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腦 從整理數位工作空間開始

應對訊息爆炸的專注工作技巧


生產力專家Merlin Mann在2004年於其部落格開始宣傳「清空收件匣(Inbox Zero)」的效益,但面對現在每天充滿更雜亂訊息的工作職場,收件匣的重點不在歸零,清空的意思也不是全部完成。重點是讓自己不需要陷入不斷查看郵件、訊息的惡夢中,可以更準確掌控下一步行動,並且不會遺漏事項。

「收件匣」存放的通常是那些因為交派、詢問而和我產生關聯的「可能」任務,但目前只是收到,還沒有明確排程,如果我沒有定期處理並清理,會導致任務永遠混亂不清。

「清空」,不是完成的意思,而是把這些可能任務從收件匣移出,進入到下一步行動的排程,或判斷不須行動。

「清空收件匣」,代表的是我對接收到的任務都做出有效的分派,而這就是確保我們脫離混亂工作的重要習慣。


☑應用情境
破解每天雜亂郵件與交辦,解決工作流程混亂的問題,掌控且專注下一步行動。

☑技巧提醒
用2分鐘法則判斷要刪除、回應還是交派,而不是花很多時間整理分類或處理。不是要讓收件匣歸零,是讓大腦煩惱收件匣的時間歸零。
 

操作教學

搭配Gmail的清空收件匣操作教學


Step 1

設定專門處理郵件的時間,每天選擇一個到三個固定時段(例如:剛上班、中午休息前、下班前)專注於處理郵件,每次處理都要做到把尚未判斷過的郵件做出分派,但避免全天候都在看郵件而分心。

前面兩次處理,目的是接下來利用上班時間推進郵件中更困難、更重要的任務。而一天中的最後一次處理,要達到「清空收件匣」,讓訊息、郵件都能有效分派。


Step 2

我們可以在任何電子郵件、即時通系統中達到清空收件匣,而Gmail內建了許多幫助我們達成有效清空收件匣的功能。

善用自動過濾,利用Gmail的「主要收件匣」功能,把廣告、通知、不必要來信自動歸類到各自分類,一開始就不需要花時間做判斷處理。


Step 3

針對Gmail「主要收件匣」中可能有用郵件,用「2分鐘法則」判斷每一封郵件應該是要:「刪除」、「封存」、「當下回應」,還是「延後到正式工作流程」處理。

Step 4

刪除或封存?不重要的郵件直接刪除,不需要處理的郵件選擇封存,讓他從主要收件匣移出。Gmail的「封存」可以讓郵件移出主要收件匣,避免干擾,但不會刪除,可搜尋找到。

Step 5

判斷可以2分鐘快速回應的郵件,立刻回應,然後「封存」這封已經處理完的郵件。等到對方有回應時,這封郵件自然會再次出現在主要收件匣。


Step 6

不能2分鐘回應的郵件,可以先通知對方自己收到了,然後排入自己之後的正式工作處理流程。

Step 7

Gmail本身也有「延後處理」的功能,可以把想要過兩天再處理的郵件,直接延後到那一天再出現,例如一些會議郵件、次要郵件,多多善用這個功能延後。


Step 8

更好的延後處理則是:重要的行程直接排入「行事曆」,重要的任務放入「正式的待辦清單」,重要的資訊直接寫進「筆記」,之後要讀的電子報放入「稍後閱讀服務」。

Step 9

通常你不需要分類郵件,因為一來可以搜尋找到,二來郵件本身不是重點,你的行事曆、待辦清單、筆記才是,讓自己在後面這些系統中處理工作,而不是在郵件中處理工作。

Step 10

上述判斷過的郵件,全部都可以「封存」,那麼我們的主要收件匣也就「清空」了,你不會在不需要的時候再看到他們。


Step 11

下一次打開清空過的收件匣,我們會更準確看到真正需要判斷、需要處理的新任務。

而那些處理中的舊任務,也已經放入更準確的行事曆、待辦清單與筆記工作流程了。

方法論反思與實踐


▪如何設計處理郵件的時間?

