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事半功倍──高效學習法


一、廣博的知識面,精深的知識點—點面學習法

一切學科你都要知道一些,但是有些學科你要知道其中的一切。

—季米里亞捷夫(Timiryazev,蘇聯自然科學家)

「點」的讀書法,實際上是讀書的第一階段。根據學習的需要確定一個大致的攻讀方向,以此為前提,廣泛地閱讀與之相關的書籍。目的在於累積知識,以求對攻讀的對象有一個總體的、粗略的印象。

「面」的讀書法,是以「點」讀書為目標,進一步掃蕩拓圍階段。就是在對某一學科充分了解,掌握了其大致脈絡的情況下,再學習與之密切連繫的鄰近學科的知識。

可見,廣泛的閱讀博覽可形成知識的「面」,專業的深度探索讀書可形成學科的「點」。二者有機結合就能達到「以點帶面、以少勝多」的目的。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既有廣博的知識基礎,又能掌握專業的知識」、「既瀏覽了文章大意,又能知曉其精華所在」?

廣博與精深是知識大廈的兩塊重要基石。它們之間有其矛盾對立的一面,也有和諧的一面。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知識淵博而沒有專精,很容易流於「雜」;同樣一門精通的學問而沒有廣博的知識面,又很容易流於「陋」。

可以說,廣博並非是讀書的目的。「博」雖然有益,但出現問題時,不能給人針對性強的、有效完整的幫助。傳說中有一種鼯鼠,牠會飛,會爬,會游,會穴,會走。但是,牠飛翔卻飛不過屋頂;攀爬而爬不到樹梢;游水卻遊不過河;打洞又不能藏身;奔跑還不及人跑得快。鼯鼠會五種本領,卻沒有一種技藝精湛得足以護其身、保其命。所以在弱肉強食的食物鏈中,牠最終喪生於黃鼠狼之口,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此可知,讀書鑽研學問既要有廣博的知識,也要有其專業的深度。翻開近現代史冊,不難發現,在那樣外侮內憂、舉國動盪的惡劣治學環境下,卻盡出學術上堪稱泰斗且博古通今、學貫中西、既博又專的大讀書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的海洋卻是浩瀚無垠、無窮無盡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無論任何人,其知識的廣博是相對的,既是以研究方向或研究目的為中心,以自身的努力與天分、勤勉為動力的「面」的拓展。因此,這個知識的「面」可大可小,面大可謂博覽,面小可謂寡聞。

明代思想家王延相說過:「君子之學,博於外尤貴精於內。」強調的是,既要博又要專精。然而,知識面的「博」與研究點的「專」究竟是怎樣一種辨證關係呢?

正如人們所知,知識是觸類旁通的。博覽是精深的前提,即為研究點的深度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天空。研究點的精深是學習的目標、博覽的指導。一般來說,「面」上的知識的獲取要以主攻方向的周圍放展開來,沒有研究點為指導的廣博很容易陷於盲目。一言以蔽之,廣博是精深的基礎,精深是廣博的方向。

初學要廣,入門要深;知識面要博,鑽研點要深。

二、勤能補拙,水滴穿石—硬啃猛攻學習法

善讀書者,曰攻,曰掃。攻則直透重圍,掃則了無一物。

—鄭燮(清代學者)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門知識乃至一種學說的掌握理解,如同人與人相遇、相識、相知需要很長時間一樣,通常都是需要一個過程。初看一本經典的學術書或接觸一門新學科時,它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明白,這時就需要你有水滴穿石的精神,抓住問題不放,用心去攻讀,即識別出不易理解、完全不懂的東西,反覆去揣摩或查看有關書籍、工具書等,直到弄明白弄通透為止。這就是硬啃猛攻讀書法。

有大學校長認為,讀書有略讀、閱讀與攻讀之分。工作之餘,看看小說,翻翻畫刊,屬於略讀;一般的書籍、報紙和雜誌,內容淺顯易懂,又未必事關緊要,看一二遍就夠,這是閱讀;至於攻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攻」,常常表現為難點、難題、不容易理解的道理。攻堅之法,一在於鑽研,二在於堅持。長期圍困而且炮火猛烈,何愁攻城不下?何愁擊石不開?

