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能傳給孩子的家學,或許就像父親跟我從小講儒家大道理、說書給我聽一樣。希望我的孩子將來可以很驕傲的對人說:我們張家的家學,就是從小我爸教我的這些。
早先,我們夫妻倆只想當快樂的頂客族。原因我自己也不太清楚,或許是覺得大環境不適合小孩生長,或許是自覺無力好好教養小孩,或許還想過著自由不羈的生活,也或許就只是不想生、還找來各種藉口搪塞也說不定。
隨著年紀漸長,親友間開始給予有形無形的關心、壓力。面對眾親友們強力勸說,心中定見絲毫不曾動搖。但隨著年紀增長,從前看到小嬰兒是一點感覺都沒有,甚至覺得擾煩,現在卻一反故態,越看越可愛,甚至想把他抱過來、親上幾口、貼在胸前、逗他笑、搖他入睡,這是過去不可能有過的感覺,現在卻越來越強烈。我想,天生的父性漸漸流露,也許是該要有個小孩了。
內人懷孕後,看了一些書,得知胎教頗為重要。因此在家除了播放古典音樂之外,我也開始在睡前為小寶寶來點兒胎教。起先不知道該教些什麼好,後來乾脆把我收藏的書畫冊拿來當教材。書畫冊中有圖像,有些還有書法、詩和篆刻。第一天請出大師級的畫家張大千,我精選了畫冊中幾幅作品,逐一為肚子裡的小寶寶講解。張大千上完之後,接著再教江兆申、溥心畬。這些都是文人畫大師,詩、書、畫、篆刻皆精妙,教起來也很開心。反正就是把我收藏的書畫冊重新回顧一番,可以一邊回味舊藏品,一邊教小寶寶,真是兩全其美。
同時我也在想,等小寶寶出生了,我要給他什麼樣的家教,或者更認真些,是給他什麼樣的家學。家教指的當然是個性、態度、行為規範、生活習慣、價值觀等等的培塑養成;家學則是家長在家庭之中為孩子所建立的學養根基,或者說是學術根基。我真正的國學啟蒙老師,愛新覺羅.毓鋆就曾經說過,台灣人最欠缺的就是家學。
毓老師說,師母的家學就是一部《昭明文選》,從小把整部書背下來,所以駢文極好。毓老師曾在課堂上默誦分隔六十年的師母從大陸寄來的信,信是用駢文寫成;至於毓老師,家學淵源,從小就在母親的教育之下,十來歲即背完四書五經。毓老師常說,他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天是不在看書的,即使眼睛不好了仍是天天看書,之所以能夠如此,是因為他從小就把書全都記在腦海裡,所以只要在腦中回想,就能看書,哪怕眼睛不好了還是可以天天讀書。毓老師說,得這樣,才能叫家學。
所以我現在就得認真想想,要給孩子什麼樣的家學。
我的想法是,除了讓孩子學鋼琴(一切音樂之母)和英文(自然而然熟悉國際語言)之外,應該還要給予中國文化教養,所以得在小孩上學前,讓他默背幾本書才行。好比說詩歌易於琅琅上口,所以應該背上一本《唐詩三百首》才行;人生觀也很重要,儒家強調入世,所以《論語》很值得全背,孟軻口才好、文氣盎然,《孟子》似乎不該遺漏,《易經》讓人知機應變,豈能輕易漏過;道家曠達疏朗,《老子》才五千言,肯定是要全背,莊周逍遙自適,《莊子》內七篇背下來,可以游於四海之外;然後似乎還應該提供一些文學素養,鏤彩摛文的《昭明文選》卷數雖多,但總可挑揀幾篇菁華來默一默……。這樣東挑西揀,就有好幾份功課了。如此一來,除了考驗父親的毅力與恆心,也考驗孩子的耐心與學習。唯有如此,方才顯出家學之難能可貴。
我的確作如是想,我所能傳給孩子的家學,或許就像父親跟我從小講儒家大道理、說書給我聽一樣,那是他未受學校教育、自學識字有成,唯一可以勝任的家教方式,但他做到了、成功了,我當然也要做到才行。希望我的小孩將來可以很驕傲的對人說,我們張家的家學,就是從小我爸教我的這些。