「為什麼要設定固定時間?我都是一有Email提醒就馬上處理,不是可以更迅速回覆嗎?」

但是,你可能也已經發現,經常查看電子郵件會打斷專注力。每次被新郵件通知打斷時,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去轉換注意力,這稱為「任務切換的成本」。根據研究,當我們從一項任務切換到另一項任務時,我們的大腦需要進行「認知轉換」,這會消耗我們大量時間和精力,也就降低我們的工作效率。

再者,過度關注電子郵件可能會增加壓力。當看到大量未處理的郵件時,工作壓力增加,反而影響到這個當下真正要進行的工作表現。

首先提倡「Inbox Zero」的Merlin Mann 建議一天中應該有三個固定的時間來檢查郵件:

.當你到達工作地點時(剛上班)
.午餐時間前(中午休息前)
.你離開工作地點之前(下班前)


第一個時間點,讓我們不會錯失今天最緊急的意外任務,可以有時間安排到今日去對應。

第二個時間點,讓我們有機會關注一下早上出現的新通知,不會錯失重要客戶的詢問或機會。

第三個時間點,讓我們為今天的任務做一個結束,如果有還沒辦法處理的郵件,也可以先回應,再安排到自己明天的工作流程,讓自己安心下班。

有這三個時間,就不需要一直看郵件而導致分心,但反而可以更好掌控處理郵件、完成重要任務的流程。也可以避免自己下班之後還一直掛心工作,避免自己一直處在工作狀態,確實實現「下班off」的狀態。

▪練習對郵件說「不」

清空收件匣,核心關鍵在於「判斷」,而不是在於全部處理完成。所以比起回應郵件,更重要的是先判斷需不需要處理這封郵件,如果你所有郵件都要處理,那一定沒辦法做到清空收件匣,工作流程也很容易一團混亂。

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與步驟,練習對郵件說「不」

.不是一定需要看的電子報或通知,直接取消訂閱,或是設定自動封存。

.不是一定要答應的邀約,不是我最感興趣的合作,禮貌的婉拒。

.不是需要我處理的郵件,直接轉寄給更適合的人處理。

.不是需要馬上處理的郵件,一定先排入工作流程,延後處理。


想要清空收件匣,就要練習判斷如何「不處理」郵件,當我們愈多郵件不處理,就更容易掌控重要的工作流程。重點還是要回歸到個人身上,如何讓自己「斷捨離」不那麼必要的資訊,保護自己的注意力與能量。

收件匣(可以泛指郵件、即時通等接收訊息的窗口)是現代人一個很大的焦慮、壓力來源,混亂的郵件也影響了我們的專注工作流程,但是,我們又必須透過收件匣來接收各種任務訊息。

用最短的2分鐘法則,判斷完所有郵件,清空收件匣後,其實是幫助我們「自在的」「離開」收件匣,讓大腦不再焦慮在收件匣上。

實戰QA


如果我的工作就是整天需要一直接收郵件,怎麼設定處理郵件時間?

解答:接收郵件是一回事,但回應重要郵件,是不是也需要我們專注的處理時間呢?所以即使是以郵件為核心的工作,我們也不一定要隨時接收郵件,反而一樣需要留下專注處理重要回應、問題與任務的時間。

但這時候,可以把查看郵件的間隔縮短,例如每兩個小時查看一下,每次查看做一次清空收件匣判斷。

那些不重要但又不能立即刪除的郵件?

解答:什麼情況下,郵件會不重要但又不能立即刪除呢?

.之後才要開始的任務,因為現在還沒開始,所以不重要。

.不需要馬上處理的要求,但如果協助處理會更好。

.某些參考資料,不需要回應,但或許有一天要查看。


這時候,你會發現上述三種郵件,如果不處理又不刪掉,就算留在收件匣中,其實也只是製造資料的累積,最後真的需要時,要不就是忘記,要不就是找不到。

那要怎麼辦呢?可以參考前面所說的,放入真正的工作處理流程

.未來「重要」的任務安排到行事曆,時間到時提醒自己處理。

.把次要任務安排到待辦清單,記得有這件事情,空檔時處理。

.參考資料放入專案、任務筆記,真正需要時,才會準確找到。
閱讀完整內容
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GTD、子彈筆記、原子習慣、PDCA

本文摘錄自‎

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GTD、子彈筆記、原子習慣、PDCA

趙胤丞;電腦玩物站長Esor

由 創意市集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