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幻夢

全能感的四個變化

在前文中,我介紹了全能感的四個變化,也請大家想像:如何用能量球的意象來表達這四種變化。

我想介紹一下自己的一個思考方式,就是為重要的思考找到直觀而貼切的形象化表達,即心理學上常講的意象。在引言中,我使用了能量球的形象化表達,接下來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開頭,大家也會繼續看到我在形象化表達上所做的努力。

這一表達中的意象,最好不是用頭腦努力思考出來的,而是從心中浮現出來的。很多人在有意無意地使用這個方法,例如愛因斯坦會使用視覺化的直觀思考方式。有時,這些意象是自己在潛意識中浮現出來的,有時是被一些真實的故事所觸動而浮現的,也常常是先被一個又一個類似的故事所觸動。突然有一天,一個意象會從心中浮現出來。

這個能量球的形象化表達看似簡單,但對我個人而言,當這個意象以無比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時,我像是瞬間懂得了無數故事,而一些本來晦澀的道理也自動串了起來。我講一些案例吧。

二〇一五年九月,一名身穿龍袍的男子上了一輛公車。到站要下車時,他對司機說:「愛卿,朕到站了,要下車了。」

這是全能自戀最直觀的表達方式──皇帝夢。不過,皇帝夢表達得這麼直接,意味著這個人基本上無法融入現實世界,普通人也不會經常接觸到這樣的人。而弱一些級別的表達就很常見了。

二〇一八年二月九日,廣西桂林市的一座大橋上發生了驚心動魄的事。一輛貨車和另一輛車發生擦撞,交涉時,貨車司機用鋼管毆打對方。從影片中可以看到,貨車司機年輕帥氣,毆打對方的時候很有氣勢,理直氣壯。警方趕到時,這位司機竟然駕駛貨車掉頭在橋上瘋狂衝撞。連續撞了多輛車,還險些將一輛警車撞下橋。

有意思的一幕是,警方最終攔下貨車並抓獲該司機時,他看起來變得癱軟如泥。

這一幕可以這樣分析:他在打人時,自然是全能暴怒。全能暴怒產生是因為全能自戀受到破壞──你怎麼膽敢擋我的路?!

警方來時,他不配合警方。這既可能有全能自戀,也可能有被害妄想。全能自戀是他內心深處可能認為,警方沒有資格處理他的事,警方無權制定規則,他才是那個可以制定規則的人;被害妄想,就是他可能覺得警方不會秉公處理,他一定會被懲罰,而且懲罰的力度非常可怕。

在用鋼管毆打別人時,他是強大的,甚至全能的,對方是弱小無助的;在面對警方時,他卻變成了弱小的一方。他拒絕接受這種虛弱,因此陷入瘋狂,開車連撞多輛車,將一次小衝突變成了一場大禍。但這樣做時,他可能還是在逃避「我會被支配」的虛弱感,而追求「必須我來支配」的強大感。當被警方攔住並抓獲時,他變得癱軟如泥,這就說明他此時陷入了徹底無助。

這樣的事雖然很常見,但因其極端暴力性,我們很容易覺得這些還是特例。那我再講一個故事,你可能就會看到全能感的這四個變化是比較常見的,而且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一個男大學生來做諮詢,他的一個問題是學習遇到了很大的障礙。我們一開始討論時,覺得這個學習障礙看起來挺複雜,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但原因慢慢指向了一點──想像和現實的巨大差異。

考試時,他總是自我感覺良好,覺得這次能考滿分,簡直太好發揮了,可是成績下來卻在及格邊緣。這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挫敗感和羞恥感。他本來覺得自己的成績可以是頂尖的,因此信心滿滿,覺得自己很優秀。當看到及格邊緣的分數時,他又感覺自己一下子從想像的頂峰跌落下來,並因此前的自大感到極度羞恥──我明明水準這麼一般,竟然會幻想自己是最好的,真是不自量力!

