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七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明成祖永樂三年,也就是西元一四〇五年,三保太監鄭和率領著兩萬七千人的隊伍,乘坐兩百多艘「寶船」,從長江口浩浩蕩蕩駛入大海,經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非洲東岸,前後一共二十八年。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保太監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背景

永樂皇帝一直坐鎮北方,穩居北京,為什麼會一反常態,突然間把目光轉向海洋呢?而又為什麼在鄭和六次下西洋後,就終止了這一行動,不再讓他出使了?

對此,有研究者稱,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大明國威,招引各國前來朝貢,同時也進行大量的貿易活動,從而促進中國同「西洋」各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也有學者說,這其中暗含了一段不為人知的隱情,相傳這是「靖難之變」之後,明成祖為了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皇帝所採取的行動之一,而與西洋進行交流只不過是個幌子。此話有可信之處,「靖難之變」是這樣: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個兒子,並鍾愛長子朱標和四子朱棣。在封建王朝中,皇權是以正統世襲,因此朱標死後,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繼承了皇位。明太祖於西元一三九八年去世,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此時他年幼,各地藩王又都是皇帝的叔輩,擁有軍政大權,可以說是弱君在朝,而強藩在外。建文帝深感不安,就採納黃子澄、齊泰等人「削藩」的意見,想以此鞏固地位。

燕王朱棣起初並不敢輕舉妄動,只是裝瘋賣傻;後來發現建文帝相繼削廢了周王、齊王、代王和岷王,感到自己面臨危機,可能很快被廢,於是以「朝無正臣,內有奸惡」,「構為禍亂,危迫朕躬」為名義,起兵謀反,直逼南京,號稱「靖難」。

內戰相持四年,建文帝本性怯弱迂腐,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都是敵不過叔父朱棣,派出去征伐的兵將也都大敗而回。終於在建文四年,朱棣攻占了南京,建文帝從此下落不明。朱棣登上了皇位,將都城遷到北京,自稱「明成祖」,改年號「永樂」。

叔父奪了侄兒的皇權,是要擔負「奪嫡」和「篡位」的罪名。名正言順的皇帝在世並且出逃,無疑對朱棣的帝位是個很大的威脅。一方面他為了安穩人心,發建文帝已死的詔書,另一方面暗地根據傳言中的蛛絲馬跡到處苦苦尋覓,於是就引出了很多明察暗訪建文帝的故事,例如「闔宮自焚」:《太宗實錄》記載,朱棣率兵到重川門時,諸王和文武大臣都來朝見,建文帝本來是想出去迎接,可是回望四周,人人皆散,只有幾個內侍而已,歎息道:「我有什麼臉面見他?」於是就關上了宮門,放火自焚。永樂年間的《實錄》以及清代修編的《明史》也都重複了這種說法。

但《明史·恭閔帝本紀》中卻記載:「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史出帝后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這讓人懷疑:「不知所終」,又怎能辨認出那被火燒焦的屍體是否是建文帝呢?那正是烈日酷暑的時節,若能辨認屍體,為何還要停屍八日呢?若是辨認不了,停屍那麼多天又有什麼用呢?

總之,建文帝沒死的種種傳說就這樣傳開,有說法稱他是從地道或御溝中逃出去了;也有的說他削髮扮成和尚,藏在某個寺院中;還有的說法稱,他化裝後南逃,一直在海外飄流。

明成祖為尋找建文帝費了很大的氣力,他曾經派親信拿著御制詔書,在尋訪仙人張三豐的名義下,行遍天下州郡鄉邑,二十一年暗地察訪。他派太監鄭和太監六下西洋尋找,也達二十八年之久,真可謂用心良苦。

真假建文帝

經查《國榷》、《明通鑑》、《罪惟錄》、以及《建文朝野彙編》、《明史紀事本末》等書,後人找到了建文出亡的蹤跡:他由松陵入滇南、後西遊重慶、再轉入祥符,僑居西粵幾年,又到荊楚之鄉,行程有數千餘里之遙,可以說是「滇桂巴蜀黔,處處藏建文」。但令人難解的是,有些人還假冒過建文帝,使得真相變得撲朔迷離、真假難辨。明王鏊《震澤紀聞》裡就記載這麼一段奇事:在正統年間,一御史外出巡察時,路上遇到一位老僧,他當道而立。不管左右怎麼呵斥,他都穩然不動。御史不得不親自詢問,哪知他宣稱自己是「建文帝」。

