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重點不在技巧,而在於真

龐傑斯Jess Ponce III

那年我17 歲,正在讀高一,打算參選學生會的會計。那時,參選人必須在足球場上,向全校師生發表競選演說。我原先針對自己為什麼適合這個職務,準備好一段考慮周全又真誠的演說。但就在前一天晚上,我突然改變心意,想到一個應該能令全場驚艷的點子。

那天我走上舞台,在簡短地自我介紹後,我戴上面具⋯⋯外表和內心都是。我以為這個道具,能讓其他人聯想到,對手給人做作、不真誠的印象。結果,戴上這個挖出三個洞、表示眼睛和嘴巴的自製陽春面具,我才意識到自己表現出的,正是我所批判的那種特質。那一刻,我突然驚覺自己才是那個虛偽的人。

到現在我都記得,拿下面具後的那種尷尬。觀眾在座位上交頭接耳、低聲竊笑,然後大家禮貌地鼓掌。走下舞台後,我很快地坐下。接著,我的對手面帶微笑地走上講台,開玩笑地說:「呃,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全場觀眾都笑翻了。

「他們在嘲笑我。」這是我對那一天最後的印象。

我不記得對手問候完大家後還說了什麼,但他的言行確實抓住觀眾的目光。

不用說,那次我當然沒選上。其實,那是我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參選學生會的幹部,也是我為了在校園內出名,最後能做的努力。

真實,最能牽引人心

幾年後我才明白,當時自己渴望的比我想要的還多。我想被看見、被聽到也被欣賞。我希望大家喜歡龐傑斯這個人。畢竟,在高中時期或長大成人後,誰不想獲得這些?

然而戴上滑稽的面具、為取悅聽眾費盡心思,這些都不是好方法,正如同我從那次慘痛經驗學到的教訓。那次經驗告訴我,刻意地討好甚至為觀眾調整自己的形象,往往無法讓觀眾看到自己真正想呈現的樣子。

回到我高中的參選學生會的經驗,在我戴上面具前,我直覺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但因為我太害怕自己不夠好,所以沒有理會內心浮現更明智的判斷。我憑直覺知道,這種做法根本幫不了我。

即使現在,我還是為自己當天出糗感到難堪,但認清這樣的狀況後,更讓我深感羞愧。我不相信自己夠好、足以討人喜歡,也不相信自己具備強大的影響力。

我不知道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正等著被看見、發光發熱。實際上,我清楚自己有領導和激勵的天分,卻沒有善用它。我選擇往外尋找某樣東西,並決定專注於對手的缺點,而不是展現自己的優勢與才能。最後,我用一個噱頭來欺騙自己。
那時候,我放棄那股一直存在於內在的力量。但現在,我更加認識這種力量。我已經發現它、感覺到它,也準備好傾聽這個來自內心的聲音。

這個後見之明,讓我受益匪淺。我在舞台上學會相信自己的直覺,承認自己的恐懼,也知道不管多麼害怕和疑惑,都要在當下盡可能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有目的地溝通,讓你的價值被看見

回到17 歲的那天下午,那個尷尬的經驗讓我學到,不要為了討好別人而過分努力。當然,那時候驅使我大費周章地準備的動力,正是自己對成為「重要人物」的渴望,而這個渴望的背後,隱藏著迫切想獲得認可和讚賞的自己。當時若能當選,表示大家都喜歡我、認同我,而年少的我認為,那表示自己很有價值。

後來,我一直為此努力,把「挖掘並協助每個人展現價值」,設定為這輩子的志業。

身為推銷員和採購專員之子,我第一次接觸專業世界時,就是透過價值看待事物。也就是如何讓其他人看到產品的價值,促使他們消費。簡單來說,我學會必須了解觀眾,了解產品如何滿足觀眾的需求,也知道宣傳有多麼重要。

宣傳藝術一直很吸引我,這正是我在好萊塢發現的珍寶。娛樂圈需要不斷推銷和宣傳,尤其在這個國際級的演藝殿堂。無論銷售的產品是電影還是藝人,都必須經過精心包裝,才能抓住目標觀眾的眼球。

身為媒體顧問和溝通教練,我協助人們傳達的每則訊息,帶有明確的目的。具體來說,我指導人們展現自己真正的價值:清楚告訴對方我是誰,並找出令人無法抗拒的提案。我幫助這些人展現最好的自己,並指導他們如何藉此創造影響力。

或許你會認為,又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經常上台演說。實際上,演說的定義很廣,每一次與人溝通時,我們都在向他人展示「我是誰」,期待對方了解自己,進而獲得認同。簡言之,我們都是演說家、都是說故事的人,也都是表演者,當我們在與他人交流時,都是在向他人展現,最獨一無二的自我。

實際上,套入專家提供、適用所有人的演說公式根本不存在。為了清楚表達「我是誰」,你必須設計專屬的溝通藍圖。這就是我能幫上忙的地方:我協助過名人、專家和其他知名人士,現在讓我協助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溝通方式,讓世界看見非凡的你。

閱讀完整內容
真誠表達,說出感染力

本文摘錄自‎

真誠表達,說出感染力

龐傑斯、劉瑄庭

由 天下雜誌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