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與人格力量


為了使人格力量能在追求成功者自我實現和人性完滿過程中更自覺、更有效地發揮作用,我們必須弄清楚自我成長的途徑是什麼?促進機制是什麼?制約因素是什麼?使自我成長促進人格力量的發揮,反之使人格力量的發揮促進自我成長,相輔相成,實現人自我成長的真正意義。

人能夠做的最有益的認知努力

在我們看來,畏懼了解自己的情緒、衝動、記憶、能力、潛能以及自己命運等知識,是佛洛伊德對許多心理疾病最重大的發現。我們發現,畏懼了解自己與畏懼外部世界通常是極為同型的和平行的。這就是說,內部問題和外部問題傾向於極端類似,並且是彼此互相聯通的。因此,我們只談一般的畏懼知識,而沒有去嚴格區分內部畏懼和外部畏懼。

如果從保護我們的自尊、保護我們自己的愛和尊重的意義上說,這樣的畏懼一般是防禦性的。我們對於任何可能引起我們自卑、使我們感到自己低下、軟弱、無價值、邪惡、羞愧的知識,都有懼怕的傾向。我們透過壓抑和類似的防禦保護自己和自己的理想形象,實質上是對於不快的和危險的真實情況迴避明確意識的一種技巧。在心理治療時,我們靠這種方法不斷地迴避對痛苦真相的明確意識,和治療家幫助我們看到真相的努力進行鬥爭,這種技巧式方法我們稱之為「阻抗」。治療家的一切技術都是揭示真相的某種方法,或者是使患者堅強的方法,以便使他能了解、認識真實情況。佛洛伊德說過「完全坦率地對待自己是人能夠做的最有益的努力」。

但還有另一種真相也是我們傾向於逃避的,隨之而來的是另一種畏懼、敬畏感覺到軟弱和不適,因此我們不僅會陷入嚴重的精神病狀態,而且還極力迴避個人成長。這樣,我們就發現了另一種阻抗,即否定我們的最優良方面,否定我們的天才,否定我們的最好衝動,否定我們的最高的潛能,否定我們的創造性。簡單地說,這是反對我們自身的偉大,這是畏懼自信。

說到這些,我們不得不想起亞當、夏娃以及那棵千萬碰不得的智慧樹。這一點在許多文化中也是相同的,它們也認為終極知識是為神保留的某種東西。大多數宗教都具有反理智主義的思路(當然是和別的思路在一起)。一些偏愛信仰、準則和虔誠而不愛知識的民族,或者認為某些知識形態弄起來太危險,最好是禁止,或者認為應保留給少數幾個特殊人物。在大多數文化中,那些勇於探尋神的祕密而公然反抗神的活動都受到了嚴厲的懲罰,像亞當和夏娃、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和伊底帕斯(Oedipus)那樣。而且,「不要企圖成為像神那樣的人」,已經作為對所有其他人的告誡牢牢銘記在心。

有時我們自己恰恰是像神一樣的人,如果我們能夠用一種極其簡練的方式談論這一點的話。我們對此的心理是很矛盾的,既迷戀它又畏懼它,既想達到它又要防禦它。這是人的基本範疇的一個方面,我們既是可憐的,又是上帝。我們的任何一個偉大的創造者、像神一樣的人已經證實,在長期的創造、證實某種新東西(與舊東西對立)時,勇氣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這是一種果敢行為,這是一種違抗,一種挑戰。

一時的恐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有可能進行創造的話,那就一定不要被恐慌壓倒。因此,在自身中發現偉大的天才肯定能產生振奮,但是,這也帶來了成為領袖、成為完全孤獨的人的畏懼,以及對於危險、責任和義務的畏懼。責任可能被看成沉重的負擔,成為必須盡可能長久迴避的東西。被選為總統的人向我們報告的情況中帶著怎樣的一種敬畏感、謙卑感、甚至恐怖感的混合狀態。

包括婦女治療的幾個權威性的診療案例,透過那些共同的現象教給我們大量知識。許多才華橫溢的婦女也都被捲進一種被製造出來的問題中來了,即不知不覺地鑑別起智力和男性來了。探索、研究、證實、發現,所有這一切,她都可能認為是男性的事情,尤其是在她做男性的工作遭到懷疑,從而有威脅時,更是如此。許多文化和宗教都阻止婦女進行認知和研究,而且我認為這種行動的一個有力根源是讓她們保持「女性」的願望(在施虐的意義上);例如:婦女不能成為牧師和教士。

膽怯的男人可能會將探索性好奇看作挑戰別人的某種方式,好像透過變成聰明人和揭示事實真相他就不知不覺地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了男子漢氣概、充滿自信、膽量過人。這些是不能替代的,而且這樣的姿態將招致別人、老練的人和堅強的人對他的譴責。同樣,兒童也可能認為好奇的探索是侵犯了他們的神。當然,甚至在成人身上也容易找到這種互補的態度。由於他們經常發現,他們的孩子的這種無窮無盡的好奇至少是討厭的,甚至有時是一種危險和威脅,特別是當這些是相關性的問題的時候。所以,讚許和喜愛他孩子的父母仍然是少有的。某種類似的情況也可以在被剝削、被壓制的少數民族和苦力之中看到,他們可能害怕知道得太多和自由探索,因為這可能引起他的老爺的憤怒。假裝愚笨的防禦態度在這樣的集體中是共有的。