但理想與現實總是有所差距,我會發現即使是我的親生孩子,也不一定要喜歡、會喜歡父母喜歡的東西,也並不是每個小孩都想學鋼琴、背古書,換句話說,孩子不一定要滿足父母的期待。重點是,當孩子不滿足父母的期待時,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期待落空?又如何去和孩子溝通?即使未能被滿足期待,也一點都不影響親子間的愛與連結。並且,即使最終結果如此,也不妨礙了曾經一起學過琴、背過書的美好歷程。
家學內容原本就因人而異,關鍵是,親子之間的親密互動與文化傳承,這些更是彌足珍貴。
嚕嚕語錄
{毓老師很厲害}
晚上和張小嚕一起洗澡時,張小嚕忽然說:「爸比,我覺得毓老師很厲害。」
我感到好奇,問:「你怎麼會認識毓老師?你看了我寫的《毓老師真精神》嗎?」
張小嚕說:「不是,我是看了你買的《毓老師講管子》。」(喔喔,張爸比有點期待落空)
我反問:「張小嚕,你怎麼判斷出毓老師很厲害?」
張小嚕說:「毓老師常常引用一兩句話,就可以延伸許多經傳來說明,讓原本尋常無奇的句子,忽然變得很有深意,而且結合真實生活情境,真的很厲害!」
我說:「張小嚕,你年紀這麼小,就能看出這些深意,爸比覺得你這一兩年進步很多!」
張小嚕說:「爸比,我曾經拿過這本書去學校晨讀,同學看到這本書還問我,什麼是管子(ㄍㄨㄢˇ ˙ㄗ)啊?」
我問:「張小嚕,你知道什麼是管子(ㄍㄨㄢˇ ㄗˇ)嗎?」
張小嚕說:「知道啊,就是管仲啊!」
我問:「你有學過管仲的成語、故事,或看過管仲的影片嗎?(我記得春秋五霸有出過連續劇,也許張小嚕有追劇過?)」
張小嚕說:「就是『管鮑之交』的成語,管仲是齊國的宰相,李白說,如果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成為野蠻人。」
我說:「應該不是李白,而是孔子說的,原文是:『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張小嚕他老爸是中文系經學專業)
張小嚕說:「對啦!」
我問:「你怎麼會知道這句話?」
張小嚕答:「就是《毓老師講管子》這本書提到的啊!」
閱讀完整內容
{毓老師很厲害}
晚上和張小嚕一起洗澡時,張小嚕忽然說:「爸比,我覺得毓老師很厲害。」
我感到好奇,問:「你怎麼會認識毓老師?你看了我寫的《毓老師真精神》嗎?」
張小嚕說:「不是,我是看了你買的《毓老師講管子》。」(喔喔,張爸比有點期待落空)
我反問:「張小嚕,你怎麼判斷出毓老師很厲害?」
張小嚕說:「毓老師常常引用一兩句話,就可以延伸許多經傳來說明,讓原本尋常無奇的句子,忽然變得很有深意,而且結合真實生活情境,真的很厲害!」
我說:「張小嚕,你年紀這麼小,就能看出這些深意,爸比覺得你這一兩年進步很多!」
張小嚕說:「爸比,我曾經拿過這本書去學校晨讀,同學看到這本書還問我,什麼是管子(ㄍㄨㄢˇ ˙ㄗ)啊?」
我問:「張小嚕,你知道什麼是管子(ㄍㄨㄢˇ ㄗˇ)嗎?」
張小嚕說:「知道啊,就是管仲啊!」
我問:「你有學過管仲的成語、故事,或看過管仲的影片嗎?(我記得春秋五霸有出過連續劇,也許張小嚕有追劇過?)」
張小嚕說:「就是『管鮑之交』的成語,管仲是齊國的宰相,李白說,如果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成為野蠻人。」
我說:「應該不是李白,而是孔子說的,原文是:『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張小嚕他老爸是中文系經學專業)
張小嚕說:「對啦!」
我問:「你怎麼會知道這句話?」
張小嚕答:「就是《毓老師講管子》這本書提到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