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 玉皇上帝廟宇

發展源流


玉皇上帝,或稱玉皇大帝、昊天上帝,道教尊爲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元始天尊,簡稱上帝,俗稱天公或天公祖。民間傳說玉皇上帝統轄人間,也統轄儒、道、釋三教和其他諸神仙,以及自然神和人格神,即古來所謂的天神、地祇、人鬼都歸其管轄,天神就是屬於天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含日、月、星辰、風伯、雨神、司中、司命、司民、司神、五顯大帝、三官大帝等;地祇就是屬於地面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含土地神、社稷神、山嶽河海神、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人神就是歷史人物死後而神化,而有玉皇上帝授命。

玉皇上帝統領天、地、人三界神靈之外,也掌握天地萬物的興衰運行,包括吉凶禍福隆替,因此就有行政組織來進行各種事務的管理,在府城的天公廟包括首廟天壇、開基玉皇宮、玉皇玉聖宮所供奉神明就有管理各種人生事務的職能,而且也有神職人員為民眾辦理開運解厄制煞祈福等法事。

臺灣民間認為玉皇上帝掌握人間萬物生長、保育和賞罰的大權,主宰人間禍福吉凶。因此祭祀特為隆重,於正月初九日拜天公,連雅堂著《臺灣通史.宗教志》:「臺南郡治有天公壇者,所祀之神謂之玉皇上帝,歲以孟春九日爲誕降之辰,此則方士之假藉,而以周易初九見龍在田之說附會爾;古之天子祭天,諸侯祭其域內名山大川;臺灣爲郡縣之地,山川之禮,見於祀典,而不聞祭天之儀;然則此天公壇者,其爲人民所私建,以奉祀上帝,則當先正其名矣。」

府城習俗從前都是在家裡拜天公,現在時代改變大多人至廟裡祭拜,並向神明上香。不過還是有許多人在家裡辦理,一般都是從初八午夜,初九子時後即在家中正廳前備供桌、祭品,用長櫈架上八仙桌,搭起祭壇,稱頂桌,在桌前再另置一桌,稱爲下桌,都圍上彩花緞面桌裙;頂桌上排列三盞神燈以及五果、六齋和麵線塔,天公神位用黑墨書寫於紅綢子或黃紙上,前面再置清茶三杯;下桌供奉玉皇上帝的臣屬,祭以五牲、甜粿、紅龜粿;時辰到了,全家整肅衣冠,按輩份尊卑依次上香,行三跪九叩禮,然後燒天公金。從前在家中有不滿十六歲的男童,還得按歲數糊紙作燈座來燒,寓意男子是天公所賜,表達謝忱,並祈求保佑成長。

廟宇簡介


一、財團法人臺灣省臺南市臺灣首廟天壇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84巷16號


▲(上)天公廟是直轄市定古蹟,建築工藝精美,因為來廟進香的團體及香客多,因此搭建遮陽亭以防曬、防雨,但卻遮掩正面景觀。(下)傳統的思維概念,玉皇上帝是天,是無形的,因此廟裡立聖位,上書「玉皇上帝聖位」以供信徒崇祀

臺灣首廟天壇,俗稱天公廟,此地是府城十字大街最高之處,又稱鷲嶺,原是鄭成功來臺最初設壇祭天的地方,入清之後每逢天公聖誕、皇朝祭天,官員率百姓在此設壇舉行祭典,祭畢撤壇為空曠之地設櫃置斗供各地商人至此買賣,成為十字大街貨物流通的市集,又稱「天公埕」,是府城庶民重要的生活空間。