因此,青年朋友讀書,千萬不要急功近利,希冀有什麼一步登天的捷徑。只要老老實實、腳踏實地的刻苦攻讀,相信滴水穿石、鐵杵成針的傳說在你的身上也能成為現實。

「勤能補拙,水滴石穿」的「硬啃猛攻學習法」對打基礎的讀書人來說,何嘗不是最務實、最樸素的讀書道理。

三、取百家之長,走自己的路—創造學習法

從書中閱讀別人的思想,只是搶他人的智慧或殘渣而已。

—阿圖爾·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德國哲學家)

從前有一個叫亞克敦的英國人,非常喜歡收藏圖書,也非常愛讀書。他除了把自己收藏的七萬多冊藏書讀完外,還繼續找其他的書看,並且在讀書的同時,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可是,他卻連一篇文章也寫不出來,一生沒有什麼成就。

俄國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Uschinski)說過:「書籍對人類原有很大意義……但,書籍不僅對那些不會讀書的人毫無用處,就是對那些機械地讀完書卻不會從死的文字中引出活思想的人,也是無用的。」那位亞克敦先生就是這樣的人。儘管他一生博覽群書,最後還是一事無成。

俄國劇作家克里雅日寧曾經把讀書分為三種:一種是讀而不懂;另一種是既讀又懂;還有一種是能讀懂書上沒有的東西。讀而不懂,不如不讀;既讀又懂,只懂得書本上的知識,也是不夠的;只有透過讀書本上的知識再經過綜合分析,創造出自己的東西,這才是讀書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創造讀書法。

大多數人讀書僅僅滿足於只了解書本上的知識,把自己變成—座儲存知識的「倉庫」,而沒有把讀書作為提高主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創造過程。唐朝歷史學家劉知己曾有句名言,「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也就是說:一個僅滿足於儲存知識,而不善於用探索精神和科學方法去消化、分析、創造的人,就好比一個愚蠢的商人,即使有滿口袋的金錢卻無法賺回一文錢。讀書也是這樣,如果我們鑽進書裡一味死讀書,過度迷信書本上的知識,視其為「雷池」、「頂峰」,不敢有任何自己的見解,就等於把自己完全禁錮在書本裡,那樣就會讀書越多,把自己「錮」得越緊。

那麼,如何掌握創造讀書法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首先必須處理好繼承和創造的關係。創造並不是憑空想像,它是在繼承前人知識的基礎上得來的。知識累積得越多,就越容易發現其中合理與不合理的成分,從而產生創造的想法。

其次,要克服自卑、自怯的情緒,要珍視自己的獨立見解。創造力每個人都有,千萬不要輕視自己的獨到見解,儘管有時它可能很虛幻。

再次,要有打破傳統,勇於向權威挑戰的勇氣。科學上新理論的產生,無不都是對舊傳統理論的否定。因此,沒有打破傳統、向權威挑戰的勇氣,是不能堅持到底並獲得最後勝利的。

十九世紀末,在牛頓力學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經典物理學,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體系。然而,在以後的十多年裡X光、放射性、電子等驚人的發現層出不窮。原有的經典理論已無法解釋這些現象。經典物理學這座宏偉的大廈出現了不可彌補的裂縫。

一九一八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在讀書的實踐中,發現了前人理論上的缺誤,他大膽地拋棄了舊理論的舊觀念,獨具匠心地引入了「能量子」的新概念,圓滿地解決了當時物理學的疑難,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這無疑是一個偉大的發現,這種發現正是普朗克成功運用創造讀書法的結果。

然而,不幸的是,普朗克這時忽然不安起來,他見自己的創造性理論違背了傳統理論,便喪失糾正前人的勇氣。甚至做了三次修改,力圖把自己的理論納入經典物理學的軌道,結果,他的後半生在理論上幾乎沒有什麼建樹。他在《科學自傳》中沉痛地寫道:「企圖使基本作用量子與經典理論調和起來的這種徒勞無功的打算,我持續了很多年,使我付出了巨大精力,我的同事們認為這幾乎是一個悲劇。」

正當普朗克徘徊不前之時,具有創造精神的另一批物理學家卻在普朗克的腳印中看到並做出了令人矚目的發現:一九○五年,愛因斯坦將普朗克的「能量子」成功地推廣到了一切發光物體,提出了「光量子」,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實驗;一九一一年,波爾又將「量子化」思想引入原子模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可見向權威挑戰在創造中起了多麼大的作用啊!

