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養肝補血,大姨媽不再愛來不來!
肝臟有藏血的功能,「血不足」會讓女性生理期變得不規律。吃綠色蔬菜,可以算是一種補血的方法。在五行的歸類上,青色屬肝膽之色,對應到的味覺是「酸」,所以有些青色食物吃起來感覺酸酸的,這類食物多半有緊縮肌肉的作用,對人體的肝、膽和眼睛都有幫助。
養肝第一步,搞懂中醫的「肝」是什麼?
多數人對肝臟的第一印象,似乎是「解毒」的功能,正如耳熟能詳的廣告詞「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壞,人生是黑白。」中醫論點的肝,並不限於肝臟這個器官,其生理作用概念較為廣泛。所謂「肝主疏泄」與自律神經系統功能活動有關。「肝失疏泄」或稱「肝鬱氣滯」則與交感神經相對抑制、副交感神經功能亢奮相一致。
自律神經和激素對於肝臟的血液循環、膽汁分泌,具有調節的作用。在交感神經維持一定程度的興奮,肝血管、肝血竇(毛細血管)保持適當的緊張度,能促使肝臟血液流回心臟。若交感神經過度亢奮,使肝血管和肝血竇過度緊張,很可能會導致高血壓、頭痛、失眠等現象。
肝有「喜調達、惡抑鬱」的本性。喜調達,是指肝氣宜舒暢通達,才能維持正常的功能。若肝氣鬱結(積聚不舒暢),就會出現胸脅(指胸部兩側)滿悶,脅肋脹痛、抑鬱不樂等症狀。中醫也認為「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謀慮,指的是精神意識的範疇,也就是說,人的精神情志等活動,除了為心所主宰之外,與肝也有著密切關係。
脾氣大、情緒差,肝的運作受牽連
中醫典籍指出「治怒為難,惟平肝可以治怒。」此說法與現代醫學臨床研究發現「生心理互相影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肝為剛臟。剛,是剛強急躁的意思,用來比喻肝臟的生理特性。古人在臨床發現,大怒以後,往往會影響到肝臟的正常功能活動,即所謂「怒傷肝」。
若一個人的性情急躁、容易動怒,經常會用「肝火太旺」、「火氣很大」來形容,就是在說明肝具有剛強躁急的特性。一個人容易生氣、忿怒、肝火太旺、火氣很大,或在家庭中、工作上達不到預期的目標,以致情緒不順遂,終日鬱鬱寡歡,常常會連帶影響肝的正常生理運作。
「氣有餘便是火。」肝的本性喜疏洩、調達,若情志不暢的話,往往肝氣鬱結,久鬱化火,火的性情急迫且上炎,侵犯其他臟腑的正常生理反應,而表現出外在的病症。因此大怒傷肝則面色青,口脣青紫,正是體內有氣滯血瘀、血循環不良的因素。一旦經脈阻滯不暢,常見到患者胸腹部有瘀痛感、常感到胸口悶悶的,需要嘆一口很大的氣,才會感到舒服。
青色食物調養法:養肝、壯膽、顧眼睛
中醫認為「青」對應到人體的肝臟部位,而五行中肝又屬木,木主司生長發育和亢進的功效。肝臟有藏血的功能,人體的血不足時,就不能養木,也就是不能提供肝臟所需的養分,在這種情況下,眼睛可能會感到酸澀、眼花等不舒服的症狀。血不足連帶會讓女性的生理期變得不正常或不規律。不僅是女性生理期的調養,產後的調理復原與肝臟也有著很密切的關係。
把肝養好,對於女性的情緒與月經有直接幫助,不只能使月經周期變得規律,還有助於減少經前乳房脹痛、煩躁感、焦慮感等經前症候群的症狀。對於有乳腺增生的女性來說,經期前更容易肝鬱氣滯,即為中醫所說的「肝氣不通」,因而導致乳房脹痛加劇或氣血不穩定。
情緒經常處於緊繃狀態的人,不論是抑鬱低落或急躁易怒,都會造成自律神經功能紊亂、肝臟微循環障礙,引起脅肋脹痛,更進一步造成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腸胃道功能狀況,持續惡性循環便會衍生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膽囊炎、上消化道出血等症候,所以避免情緒緊張、養成良好與規律的作息,是養肝的首要目標。
其實,吃綠色蔬菜吸收養分,也可以算是一種補血方法。在五行的歸類上,青色屬肝膽之色。青色,是一種介於藍色和綠色之間的色彩。對應到的味覺是「酸」,所以有些青色食物吃起來感覺酸酸的,這類食物有緊縮肌肉的作用,對人體的肝、膽和眼睛都有幫助,常見的奇異果、檸檬、綠豆、黃瓜、綠花椰菜、菠菜、芹菜等,都是很不錯的選擇。不過,有些食物酸味高(如檸檬),吃太多或空腹吃可能會傷胃、感覺不舒服,所以建議最好在飯後飲用或食用。
02 養心解熱,促進循環顧胃脾
心主掌「血流」,而與血流關係最密切的臟腑為肝臟和脾臟。中醫觀點認為,血是運行於脈中而循環流注全身、富有營養及滋潤作用的紅色液體,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是水穀精微(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由脾胃所化生出來的。
養心第一步,搞懂中醫的「心」是什麼?
