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您從容面對種種教養挑戰
如果你需要一本同時蘊含教養內功(蒙特梭利)、招數(阿德勒)和心法(薩提爾)的武功祕笈,羅寶鴻老師的這本著作,絕對讓你愛不釋手、大呼過癮!
看完羅老師的大作,闔上書稿後,我心裡想著:「居然能如此順暢的結合三個高深卻又不同的教養學說,不但可以相互佐證,又能巧妙的互通應用,除了羅老師可以做到外,大概也想不出第二個人了吧!」
記得我第一次見到羅老師,是在十多年前一場蒙特梭利的國際論壇中,他是與會的其中一位成員,除了酷似郭富城的外表令人矚目之外,在男女老師嚴重失衡的幼教界,出現這樣一位認真的男學員總是引人側目的。當時還是老師的我,對他留下了驚鴻一瞥的印象,但心裡也想著,他應該會像大多數的男老師一樣,不久就會默默離開蒙氏的圈子吧。
再見到羅老師依舊是在一場蒙特梭利的研習會上,那次研習會的主題是蒙特梭利的中小學教育,當時他的前一本著作《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已問世,並得到非常大的迴響。我已透過網路聯絡,邀請他幾週後到我們學校和家長們分享,碰巧在研習會上第一次正式見面,聊得很投緣。當時還有大樹老師在現場,因為知道彼此都是蒙氏人加上對教育的熱愛,也就一見如故的聊了起來,並覺得在蒙氏教育的路上有這樣志同道合的夥伴,各自在不同的領域努力,真是幸運啊!
羅老師到我們學校的講座當然是叫好又叫座,結束後的一番對話更對我有很大的幫助(詳見羅老師為我的書《蒙特梭利教養進行式》所撰寫的推薦序)。但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後來我帶著全園老師一起參加他的蒙氏教育列車課程,在六堂課中清楚感受到羅老師功力之高深,以及能如此融會貫通運用的智慧。
循序漸進、巧妙互通的教養觀
讀第一部分「人類傾向」時,我又重溫了羅老師在課堂上對孩子需求真切的了解,並將蒙特梭利女士著名的幾個理論:吸收性心智、秩序感、敏感期、人類傾向等,透過真實的例子,讓讀者了然於心。我很認同羅老師在語文教育中所說的:「幫助孩子建構自己人格,遠比強迫他們把單字記熟、把作業寫好重要太多。贏了分數,輸了人格,從來就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另一個身分是英文老師的他,能在經歷補教業的洗禮後還如此堅定不移,我相信這才是真正的相信。
在第二部分「規範」中,運用薩提爾為心法、阿德勒為策略招數,帶領讀者看到自己內在真正的焦慮。我很喜歡羅老師條理分明的教戰手冊,像是當孩子出現權力鬥爭行為時,其中第二點更是關鍵,「不對立,也不放棄」是身為成人的我們要準備好的心態;也唯有能善待自己,欣賞自己努力的成人,才有可能做到這樣的層次啊!
第三部分當然要回到「內在」。其實情緒的議題不只影響著孩子,也時常影響著我們。如同羅老師所說的,任何教養理論就算再好,也只有身心安頓的成人能真正的執行。找到自己的內在小孩,療癒自己成長過程中可能不小心留下的傷,才能真正面對教養的問題,才能真正面對自己。
孩子之於我們是鏡子,更是禮物,在羅老師的著作陪伴之下,相信所有的大人都能集內功、招數與心法於一身,從容面對教養帶來的種種挑戰。再次感謝羅老師在教育這條路上的付出,包括傾囊相授的完成了這本好書。
資深蒙特梭利幼兒園長 何翩翩
融合三大心法,幫助家長跨越教養困境
看了那麼多教養書,您是愈看愈明白,還是愈看愈困惑呢?
學習各種教養理論,可以成為跨越的梯子,也可能是限制的框架。您看的教養書,是梯子還是框架呢?