總之,剝削者和專制統治者,由於情境的動力學,不可能鼓勵他的下屬的好奇、學習和認知,因為知道得太多很可能會造反。在這樣的情況下,知識就是十分危險的了。軟弱的、從屬的或缺少自尊的狀態抑制了認知需求。直率的、不可抑制的、咄咄逼人的凝視是霸主地位的猴子用來建立優勢的主要方法,而從屬地位的動物則用中止凝視表明其從屬地位。

甚至有時在教室裡也會看到這種令人不快的動態。真正聰明的學生、熱情的探索者、徹底的研究者,特別是當他們比教師更聰明的時候,經常被看成是「狡猾的傢伙」,不遵守紀律,是對教師權威的挑戰。

在視淫者那裡也可以看到那種可以無意識地表示支配、統治控制,甚至不尊敬的「認知」。他可能覺得他對所窺視的婦女有某種權力感,似乎他的眼睛是控制器,他可以用它來叩擊。在這個意義上,許多男子都是窺視者,他們無禮地注視婦女,用眼睛強暴她們。《聖經》把「認知」和發生性關係等同起來的用法,是一種隱喻的用法。

那種無意識的認知就像某種男性的性等價物,可以侵入、滲入到內部去。這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古代對這樣一組矛盾情緒的綜合:兒童探視隱私,探索未知事物,一些婦女的大膽認知和女性的矛盾感,受迫害感,即認知只是主人和教會男子的特權,害怕認知會侵犯神的權限,這是危險和會引起怨恨等等。認知,和「發生性關係」一樣,可能是自我肯定的一種行動。

限制成長和進步的力量

定義良好的人格的概念是對成長和進步的一個限制,就如同為它們加蓋了一個低矮的屋頂,如果單從概念出發,主宰公牛、奴隸、機器人都可以算在內。

兒童的超我通常表現出產生恐懼、擔心受懲罰、失去愛、遭遺棄。對於那些有安全感得到了愛和尊重的成年人和兒童的研究表明,在愛的相同的基礎上,在使他人歡樂幸福的願望的基礎上,以及在真理、邏輯、正義、一致性、是非感、責任感的基礎上,可以建立起一種良知。

健康心理之所以與不健康心理有著巨大的差別,就在於健康心理是以善良、誠實、正義、坦率、公正、合理等思想作基礎,而把煩惱、焦慮、恐懼等負面思想排斥出去。

人怎樣才能無私呢?如何擺脫嫉妒?如何獲得堅強的意志和性格?如何獲得樂觀精神、友好態度,現實主義態度,如何實現自我超越?從哪裡獲取勇氣、真誠、耐心、忠誠、信賴、責任感?

雖然,積極心理學很適宜於研究心理健康,但是它更注重的是對健全的人的研究,如那些有安全感的、自信心的、富有民主思想的、精神愉悅的、內心平和的、富於熱情的、慷慨善良的人,以及那些創造者、聖徒、英雄、強人、天才等。

什麼力量能夠產生社會所期待的優秀品格,如善良、良知、助人為樂、寬容、友好、鑑別力、正義感、好惡感等?

我們累積了許多病理學的詞彙,但有關健康和超越方面的詞彙卻寥寥無幾。

不可否認,被剝奪和焦慮感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的,而且有必要對正義和非正義原則以自我約束原則進行研究。自我約束原則產生於與現實的接觸,產生於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挫折的過程。

對於個性和個體化的研究(不是古典意義上的個性差異),我們必須發展一門個性科學。

為什麼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文化移入、文化同化)?

對事業獻身的涵義是什麼?需要憑藉什麼才能完成超越自我的事業或功業?

滿足、快樂、平和、沉靜的人格。

自我實現者的興趣、價值觀、態度和選擇不是建立在相對、外在基礎上,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內在的、現實的基礎上。因此,他們追求的是真、善、美,而不是假、惡、醜。他們生活在穩定價值觀念體系中,而不是生活在毫無價值觀念的機器人式的世界中。在這個世界中只有時髦、一時的風尚、他人的意見、模仿、建議、威望。

自我實現的人對焦慮和焦慮感有著一定的抗拒能力,但同時,他們也具有強烈的慚愧、自責以及悔悟的感受。

父母與兒女的關係一直被看作問題,看作常出錯誤的事件來研究,而實際上,這種關係是歡樂、興奮的源泉,是享受的機會,常常被視為近似瘟疫的年輕人的問題也是如此。 閱讀完整內容
馬斯洛的動機與人格:存在價值、基本需求、高峰經驗、內在本質

本文摘錄自‎

馬斯洛的動機與人格:存在價值、基本需求、高峰經驗、內在本質

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由 崧燁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