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世界保持適當距離


1 吸收的資訊越多,心越混亂

這本散文集,蒐集了我在報紙上以「修心練習」為題而撰寫的文章。之所以選擇這個題目,主要在於我們若是對心是放任不管,它便會變動雜亂無章,容易失去平靜。

當我們看到自己不太喜歡的藝人出現在電視上時,心裡會瞬間出現一些煩躁碎念;如果傳訊息給朋友時,光是對方回覆速度不夠快,腦中就可能冒出各種不安的小劇場。沒錯,人的心就是這樣,只要有那麼一點引線,就會任由自己心煩意亂:憤怒、後悔、不安、猶豫、嫉妒、驕傲、自大等情緒⋯⋯把事情弄得複雜起來。

佛教稱這種煩亂的心理狀態為「煩惱」,可以說人會自己幫事情不斷的「加油添醋」。就以剛才的例子來說,我們接收到「對方回信好慢」這個實際訊息後,就會在腦中自動加上「我是不是很惹人厭?」「到現在還不回信,真沒禮貌」等無謂的附加訊息。當這種訊息越多,心就會越煩亂。

然而,人類的大腦是基於「資訊量越多,越利於生存下去」的概念而設計。因此,即使是混亂和徒增煩惱的訊息,我們也會樂於接受,並且通通蒐集起來擾亂自己的心。

我一直身體力行的佛教,其實也算是一種心理學,它可以深入剖析紛亂的內心,就讓我把它當成穩定內在的修心工具,與大家一起練習,把各種煩惱在生活中解放出來。

2 從對方的屈服提升自我價值,是愚昧的

從這一篇開始,讓我們先來練習如何讓心免於受到「自尊」這個煩惱的侵擾。我在前面提過,人只需要一點小小的干擾,大腦就會被一些無謂的訊息耍得團團轉。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很容易讓自尊心受到傷害。比方說,當你打算和戀愛對象或結婚伴侶一起做什麼事情時,如果總是自己單方面開口邀約,而對方卻不曾主動開口的話,身為主動的那一方難免會擔心自己是否真的被愛—這其實是因為自尊心覺得受傷了。

或者當你因為公司後輩不聽建議、自行其是而怒罵他:「你真的沒救了」,但背後其實是因為自尊受了傷,覺得「原來對那個人來說,我的價值低到連建議都不值得一聽啊⋯⋯」

以上述例子來說,當對方越主動邀約、越願意聽取建議,你就越能從中得到自我價值、魅力或能力上的肯定感。當現實不如預期時,我們便覺得心煩意亂。當「想展現自身能耐」的自尊心越強烈,就越容易因為一點小事而受傷、發怒。

事實上,現今社會上之所以充斥著怪獸家長、抱怨狂奧客,還有網路上的許多匿名攻訐,原因都出在這些人為了維護自尊,以為把他人傷得體無完膚而屈服時,就能得到滿足感,並產生「我很有價值」的錯覺。

這種投訴、抱怨會有生存空間,主要是被針對的學校、企業或名人會因此失去更多,所以那怕只是一丁點失誤,也不得不屈服向社會公開道歉:「對不起,我做的不夠好,犯了這種疏失」。對於投訴的人來說,這是他們的勝利。恕我直言,其實,這是一場無聊對決。挑起這場戰爭的人,內心很可悲。

拚命想要從別人的屈服中,得到自我價值的滿足,無疑是愚昧的行為。當有這樣的念頭產生時,請清楚意識到這點,並提醒自己停下來。

3 說是「為你好」,其實是「為自己好」

我常聽到家長抱怨:「我是為了孩子打算,才特意勸告他說:『這是為你好』。沒想到孩子竟然會頂撞,還完全不聽話。」

想必他們都認為「我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沒有留意到那些作為的本意其實是「為了自己」。只要深入審視內心的想法,應該就能看出在「想幫助孩子成長」這份利他思維背後,隱藏著一份利己的煩惱──那就是「孩子不聽話,我會很煩躁」。

孩子都很敏感,能看透父母用「為你好」這種說詞,來掩飾自己「想要孩子乖乖聽話、接受管教」的欲望。這些謊言都讓孩子本能地感到不快,進而引起反彈。

我想可以這麼說:在各種煩惱當中,掩飾自己真正動機的「偽善」,對於激發他人的不信任、摧毀雙方關係,效果尤其顯著。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從《無賴傳 涯》(福本伸行著,講談社)這部少年漫畫,找尋一些足以戒除這類偽善的線索。

這本漫畫的主角是一位名叫「涯」的少年。他明明沒有犯罪,卻被警察當作殺人犯逮捕。有另一位警官發現涯可能是無辜的,而想設法營救他。但涯看穿了警官施捨口吻背後的偽善,並拒絕了他的援助。

然而,當警官不再擺出一副「好人」模樣,坦承自己因為涉賭而背了一身債,抓到真兇是為了還債時,涯才認定「既然有共同利益,對方應該不會背叛我」,兩人就建立了同盟的關係。

「你不好好整理,會讓我覺得很煩躁。你能不能為了我整理一下?」如果這才是爸媽的真實想法,不妨直接了當說出來,坦誠表達自己的利益需求,當我們不再「裝好人」,不用「利他」當藉口,或許就能順利建構真正的信任關係。 閱讀完整內容
別生氣啦!日本超人氣萌僧小池龍之介用108個身歷其境的安心小練習

本文摘錄自‎

別生氣啦!日本超人氣萌僧小池龍之介用108個身歷其境的安心小練習

小池龍之介

由 幸福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