從成祖到英宗,歷時已經三十幾年,皇帝就換了三個,建文帝還能健在嗎?有點不足為信。御史不敢貿然行事,稟報了朝廷,把他送到北京,老僧吟詩:

流落江南四十秋,歸來白髮已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

長樂宮中雲氣散,朝元閣上雨聲愁。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

英宗把大臣招來,誰也無法說出他是真還是假。後來英宗又叫老太監吳亮來辨認,他曾伺候過建文帝,吳亮一露臉,老僧說:

「你不就是吳亮嗎?」

「我哪裡是什麼吳亮?」吳亮否認。

老僧從容笑說:「那一年我在便殿裡吃仔鵝,把一塊鵝肉掉到地上,你當時手提茶壺,趴在地上,用嘴把鵝肉叼起來,難道你忘了?還敢說你不是吳亮?」

話音剛落,吳亮撲通跪到老和尚膝前,泣不成聲;可是奇怪,當晚上吳亮回家,不聲不響吊死了。是自縊,還是他殺?沒有人能說清楚。

可是這老僧卻在宮裡安然度過他最後的生命,死後葬在了北京的西山,號稱「天下大師」。傳言有人曾經在頤和園後的紅山上找到「前明天下大師之墓」的墓碑,還有人發現在雲南省武定的獅山佛寺塑造的「明天下大師像」的照片,圖上注:「天下大師者,明建文帝也」,彷彿真有其事。曾有這樣一段新聞:「史學界長期爭論不休的明建文帝的下落,上海史學工作者徐作生經過一年考證後認為,當年建文帝出亡後,曾藏於江蘇吳縣普濟寺內,不久轉移到穹窿山的皇駕庵,直到西元一四二三年病歿於此,葬皇駕庵後的小山坡上。」五百多年來,一直懸而未決的建文帝失蹤之謎,算是有了較準確的答案。同時,也為另一個謎團提供了解答,即三保太監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後就停止了,因為明成祖知道建文帝已經死了,這才放下心來,任何訪察都沒有必要了。

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宣德五年(西元一四三〇年),明成祖死後,已經不是明成祖的命令了,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原因終於明曉於眾了。
點擊謎團──「天啟大爆炸」是外星人所為嗎?

明朝天啟年間,西曆五月六日上午約十點鐘,突然在北京城西南一帶發生大爆炸,可謂驚天動地。方圓二十三里被夷為平地。這場大爆炸是如此慘烈詭祕,世界罕見,其原因到今天依舊眾說紛紜。

據專家學者收集當時目擊者見聞的資料,說明爆炸時,原本天空晴朗,突然之間就雷轟炸響,轟隆而過,震天動地。從京城的東北角到西南角,一片遮天蓋地的黑雲綿延,一會兒又發生了地震。

《國榷》記載:「震後有人來告,衣服俱飄至西山,掛於樹梢,昌平縣校場衣服成堆,人家器皿、衣服、首飾、銀錢俱有。戶部張鳳奎使長班往驗,果然。」怪事真是太多了。

天啟年大爆炸的製造者到底是誰呢?西元一九八六年,也就是天啟災變三百六十周年,北京地質學會與二十多家團體共同發起研討會,以現代科學手段,對該災變進行了一次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種種解釋還是莫衷一是。有諸如颶風說、隕星說、地震說、火藥爆炸說、大氣靜電釀禍說、隕星反物質與地球物質相逢相滅說等,不勝枚舉,但還是解釋不了這場爆炸中,出現低溫無火、蕩盡衣物等罕見現象,千古之謎還是不能解釋。

閱讀完整內容
不負責歷史課:刷新三觀的懸案八卦

本文摘錄自‎

不負責歷史課:刷新三觀的懸案八卦

陳深名、王志豔

由 崧燁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