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適用的人脈拓展策略

我一點也不幸運。抽獎摸彩的得主從來都不是我,玩樂透連五塊美元也沒贏過。但大家總說我是幸運兒。不過他們錯了,我並不幸運,我只是一位人脈連結者。
二○○一年,我在大型顧問公司任職。由於同事經常出差、在外奔走,所以就算好一陣子沒見到同期的新進員工,我也沒有察覺到任何異樣。傳聞說有位新進員工被解僱了,但我心想這或許是單一個案。然而,就在二○○一年夏天的某個禮拜一,我跟幾十名同事被叫進會議室。天真如我,完全不知道在我之前公司已經進行三輪裁員。

我嚇傻了,我從來沒被解聘過。我以為自己做得還不錯,從績效評估來看我的表現也不差。但最後我還是被叫進會議室。當我邊跟幾個朋友道別,邊準備離開公司時,大家都用充滿懷疑的眼神盯著我看。

隔天,思緒稍稍沉澱之後,我打了通電話給一起念商學院的好朋友狄恩,向他分享這個不是太美好的消息。他一聽,就直截了當地說:「來我公司上班。」

既驚訝又困惑的我問:「我去你那邊能做什麼?」他當下沒空仔細解釋,只說:「明天來我辦公室一趟。」隔天我到辦公室找他,談到同學的近況,聊起彼此約會或交往的對象,最後也討論到在大型銀行上班的他,會需要哪些專業協助。狄恩請我禮拜四再來公司一趟,跟他的主管馬克見面。我正好閒來無事,也不清楚未來到底想做什麼,不過在交易所上班似乎是件刺激有趣的事。隔天,跟馬克談了整整一個小時後,他問:「妳能明天就來上班嗎?」我一時說不出話,這已經是本週第二次了。狄恩在這時插話,建議我下週一再到職。我就依照狄恩的建議於下週一報到。

距離被裁員還未滿一週,我不僅還在領前東家的薪水,還有幾週的遣散費可拿,但我竟然已經跟知名大銀行簽下長期合約了。這算我運氣好嗎?不對,這全是人脈的功勞。

這類事件我經歷過無數次,我也會在書中跟大家分享幾個實例。不過這種看似偶然間水到渠成的好事,不只發生在我身上。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經驗,他們就是所謂的人脈王。
成為一名人脈王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協助你達成願望。《人脈複利》是我第一本書《親和力:11法則激活完美人際關係》(The 11 Laws of Likability)的續作,但就算沒有讀過第一本書也不影響對本書的理解。我會在第一部分重點摘要相關內容,讓所有讀者跟上腳步。

做研究是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之一。我跟在本地大學任職的同事合作,將數個具有效力的問題彙整成問卷調查,來驗證我對人脈王的預測,看看他們是否真的具有特定特質、行為以及思維。我總共回收七百四十二份問卷,這些受訪者的背景非常多元,其中有高達八二%的受訪者自認是人脈王,這點其實不令我意外。

來自美國的受訪者占大多數,比例將近八三%。但整體來看,所有受訪者的來源國已涵蓋全球七五%的地區。而受訪者中女性占六五%,持有大學學歷者則有八○%。這群受訪者最多元的特點在於職稱與服務產業。問卷中列出的所有職稱選項都有受訪者代表,他們總共來自三十七個不同的產業。
調查結果一方面符合我的預期,另一方面又令我意外。接下來,我也會在書中分享特定研究發現。雖然人脈王的某些人格傾向較為顯著,例如高度自我價值感與情商較高,但整體差異並不懸殊。令人振奮的是,這些人格特質能透過鍛鍊來養成。我們並不會受到天生個性的限制,這實在是好消息。後天養成能夠改變先天性格,任何人都能成為人脈王!這裡所強調的重點,就是所有人都能建立人脈。我撰寫這本書的目的有三,那就是證明:

一、人際關係與人脈,是成效、成功與快樂的關鍵。
二、人脈王具有特定思維,能建構強健的人際關係。
三、任何人都能將這套思維行動與自己的人際互動方式結合,從中看出成效。

寫作過程中,我不斷與他人分享這本書的概念。我讓大家知道我的目標,告訴他們我希望任何人都能運用書中傳達的思維,將人脈王行動融入日常生活中,進而看出成效。分享的同時我也不忘傾聽,而大家的回應都十分踴躍!朋友跟同事都告訴我他們希望在書中讀到哪些內容,以及會使用哪些工具,還有想深入認識哪些工具。多虧這些回饋,我才能有源源不絕的靈感。

當初我寫書的動機,是想分享自己對人脈的觀點,後來我竟然也成功與許多人建立人脈。出於各種原因,這些人都非常善於跟各式各樣的人締結多元的人際關係。因此我開始從自己的人脈與熟人中挑選適合分享的案例,藉此向讀者介紹更多元的專業技能。在書中,我請來幾位朋友與專家同事現身說法。他們的觀點與知識不僅豐富了本書的思維,也讓這本作品更為受用。  

這本書正是為你而寫。如果你已經開始建立人脈,但一切努力都看似徒勞無功;如果你資質聰穎,但其他人似乎都更領先一步;如果你正在找新工作或渴望升遷;如果你腦中有絕妙的想法,但大家似乎都不感興趣。如果你的現況符合上述情境,那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就算你已經是人脈王,這本書肯定也能讓你更上層樓。

閱讀完整內容
人脈複利

本文摘錄自‎

人脈複利

蜜雪兒.提利斯.萊德曼

由 大牌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