中醫理論所說的心和西醫不一樣。所謂「心主神明」,神明,即指人的精神活動和思想意識的表現。日常對話時,經常會提到的「心領神會」、「心情舒暢」、「全心全意」等,都和心主神明的概念有著高度聯繫。所謂「心主身之血脈」,則是說心臟是循環系統的主要臟器,全身血脈統屬於心。
心主掌「血流」,而與血流有關的臟腑為肝臟和脾臟。在中醫觀點認為,血是運行於脈中而循環流注全身、富有營養及滋潤作用的紅色液體,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是水穀精微(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由脾胃所化生而出來的。血液之所以能在血管內循環,全靠「心氣」的推動。
正是因為「心主血脈」,心會朝向全身各部位各組織輸送養料,以維持正常生理機能。又同時「心主神明」,因為心做為精神思維活動的中樞,所以身體的其他臟腑和器官,都是在心的領導下,進行既分工又合作的運作,得以保持體內的協調和統一。
近年來,不少學者對「心主神明」、「心主血脈」的物質基礎進行了研究,認為中醫所說的心,不僅是解剖學中的心臟,還包括「腦」的活動。心主神明的功能與大腦和整個神經系統的環核苷酸相對平衡有關。心主血脈與心肌細胞中的訊息傳遞物質cAMP(環腺苷酸)/cGMP(環磷鳥苷)和核酸代謝有關。還有研究發現,心陰虛病人全血膽鹼酯酶顯著偏低,這可能是心陰虛的物質基礎。
血汗同源,盜汗竟是「心虛」的表現之一?
中醫認為血與汗雖名不同,但來源相同。例如,一個人精神狀態高度緊張時,往往會出汗增加,正與「心主汗,汗為心液」的論點有所關係。天氣熱出汗理所當然,但在涼爽的環境、靜止狀態仍不停流汗,就可能是「心氣虛則自汗」。此外,心陽虛則汗淋漓、心陰虛則陽氣浮動、汗液隨之外泄等異常出汗、盜汗等現象,均與心有關。
赤色為暑熱之色、心與小腸之色。心不好最主要、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表現是熱證,這是由於絡脈中血液充盈所導致。熱證可能會因為感受熱邪(外在因素)或陽氣亢盛、陰液不足(內在因素)所引起。赤甚為實熱,微赤為虛熱,常見如:
▪氣血得熱則行,熱盛而血脈充盈,血色上榮,故「面色赤紅」。
▪「目赤紅腫」多屬風熱肝火。「牙齦紅腫疼痛」多屬胃火上炎。
▪「咽喉紅腫」而痛,甚則潰爛或有黃白色膿點,多屬肺胃熱毒壅盛。
▪紅舌主熱證。「舌紅苔厚」多實熱。「鮮紅少苔」或無苔,為陰虛火旺。「舌紅而乾」為熱盛傷津。「舌尖紅」為心火。
一般而言,呈現滿面通紅、身上發熱、口渴、精神昏迷、意識模糊、講話口齒不清的症狀時,應屬於外感發熱或臟腑陽盛的實熱症,多見於一切急性傳染病的高熱期。若僅有顴部(兩頰)潮紅,特別是在下午三、四點的時候,常感到有股熱意從骨子裡蒸發出來、有盜汗症狀等,多屬於陰虛內熱。
赤色食物調養法:補血、生血、活血
在五色理論中,赤色對應到人體五臟六腑的心和小腸,若論季節則對應夏季,屬於五行中的火,為五味中的苦味食物。夏季的市場是一年之中陽氣最旺,萬物最為繁榮、秀麗的季節。換句話說,赤色食物大都具有溫熱、能量高、陽氣足的特性。
此外,赤色食物多半具有補血、生血、活血及補陽的功效,因而適用於虛證及實證,如形體瘦弱、臉色不光潤、貧血、心悸、四肢冰冷、手足無力等症狀。一般常見赤色或偏赤色食物,且偏溫性的食材藥材有丹參、紅花、蘋果、牛肉、羊肉、櫻桃、荔枝、龍眼肉,紅豆、西瓜、馬齒莧則偏涼性。
近幾年來,紅麴食品在國內保健食品的市場中大放異彩,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紅麴的保健功效。紅麴至今已有將近一千多年的歷史,紅糟肉、紅糟鰻、紅麴醋或紅麴酒等,都是以紅麴入菜、民眾接受度高的料理。
紅麴的功效不外乎是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抗慢性發炎、預防慢性疾病、治產後惡露不盡、瘀滯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其中又以降低血脂、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訴求,最為打動人心。
值得注意的是,膽固醇並非一無是處,它是性荷爾蒙、類固醇及膽酸等物質的前驅物,也是動脈管壁內皮細胞的潤滑物質,所以並不建議發育中的兒童及青少年、懷孕中、哺乳女性食用紅麴或相關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