我問他:「你感覺自己會考接近滿分,你是怎麼評估的?」他說:「我就是憑感覺。」這讓我有些驚訝,於是再問他:「你會在考試結束後,一道一道地對答案嗎?」

他說不會,他曾經試過,那太打擊人了,所以他乾脆放棄這麼做。

這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點,他明明可以透過對答案來合理估分,卻拒絕這麼做,於是讓自己陷入非理性的想像。這是為什麼?因為他的心靈還嚴重地停留在全能感中,心靈深處還感覺自己是全能的。當現實讓他挫敗時,他不去接受現實,而是乾脆拒絕理性的做法,好繼續想像自己是最厲害的。直到分數下來,嚴重地挫敗他。

他喜愛漫畫,也給我看了他的一個系列作品。畫得非常棒,漫畫故事的基本邏輯,是漫畫的世界裡,每個人臉上都有一個印章,上面有「及格」兩字。漫畫中的主人公臉上卻沒有這個印章,因為他是殘疾的,他少了一隻胳膊和一條腿。這位主人公愛上了一個女孩,可故事就到此結束了。

如果按全能感的四個變化來分析他,可以說,覺得每次都能考接近滿分,這是全能自戀的表現;當被及格邊緣的分數挫敗,而產生深深的無力和羞恥時,是徹底無助的表現。

他是相當謙虛有禮的大學生,身上看不到全能暴怒的地方,其實是他的全能暴怒指向了自己。每次挫敗後,他會深深地攻擊自己。體現在漫畫中,就是主人公是殘疾的,少了胳膊和腿。雖然在考試中,他基本上是能及格的,漫畫中的主人公卻連及格都不配。

他也沒有明顯的被害妄想,不會覺得他的挫敗是一種明顯的外界敵意力量在作祟。不過,他有點相信命運,覺得自己命不好。在他的感知中,像是有一個苛刻的命運之神,他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這可以理解為被害妄想的輕度表現。

關於「被害妄想」這個詞,我要澄清一下。在精神病學的術語體系裡,「被害妄想」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詞。它是精神分裂症的一個典型症狀,而我在這裡使用的被害妄想是更寬泛的表達。

極端的被害妄想,自然就是被迫害妄想,但還有其他級別的表現。例如,在普通人身上,有時就是一種並不容易覺知到的被害感。

經典的被迫害妄想,會認為有一個強大的人或機構,構成了一個迫害性的體系,並認為自己人生所有的不順都是這個體系做的。最直接的,是覺得自己在被監視和追殺。

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到我家做客,他主動幫我看風水,講得頭頭是道。講著講著,他突然說:「你看天上那朵雲,那是FBI(美國聯邦調查局)派來監視我的。」這就是經典的被迫害妄想了。

繼續講講前面那個大學生的故事。雖然他被全能感控制著,但在漫畫中,他給出了一個基本答案:不需要全能,及格就可以了;當你被全能感控制著,才會有嚴重的殘缺感。

這個寓意我會在第二部分詳細闡述,但在這裡可以簡單講一講:雖然全能感是最原初的人性,對嬰兒來講是正常的,但大的孩子和成年人之所以還滯留在全能感中,就是因為沒有得到「及格」的關係,也就是情感。

在各種誇張、奇幻的故事中,幾乎都可以看到全能感的影子,而全能自戀、全能暴怒、徹底無助和被害妄想,這四種變化則是具體的表達。當我們看這些故事時容易覺得,「哇,太誇張了吧,這些東西和我可沒什麼關係」。但是,只要你有另外一個感知──孤獨,我就會推斷,你在相當程度上也滯留在全能感中,孤獨總是和全能感聯繫在一起的。接下來,我會講講全能感在普通人中的一些常規表現,也許你會覺得自己像被「戳成了篩子」。

全能感的常規表現

講這個話題之前,我先分析一下全能感的基本邏輯。它是嬰兒最原初的一種心理,有這種心理的人會認為:「我」一動念頭,「你」就該立即回應。

之所以給我和你加上引號,是想強調一下這句話中的抽象哲學含義。「我一動念頭」中的「我」,這一點通常沒有太多疑義,就是自己、自體,而且是發出指令的那一部分,但「你就該立即回應」中的「你」,就比較複雜。「你」可以是其他人、其他事物,乃至整個世界,也可以是「我自己」。

也就是說,「我」不僅在給萬事萬物乃至整個世界下指令,也在給自己下各種指令。

當期待「我」和「你」之間是全能感般的回應時,就會帶來很多問題。我列舉一些常見的例子。

第一個是卓越強迫症。它的基本邏輯是:「不卓越,不配活」。在諮詢和日常生活中,我見到不少對自己極度不認同的人。雖然在外人看來,他們已經非常優秀了。

例如,一位男士M,他有深深的自卑感。探討這份自卑時,他說從小到大一直有一個宏願──「在沒人幫助的前提下,在某個領域成為世界上最好的」。

這個宏願帶來了好處,迫使他一直在付出巨大的努力,追求卓越,但問題也非常嚴重:雖然努力了這麼多年,他也年近四十歲了,但他幾乎沒可能在某個領域成為世界第一,他深深地自責。一如前面的論述,他這是在拿全能感來要求自己,結果對自己格外苛責。

