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沉淪中的世界生存、茁壯

如何在沉淪中的世界生存、茁壯


從移民改革、能源革命、政治痲痺、貧富懸殊到極端主義,這一大堆看來難以克服的巨型挑戰讓我們焦頭爛額。每天的報紙報導、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電視畫面與線上新聞,都告訴我們世界末日將近:伊斯蘭國的崛起、敘利亞難民潮、北京的金融弊端還有普丁的專橫跋扈。這一切,包括就業數字、年久失修的道路、罷工與飛漲的學費,都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

我在幾年前心中開始有三個基本疑問。

在這個動盪不安的時代:伊斯蘭國猖狂、貧富懸殊、政治功能失調、制度性衰變、新興市場恐慌,而且全球顯然都在走下坡……

為什麼有些國家仍能不斷成長、茁壯?這問題令人費解。

其次,其他國家能不能向這些國家學習?換言之,它們的成功祕訣可以輸出嗎?

最後,將它們的成功故事整合之後,能不能提供任何較廣的教訓?

在開始真正鑽入這些問題之後,它們開始以驚人速度迅速分枝,像電影「魔法師的學徒」(Sorcerer’s Apprentice)中那個「魔法掃帚」一樣。但雖說數目不斷增加,先是增加到後來成了這本書十章主題的十篇故事,之後每一篇故事又衍生更多情節,我總想辦法專心盯著答案。

這種全神貫注、只探討問題怎麼解決的做法,終於定了型。有關國際事務的眾多著作讓我看得心灰意冷,也是我寫作的一大動機。到今天,我已經以記者、編輯與讀者身分在國際事務領域浸淫了二十年,這方面著作偏重問題診斷的現象,讓我愈來愈驚訝。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這些分析有許多都寫得非常好,是極其聰明之士的手筆。而且他們寫的東西很重要。


但採取下一步行動、追問我們應該怎麼解決這許多問題也同樣重要。不過依我看來,在大多數情況下,學者專家就算真的為問題尋找答案,找出的答案也總是脫不了兩種形式。其中一種是你會在報紙不署名社論上見到、勇氣可嘉但語焉不詳的告誡,例如「必須採取行動!」另一種是以抽象手法表達、讓你無從做起的建議,像是「公民必須奮起,要求改革!」這兩種答案每每讓我想起那幅經典漫畫:兩位頭髮斑白的數學教授站在黑板前,黑板上草草塗了一個複雜得讓人目眩的算式。其中一名教授指著黑板上寫著「然後奇蹟發生」幾個字的一段文字,對他的同事說,「我覺得你應該在第二步的這個地方說得更清楚一些。」

我在閱讀有關國際事務的書時,總渴望在奇蹟如何發生這方面找到一些更明確的細節。我盡力提供一些這樣的細節。針對我的前兩個基本問題,我想我也找出一些答案。

現在要談第三個,有關更廣泛教訓的問題。我認為基於以下理由,這麼做很值得:這本書談到許多領導人怎麼解決特定問題的故事,也因此不能只談一些面對挑戰、奮力掙扎的政府官員。如你會發現它們也提供較廣泛的指導原則。在化到極精、極簡之後,政治人物使用的工具與方法在其他許多問題上也能派上用場。它們對其他許多地方也有效;畢竟我們談的這些成功故事,廣被不同地區、歷史時代、開發層次,甚至涉及的政權型態也不同。此外,無論是銀行、城市、大學,或基金會、巨型公司、小型家庭企業、非營利團體或其他各式各樣的領導人,也都能運用它們。但是,解決之道絕不簡單,但只要你願意付出心血,走對方向,也絕非不可能。


本書於2019/9/18至10/18提供月讀包會員限時免費下載
閱讀完整內容

國家為什麼會成功

本文摘錄自‎

國家為什麼會成功

強納森‧迪波曼

由 百科年鑑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