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怎麼做,發現你的強項

目前為止,我們都把焦點放在以個人或團體角色找到為什麼。這一章的目的則是要協助你完成你的黃金圈。回想一下,黃金圈由三個環節組成——為什麼、怎麼做、做什麼。三個環節同等重要。當這三項達到平衡,我們就能處於最自然理想的狀態,真正照著為什麼而活。「為什麼」是我們的目標、動機或信念,也是驅策我們做每一件事背後的動力。「怎麼做」是我們在最自然理想狀態下,為了實踐為什麼所採取的行動。「做什麼」則是「為什麼」的具體展現,即我們每天實際在做的事情。其他人或組織表達的「為什麼」,也許某方面跟你很像,但你「怎麼做」來實踐「為什麼」,則會讓你與眾不同。因此,「為什麼」和「怎麼做」結合起來,會如指紋一般專屬於你。

跟「為什麼」一樣,「怎麼做」並不帶有期望或野心,表達的不是我們想成為怎樣的人,而是在最自然理想狀態下我們實際的行為舉止——我們實際做出的事情。這些行為是我們選擇每天履行的,以確保我們正在創造能幫助自已成長茁壯的環境。

你已經替描述「怎麼做」奠下基礎了,因為做法全都源自於探索為什麼的過程中,你列出的那些主題。最後沒出現在你的為什麼陳述裡的主題,會成為你「怎麼做」的基礎,帶領我們從理論走向實踐。

「怎麼做」就是你的強項

不管是個人或團隊探索,你已經在過程中辨認出多個主題。這些主題就是你擁有的強項。很可能連你自已也不知道,原來在最自然的狀態下,某些主題在你個人或所屬團隊的性格裡佔有這麼大一部分,這還是你的搭檔或主持人協助你發現的。這些行為對你而言太過自然,你可能一直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的?任何人遇到這種情況不都會這麼做嗎?」其實,我們珍視的價值,以及根據這些價值所做的行為,因每個人、每個團隊不同,差異也非常大。我們當搭檔或主持人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幫助大家看見他們在世界上其實多麼獨特——當一個人可以向後站一步,看出行為模式,看到自己多麼令人驚嘆,這一刻就會發生。「怎麼做」是你達到最佳狀態必備的原料。組合起來就是你通往成功的配方,也就是你的強項。這點不論個人或團隊都適用。

講得更清楚些,我們先從個人觀點檢視「怎麼做」。人是社會動物,無法完全獨立行動,我們需要別人才能生存繁榮。了解身邊親近的人的「為什麼」和「怎麼做」有很大的好處。我們「先問為什麼」的團隊有一個文化,著重於助人展現強項。這並不表示我們都不努力認識自己的缺點,只是比起努力訓練我們天生不擅長的部分,我們更重視怎麼凝聚團隊,讓我們可以互相借重彼此的力量。

舉個例子,大衛的「為什麼」是想推動大家成長,這樣大家也會在世界上闖出一片天。他的「怎麼做」則是:

● 看清全貌

● 承擔責任

● 探索不同觀點

● 有始有終(一旦開始做一件事,就要做完)

● 任何經驗都有可以學習之處

彼得的「為什麼」是想使人不凡,這樣他們也會成就不凡。他的「怎麼做」則是:

● 化繁為簡

● 從高處俯瞰(看到更廣的背景脈絡)

● 接納新觀念

● 建立人際關係

● 突破界限

我們的「為什麼」方向一致。雖然我們兩個人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目標、動機和信念,但我們都努力想幫助他人成為更好的自己。這項共通點讓我們很喜歡一起合作。然而,關鍵在於我們有不同的強項,我們的「怎麼做」彼此互補,使得我們攜手合作所發揮的影響力,遠比單打獨鬥大得多。


有一次,客戶請我們帶領一場150人的工作坊,我們通常一次最多40人。我們覺得可以做到,但為求最佳成效,我們認為需要一整天的時間,但客戶只有四小時空檔。我們最初的反應是:那不可能!換成別人,這時候可能就宣告放棄了,但我們不禁想,這是一次大好機會,可以幫助150人成為更好的自己。(請參考我們上述的為什麼!)

為了想出最好的辦法把握這次機會,在有限的時間內吸引並感召參與工作坊的成員,我們集思廣益——或者應該說,集結我們的「怎麼做」。

我們都直覺地想先掌握狀況。大衛的「看清全貌」和彼得的「從高處俯瞰」本質相似,兩人都重視思而後行。幸好我們都具有這點強項,才有辦法一起克服難關。

為了完成任務,我們都必須踏出舒適圈很大一步。我們要用截然不同的方法去做一件兩人都很熟悉的事情。

彼得雖然很擅長也樂於「接納新觀念」,不過是大衛「探索不同觀點」的能力扳回了劣勢。要怎麼用全新方式改編內容,確保大家獲得深刻且帶來改變的經驗,大衛是這方面的世界級好手。

掌握成功的配方後,我們遇到一個大挑戰。我們的方法太複雜了。要引導工作坊順利進行,牽涉的變數太多,需要執行的細項交錯複雜。我們該怎麼向客戶傳達這件事?很簡單,把事情簡化。這時就輪到彼得使出「化繁為簡」這項能力,確定每個人都能清楚了解並支持這項計畫。最後,我們成功主持了工作坊,參與人數比往常多很多,帶給我們極大的成就感,因為從中我們也得以實現推動大家成長、使人活得不凡的目標。

你可能覺得這聽起來有點過度簡化。事實是,團隊協作本來就相當複雜,往往亂七八糟、未經編排,因為人跟人之間本來就不簡單。話雖如此,我們的「怎麼做」給了我們共同的語言,幫助我們看見彼此的強項,與隊友為了目標互相合作、相互依賴因而變得容易。最後結果就是,當我們既注重自己的強項,也依賴別人的強項,就可以化不可能為可能。

一位領袖最大的貢獻,

就是栽培出其他領袖。

用「怎麼做」當濾鏡

弄清楚自己的「怎麼做」以後,我們就有一個清楚的配方,能把自己放進最能自然發揮最佳狀態的環境,甚至創造這樣的環境。我們生活的世界並不完美,想要在任何情況下都做到這點是不可能的,重點是發現機會並加以把握,讓自己能對其他人發揮最大影響力,自己也獲得更多成就感。

 

閱讀完整內容

找到你的為什麼

本文摘錄自‎

找到你的為什麼

賽門西奈克、大衛米德、彼得道克

由 天下雜誌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