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事物之下潛藏的未來引信
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意指一件表面上看似毫無關係、細瑣微小的事情,隨著時間和條件的改變,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造成的巨大改變。換句話說,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亦即,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會引發極大差異的結果。
這一效應源於美國氣象學家羅倫茲(Edward N. Lorenz)於一九六○年代的發現。在其論文「混沌理論」(Chaos Theory)和「決定性的非週期流」(Deterministic Nonperiodic Flow)中,羅倫茲對蝴蝶效應做出下面描述:
一九六一年的某個冬日,我在皇家麥克比型(RoyalMcBee LGP-30)電腦上進行關於天氣預報的計算。為了考察一個很長的序列,我走了一條捷徑,沒有令電腦從頭運行,而是從中途開始。我把上次的輸出結果直接打入作為計算的初值,不過由於一時不慎,無意間省略了小數點後六位的零頭。然後,我穿過大廳,下樓去喝咖啡。
結果,我一小時後回來時,電腦上發生了出乎意料的事。我發現,天氣變化同上一次的模式迅速偏離,在短時間內,相似性完全消失了。進一步的計算表明,輸入的細微差異可能很快成為輸出的巨大差別。這種現象被稱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在氣象預報中,我把這種情況稱為「蝴蝶效應」。
這一效應說明,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既有發展規律可循,同時亦存在著不可預測的「變數」。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生活中的微小偏差是在所難免,如同打撞球、下棋或其他活動,都存在「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或「一招不慎,滿盤皆輸」的現象—每個人似乎都井然有序地按照各自的軌跡生活,然而,不經意之間,往往會因為一個細微的變化,而大幅扭轉了一生的命運。
一四八五年,英王理查三世與蘭開斯特家族的首領 ── 亨利.都鐸(Henry Tudor)在波斯沃斯展開決戰。這次戰役將決定英國王位最終花落誰家。戰前,馬夫要為理查三世準備馬蹄釘。不過,由於鐵匠連日來一直忙於為軍馬釘馬蹄,導致鐵片用盡。怎麼辦呢?鐵匠請求說,可否等一下,自己馬上去取鐵片。可是,馬夫卻等不及了,他不耐煩地催促:「國王要打頭陣,等不及了!」
無奈之下,鐵匠不得不找來一根鐵條,將其截為四份、加工成馬蹄。當釘完第三個馬蹄時,鐵匠又發現釘子不夠了,但性急的馬夫生氣地說:「上帝啊,我都聽見軍號了,等不及啦!」
鐵匠說:「你可要知道,少一顆釘子會讓馬蹄很不牢靠。」
「那也沒辦法,再不走,國王會降罪於我。」語畢,馬夫急忙牽著馬匹遠走而去。
戰鬥開始後,查理三世一馬當先,率軍衝鋒陷陣。然而,就在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時,他的坐騎突然「馬失前蹄」,向前一撲,國王隨即栽倒在地,驚恐的戰馬脫韁而去。結果,國王的意外受傷導致軍隊士氣大落,紛紛調頭逃竄,潰不成軍。亨利的軍隊團團圍住受傷的國王。絕望中,查理三世揮劍長歎:「上帝,我的國家就毀在這匹馬上!」
查理三世只因為第四個馬蹄少了一顆釘子,一個看似如此無足輕重的問題,而招致一場徹底的潰敗。這正是蝴蝶效應的絕佳證明。
後來,民間流傳的歌謠也道出了蝴蝶效應的巨大影響力:
少了一顆鐵釘,掉了一隻馬蹄。
掉了一隻馬蹄,失去一匹戰馬。
失去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
敗了一場戰役,毀了一個王朝。
同理,一個微小的錯誤也會招致巨大災難,形成全球性的恐慌。
二○○三年,美國發現一宗疑似狂牛症的案例,讓剛剛恢復經濟景氣的美國遭受了一場破壞性很強的「颶風」襲擊。而煽動「蝴蝶翅膀」的,正是那頭倒楣的「狂牛」。導致總產值高達一千七百五十億美元的美國牛肉產業和一百四十萬個工作職位首當其衝,而作為養牛業主要飼料來源的美國玉米和大豆農產業也受到波及,期貨價格呈現下滑趨勢。但最終還是美國消費者失去對牛肉產品的信心,極大化了「狂牛症颶風」的影響。
在全球化時代,這種恐慌情緒不僅造成美國國內餐飲業的蕭條,甚至波及到世界各地,至少有十一個國家緊急宣布禁止美國牛肉進口,連遠在大西洋彼岸的居民都對西餐敬而遠之。
這些事例說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小錯誤,足以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不論是職場工作或日常生活中,都可汲取蝴蝶效應帶來的啟示:無論做人亦或做事,都要注重細節,練就一雙善於把握事物變化軌跡的慧眼,學會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與此同時,也要從身邊的人事物,以及各種資訊中,捕捉、提煉出有效資訊,從初萌芽的徵兆中推測未來的發展、變化,從容應對不可控卻對生活影響至深的事件。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