最後,要分清創造和模仿。創造是能提出新見解,解決前人不曾解決過的問題,或者解決問題是運用別人不曾用過的捷徑。而模仿卻是照著現成的樣子去摹擬或仿製。所以說,模仿絕不是創造。

宋朝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非常喜歡唐朝文人韓愈的作品,並且反覆研讀他的作品竭力向他學習。結果,他的文章雖頗負盛名,而詩卻沒有什麼成就。清代學者袁枚在《隨園詩話》裡對歐陽修評價說:「歐公學韓文,而所作文全不似韓,此八家中所以獨樹一幟也。公學韓詩,而作詩頗似韓,此宋詩中所以不能獨成一家也。」這是因為歐陽修學韓愈文章時,有創新,有發展,所以成為後來八大家之一;而在學韓愈詩時卻採取了亦步亦趨,墨守成規的方法,一味的模仿,因此,毫無發展,毫無創新,當然在詩歌方面也就不能自成一家了。

由此可見對書本的知識盲目崇拜,一味模仿,很難有所創新。只有「採百家之長,走自己的路」,這樣才能另闢蹊徑,別開洞天,才能有所創造。

要想熟練的掌握創造讀書法。當然還需要很多條件,如:好奇心、遠大的抱負、對圖書的濃厚興趣、善於思考等等。這些都不是我們一朝一夕就能具備的,它需要我們不斷在讀書的實踐中摸索和總結。

如果書使我們不能、不敢去創造,那就失去了讀書的意義。

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專一學習法

書富如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蘇軾(宋代文學家)

「專一」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意思是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或只接觸某一方面的事物,而不管其他方面。其實,這句普通的俗語還是一個很好的讀書方法。

很多人讀書時都可能有過這樣的壞習慣,看書一遇到困難,就不想再讀了。於是,又拿起另一本,遇到難題時又放下,結果沒有一本書能讀深讀透,弄的一知半解,知識殘缺不全。

有一位化學家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後來他請有經驗的長輩推薦了一本好書,下決心把它看懂學透,其後又找到其他書籍中有特色的章節來讀。這樣,他學透一本,再看其他,學習的效果大為提高。

著名科學家陳先生也有過同樣的經驗。他年輕時為了報考大學,決定突擊自修英語。這個主攻目標確定後,他就將房間裡其他書籍都封存起來,只剩下英文書一種,整天手不釋卷,捧著英文書啃讀,使自己完全進入英文的「境界」中,不受其他書的任何干擾。第一天,他只記住了八個單字,到第二天早晨複習時發現已忘掉了三個。第二天仍然沒有記住幾個。但他毫不氣餒,繼續埋頭攻讀,堅持了一個星期之後,開始掌握了英文記憶的規律,一天能記住二十多個單字。一個月後每天能記五十餘個,兩個月掌握了四五千個單字,基本能閱讀英文版的《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了。

陳先生在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單字後,他又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專攻英文語法和英文寫作練習。接著,又專門用了一段時間強行背誦了五百句英語範文。結果,他總共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基本把英文攻讀下來了,並能用英文寫出漂亮的文章。此後,陳先生又用這種讀書方法,攻下德、法、日、俄四門外語,還攻克了代數、三角和解析幾何等難關。

這樣,每一個時期集中學一門學問,每一門裡都有精讀重點書,便給進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礎,為知識的系統化創造了條件。

張先生經過多年的刻苦自學,以優異的成績考上英國文學研究所,畢業後在外國文學研究領域中成績顯著。張先生在讀書時,曾碰到一個問題:從建立知識結構的需要來看,學習重點不止一個。那麼,是在同一個時期左右開弓、四面開花好呢?還是一個時期一個中心,各個擊破更好?

經過反覆嘗試、比較,張先生採取了抓住中心,逐個擊破的「專一」的方法。比如:他在一個時期裡集中讀西方文學史,就把有關各種書籍盡可能借到,進行比較、挑選。從中選出有價值的書進行精讀。在閱讀中碰到要進一步了解的新問題,就再去選一些書,由此步步深入。「專一」讀書方法,多半應用於應急性質的讀書學習。譬如:在期中、期末考試接近或者某一學科學得較差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應用。其最大效能就是有利於單科累積,保持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但是,我們並不提倡任何學科都運用「專一」的讀書方法。

兵法講究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專一」讀書方法也是這個道理,就是集中精力打一次圖書的「殲滅戰」。 閱讀完整內容
告別學渣稱號:歸納學習法×聯想學習法×點面學習法,35種高效學習妙招

本文摘錄自‎

告別學渣稱號:歸納學習法×聯想學習法×點面學習法

王秀蘭,劉國安

由 崧燁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