清咸豐5年(1855)府城紳民為祭祀玉皇上帝,遂建廟於天公埕,原市集就移至陳德聚堂前,稱「下大埕」。廟建成之後香火鼎盛,玉皇上帝是為萬物之首,因而稱臺灣首廟天壇,以示為臺灣最初祭天之地,歷代官員祭祀隆盛。光緒11年(1885)增建後殿,陸續建偏殿。日明治33年(1899)大修,始為現貌;建築坐東朝西,正面一層樓,依序為山川殿、過水廊、天井、正殿、過水廊、天井、後殿;正殿為二樓挑高建築,左側祭祀空間為二樓鋼筋水泥建築。1949年及1982年陸續有修護,於1985年指定為古蹟,2000年文資法修法改列為直轄市定古蹟。2004年進行山川殿修復工程;2008年進行正殿、太子殿修復工程。

從山川殿進天井,中有天公爐,進正殿神龕上供奉「玉皇上帝」之聖位,各種祭典儀式在此進行,上方「一」字匾顯示天公是至高無上的命運主宰,信徒皆在神龕前上香祭拜,前方檐廊處為信徒膜拜之處,或求籤卜卦。神龕兩側牆壁有「化育」、「形流」兩門,連接後面之後過水廊至後殿。後殿設有5座大理石臺座神龕,神位之安排則依照其神格及神務順序安置,分別是供奉三官大帝的中港神龕、北斗星君的右偏殿神龕、三清道祖,供奉南斗星君的左偏殿神龕,斗姥星君,及供奉張府天師、普化天尊、東斗星君的左小港神龕,西斗星君、太乙真人、天醫真人、司命灶君的右小港神龕。

天壇左側建有武聖殿,為二樓建築,主體構造為鋼筋混凝土,接合木構件雕刻飾以剪黏、泥塑,在一樓建築空間提供香客休息及供道士、乩童為人消災解厄之場所,二樓前殿供奉文衡帝君,後殿有3座大理石臺座神龕,中港神龕供奉觀音佛祖、五文昌帝君,右神龕供奉延平郡王,左神龕供奉月下老人,提供考生求功名及情人求姻緣。

廟中「一」字匾及「大哉」石碑,俱為著名文物,建築工藝亦多有精彩之作,如屋頂及照牆剪黏是葉進祿1982年作品;山川殿前石雕龍柱由施天福、施弘毅父子連手施作,包括左右壁石板雕刻是結合潘春源、潘麗水提供畫稿所創作,又稱「水磨沉花」,是同年代作品,皆是藝術佳品;門前石獅造型雄壯,但體態自然又逗趣,則是施弘毅1980年作品。

由於臺灣首廟天壇主祀玉皇大帝,往來廟宇眾多,交誼廣闊,從1920年代就開始保存各個廟宇敬獻的繡旗,共達400餘件,2021年委託學者調查編輯《臺灣首廟天壇藏珍—繡藝百品》一書,記錄了臺南府城宗教活動及刺繡工藝產業的盛況。

二、開基玉皇宮

地址:臺南市北區佑民街111號


▲(上)開基玉皇宮是府城崇祀玉皇上帝最早建立的廟宇,位在尖山之顛,坐北朝南,俯視赤崁臺地,庇佑府城子民。(下)在開基玉皇宮的神龕中塑有玉皇上帝神尊,使信徒有崇祀的對象。

開基玉皇宮依《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昔稱玉皇太子廟,奉祀玉皇上帝第四殿下,創建於明鄭時期。」廟沿革所述為先民恭請玉皇上帝、玉皇三公主娘香火及玉皇四太子至府城尖山頂擇址建天壇供奉。居民受沐天恩及感念玉皇四太子之顯世濟民,神威顯赫,遂於明永曆24年(1670)鳩資建廟,迄今已三百餘年。

清康熙27年(1688)總鎮官楊文魁重修宮殿並加以崇祀,成為清代臺灣總鎮官兵奉祀之廟宇。嘉慶5年(1800)重修,改廟號為「開基玉皇宮」。光緒13年(1887)重修;至日大正3年(1914)及昭和9年(1934)續修。於戰後1946年重建,歷年皆有增修及擴建偏殿;1980年重建正殿及鐘鼓樓,為鋼筋水泥建築;1984年陞殿安座;1988年增建左偏殿及金爐;1993年增建太歲殿。2016年整修,為今廟貌。