羅寶鴻老師在第一本暢銷書《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出版後,有些讀者想要練習運用時,卻遇到了「知道卻做不到」的困境。我與他曾多次談到這件事,我的觀點是,因為我們的角色是老師,相對於家長,比較不會因為「關心則亂」,比較能「說到做到」。
另一方面,蒙特梭利教學培訓的主要對象是老師,在親職教育這個領域,能把深奧的蒙特梭利理論,轉換成一般家長看得懂的文字,已是功德無量。羅寶鴻老師的第一本書做到了,但是讀者的問題是「知道卻做不到」。
當我還在默默思考如何是好時,羅寶鴻老師已經大步向前,帶著想幫助家長跨越「知道卻做不到」的心情,先後參加了阿德勒正向教養培訓、薩提爾溝通培訓,並且開始帶領工作坊,多次獲得熱烈的迴響。
我和羅寶鴻老師也意識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是造成讀者「知道卻做不到」的另一個原因,於是合辦了「探索原生家庭工作坊」。工作坊後,我只出一張嘴在精神上支持,建議他把蒙特梭利教學和阿德勒、薩提爾這些理論融合的心得寫成書,可以嘉惠更多的讀者。
羅寶鴻老師在百忙之中硬是擠出時間,再次做到了!他不但以身作則先突破框架,跨越了舒適區去學習,又把蒙特梭利教學、薩提爾溝通、阿德勒正向教養三者的心法,巧妙融合在這本書裡,無私的與讀者分享這把新造的「梯子」。
跟隨孩子,跟隨家長
在蒙特梭利教學裡,強調「跟隨孩子」,觀察孩子,示範給孩子看;在親職教育裡,我認為要「跟隨家長」,觀察家長,示範給家長看。親職講師要看得懂家長的困境,而且自己有能力跨越,才能夠完整跟家長示範及分享,幫助家長突破教養困境。
許多人在付出大量時間與心力,拿到蒙特梭利證照之後,努力成為一位真正的蒙特梭利老師。然而所謂真正的蒙特梭利老師,並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即使如此,許多老師仍持續在努力學習,不只是一位蒙特梭利老師。我覺得阿德勒、薩提爾的方法,都是非常好的工具,協助我們跨出蒙特梭利教學,進入「跟隨家長」這一片領域,羅寶鴻老師率先做到了!
本書從蒙特梭利理論中的「人類傾向」開始談起,這是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的兒子瑪力歐,在演講中用數個人類發展的面向,總結蒙特梭利教育的精華。「人類傾向」簡單說,就是人類潛能如何發展的各種行為面向,如果有適當的環境支持,人可以有無限的可能。相反的,如果被限制住了,就會衍生各種問題。
羅寶鴻老師從「人類傾向」中的「探索」、「定位」、「秩序」幾個面向切入,使用簡單的例子,幫助讀者了解孩子發展需求,化解許多親子間可能的誤會。例如新生兒哭要不要抱?若從「人類傾向」來看,新生兒雖然不會動,可是也跟大人一樣,有「探索(環境)」的需求、新生兒用哭來「溝通」,表達自己不想要一直被關在嬰兒床裡,看著無聊的天花板。孩子一放到床上就哭,身為照顧者的我們,聽懂看懂了嗎?其實只要給新生兒「工作」,讓新生兒有事可做,例如黑白吊飾,他的眼睛有東西可以看,滿足了「探索」的需求,就不需要哭了。在這部分也同時搭配阿德勒正向教養,讓讀者更加了解,回應新生兒的需求跟價值感與歸屬感之間的關聯。書中有太多精采的實例,值得讀者一看再看。
接著再從「溝通」需要注意的各種面向、阿德勒的「啟發式問句」,連結到薩提爾「溝通姿態」、「冰山模式」,探討大人的態度如何影響孩子的信念。然後再談到「人類傾向」的「工作」,孩子如何在「工作」中成為自己,成人應該扮演怎樣協助的角色。
最後再切回阿德勒正向教養的價值感與歸屬感,這部分同時把蒙特梭利教育談到的「正常化與心理偏態」、薩提爾對「症狀」的觀點,都融合在一起討論。這是讀者的福氣,可以閱讀到羅寶鴻老師的心法整理,從更多不同的觀點,更了解價值感與歸屬感對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性!
結合教養學派,打造金三角
羅寶鴻老師在本書中談到:「蒙特梭利教育能讓我們了解孩子內在發展需求,給予孩子良好的發展環境;阿德勒正向教養能給予有效的教養工具,幫助培養孩子正向人格;但是要讓每個成人內在安頓,能以穩定情緒給予孩子正向教養,落實蒙特梭利教育的美好理念,還需要透過薩提爾。」
我的觀點是:「蒙特梭利幫助我們『了解孩子』,支持孩子不同面向發展的需求;薩提爾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安頓自己,找到連結自我、連結孩子渴望的對應溝通;阿德勒幫助我們『了解問題』,對治問題,建立孩子的價值感與歸屬感,培養正向人格。三者相輔相成,幫助讀者從不同面向,跨越教養困境。」
希望有更多讀者可以遇見這本書,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育兒顧問 大樹老師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
由 親子天下出版 提供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