我們深度探討下去才發現,他那句「在某個領域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其實還是經過修訂的。他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渴望是:「在每個領域都成為最好的」,但他有基本的現實感,知道這不可能,所以修訂為「在某個領域」。

「卓越強迫症」這個詞,來自一個條件極好的女孩。她名校畢業,富豪家庭出身,人也非常美,但她有我見過的最嚴重的自我否定,她甚至認為自己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

對於這份自我否定,她解釋說,她打從心底認定,只有有才華的人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對此有些納悶,對她說:「你名校畢業,碩士文憑,而且能力也不錯,並不差才華啊。」

她回答說:「我這不叫才華,畢竟都是學來的。我認為的才華是必須高度原創,而且得才華絕世。絕世的意思是,得是世界上最好的。」和前文提到的M一樣。

卓越強迫症是非常常見的,它直接催生了一個名詞──「別人家的孩子」。當父母對孩子抱著「你要成為世界上最好的」這種渴望時,孩子無論多優秀,父母都不會認可,因此他們造出了一個「永遠都比自己的孩子好」的「別人家的孩子」。但這是想像,而不是事實。

第二個是強大恐懼症。強大恐懼症是指當你走向強大時,會有各種恐懼和抗拒。

非常奇妙的是,在很多人身上,強大恐懼症是和卓越強迫症緊緊綁在一起的。這就構成了一個兩難處境:你既不能不卓越,又不能太強大。我見到太多人被鎖在這個兩難處境中:一方面花了太多時間和精力在追求卓越上;另一方面又犯各種莫名其妙的錯誤,結果強大不起來。

當然,也有人是比較單純的強大恐懼症。例如,有多位來訪者說,他們讀書時不敢太努力,怕別人覺得他們是在努力鑽營。有人因此乾脆不努力了,還有人表面上不努力,但會私下裡發憤圖強。

患有強大恐懼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覺得大家都想卓越乃至成為第一名,而當實現了目標時,又擔心被人嫉恨。在M的故事中,他其實也有強大恐懼症,因為他給自己的設定是「在沒人幫助的前提下」,「在某個領域成為世界上最好的」。這個「沒人幫助」是非常限制他發展的。

第三個是行動困難症。行動困難症基本等同於拖延症,但又有其特性。顧名思義,它的基本表現是想法有很多,但行動困難。

患有行動困難症的一個原因是,有人有意無意地覺得行動是卑賤的,思想是高端的。因為思想者是來指揮行動者的,行動者是配合思想者的意志的,正是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常常聽到有人吐槽,說自己身邊有這樣的人,哪怕喝杯水,他都要指揮別人幫自己完成。如果你照做了,他就會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滿足感。這在嬰兒期是這樣一個基本畫面:嬰兒負責發號施令,母親等撫養者配合他們的念頭,執行他們的命令。

患有行為困難症更根本的一個原因是,想法可以快如閃電,脫離了時間、空間,能滿足全能自戀的需求;而行動是有時間、空間的,並且有過程、有步驟,這會挑戰乃至顛覆全能自戀。

我發現自己常有這個毛病,例如要外出,到了樓下發現下雨了。這時只需要三、五分鐘,就可以回家拿一把雨傘,但我本能上會拒絕這麼做,寧願被雨淋。

這事有雙重含義:一是我既然已經下來了,這是我意志的一種表達,我不想否定自己;二是返回去拿雨傘,這是行動,我更願意只是想一想就算了。

致使有行動困難症的原因還有很多,例如有人不行動,是因為隱隱覺得自己內在藏著一種狂暴的力量,一行動就會給周圍帶來各種破壞性影響。這是在擔心自己的全能暴怒。輕手輕腳的老好人會有這個毛病。好吧,我必須得承認,這是我這個經典濫好人的一個經典問題。

第四個是投入困難症。投入困難症比行動困難症好一點。有此症狀的人可以行動,但特別沒耐心,因此沒法投入其中… 閱讀完整內容
深度關係:一切美好都是深度關係的產物

本文摘錄自‎

深度關係:一切美好都是深度關係的產物

武志紅

由 幸福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