開基玉皇宮供奉玉皇上帝為諸神之首,供奉神尊亦多,依神明聖誕排序,從正月初一拜元始天尊至農曆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共有41尊神明聖誕慶典,包括各地信眾前來進香迎請神尊,以及改運、消災、解厄的善男信女,可說是廟裡一年從正月初到年底都非常熱鬧。

廟中珍貴的建築工藝有1976年蔡草如提供畫稿,陳火山所雕刻的石板淺雕,作品在偏殿一樓神龕左壁;在一樓左右壁石板雕則是由陳壽彝提供畫稿所刻;還有葉進祿於1981年在一樓拜殿及正殿有做三十六天罡、二十八星宿的剪黏是傳世的作品;同時期在一樓還有陳冠雄所作的石雕龍柱,也是精美非凡;門神彩繪則是1994年潘岳雄作品。

三、玉皇玉聖宮

地址:臺南市北區和緯路2段372號


▲(上)玉皇玉聖宮崇祀玉皇上帝及相關祀神,崇祀神尊之多可顯示玉皇上帝統領天地諸神的地位。(下)本廟分香自開基玉皇宮,因此玉皇上帝塑有神尊供信徒崇祀。

玉皇玉聖宮初創設於府城北區大興街,溯開山者為吳炳煌至府城開基玉皇宮祈賜聖靈,於1988年為開基玉皇四太子殿下金尊開光,陞殿安座宮號玉龍宮;1990年恭奉玉皇上帝聖位安座恩錫宮號靈霄寶殿皇恩玉龍宮。

1996年設天恩聖壇祈賜置聖地建聖廟,鳩眾蓄資歷六載許,2002年購置聖地於現址(北區北元段);2003年易錫宮號「玉皇玉聖宮」,是年舉行動土奠基大典;2008年竣工。

建築為4樓鋼筋混凝土結構,從建築正面拾級而上入山川門,獨棟建築包括兩側廂房以凹壽型式直立四層樓,各樓層環遶外圍龍紋石欄杆,配以石材建築為基底,使建築從外觀看來宏偉大器、氣派非凡。靈霄寶殿奉祀玉皇上帝大天尊、北極紫微大帝、南極長生大帝、東極青華大帝、太極勾陳大帝、三官大帝、太陽星君、太陰星君、兩旁配祀四靈星君、二十八星宿、雷部天將、十二宮神、四司神君、四值功曹神君等神尊。

仁正聖殿供奉玉皇四太子殿下、玉皇三公主娘娘、玉皇玉靈子聖紀、張府天師、觀音大士、雷聲普化天尊、太乙救苦真人、北極玄天上帝、文昌帝君、孚佑帝君、文衡聖帝、紫陽夫子、文魁夫子、北斗星君、南斗星君、東斗星君、西斗星君、中斗星君、道濟禪師、玉欽大將軍、震威大將軍、五府千歲、保生大帝、太歲星君、九天司命灶君、天醫孫真人、月老星君、註生娘娘、中壇元帥、五雷元帥、風神、雨師、雲娘、電母、關太尉、黃侍讀、殷元帥、溫元帥、趙元帥、馬元帥、王長天君、趙升天君、女鳳娘娘、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五營將帥、下壇將軍、六丁六甲神將、門神等神尊。

除了以上二殿外,還有三清聖殿三清道祖大天尊、西華瑤池金母,還有斗姆姥君及旁祀神共11尊。諸神聖誕祭祀日從農曆正月初三玉皇四太子殿下開基開光紀念日,至農曆十一月十一日太乙救苦天尊聖壽日,祭祀之神一整年包括自然神祇、佛教神祇、道教神祇、古聖先賢、民間俗神等等,顯示玉皇上帝統治天下萬物及佛、道、釋三界諸神的地位。 閱讀完整內容
文化游藝—府城老神在在

本文摘錄自‎

文化游藝—府城老神在在

鄭道聰

由 遠景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