。尤其是二○一一年台灣淨流出資金高達五○四億美元的歷史紀錄,去年淨流出資金再創歷史新高,達五二三億美元。
ECFA確實對台灣與其他國家談判經濟整合協定有些幫助,但沒有根本改善台灣的國際孤立處境。台灣即將與新加坡及紐西蘭完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但這兩個國家僅占台灣貿易總量的三.六%,對台灣的助益有限。
相對之下,台灣的主要競爭對手韓國,已經與美國、歐盟、東協與印度等九個經濟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灣的壓力相當嚴峻。亞太各國均積極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或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協商,唯獨台灣都被排除在外。
最後,兩岸即將簽署服務貿易協定,台灣部分產業會感到高興,但對台灣整體經濟的效益非常有限。基於語言與文化的相似,中國服務業市場將提供台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契機。
然而,台灣沒有完整開放的戰略規畫,仍然希望中國對台灣讓利,以滿足台灣部分產業利益需求,導致中國對台灣開放幅度有限。相對的,中國以「據點呈現」模式對台灣開放服務業,未來台灣的人才與資金會繼續流向中國。
兩岸資源不對稱流動沒有改變
總而言之,馬英九連任後,兩岸經濟交流與談判持續熱絡,但是台灣不願意大幅度開放,期盼大陸對台灣讓利,導致兩岸經濟開放的成效相當局限,而且沒有改變兩岸資源不對稱流動的趨勢。
馬政府應該整合國內產業利益與優勢,做好各種轉型策略與配套措施,透過談判達成大幅度開放兩岸經濟交流,才能提振台灣的國際競爭力與經濟成長動力,並且徹底改變兩岸資源不對稱流動的趨勢。(本文作者時任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
期數:No.1367
發行日期:2013年5月21日
我們為什麼要刊登這篇舊文?
在前總統馬英九執政前後,懷抱搭上中國經濟快速成長列車賺一票想法的台灣人不在少數。這種樂觀看中國的氣氛,在2014年開始反轉,馬政府先是服貿簽署被阻,後在選舉潰敗。
事後親中媒體檢討,認為是某些「紅人」掠劫了北京惠台的利益,引發了得不到這些利益的人怒氣,問題是不均而不是少。
不過依本文數據,我們發現當時台灣對中投資和中國對台投資的差距懸殊,ECFA早收清單項目表現也不是太好,所謂的「惠台」問題根本就是少而非不均。
哈佛和耶魯講座教授文安立曾說:「從文化層面講,中國很明顯地欠缺軟實力:東京、首爾或甚至台北、新加坡神智清醒的年輕人,沒有人會向中國大陸找尋音樂下載、觀賞電影或嘗試仿效。」中國沒辦法找出可以賣給台灣的東西,怎麼可能大手投資台灣,這種經濟學ABC的問題,被當時的中國熱掩蓋了。(編輯部)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ECFA加持也沒改變台資流向中國
新新聞
2020/第1743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