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的本質:螞蟻、蜜蜂、松鼠如何儲存食物?

負利率的本質

螞蟻、蜜蜂、松鼠如何儲存食物?


並非只有人類文明會儲存貨物,而是物種為了生存繁衍而演化的本能,如螞蟻、蜜蜂、松鼠……無數動物都會儲存食物,以適應季節變化與自然災害。

人類的儲蓄行為與很多動物類似,父母養老、子女就學、醫療支付……人類在自身有勞動能力的時候供養自己及家人,為自己日漸老去、逐漸失去勞動能力做準備。
為了儲存貨物,會產生大量的工作,就像螞蟻、松鼠、蜜蜂等動物儲存食物,需要搭建更大的巢穴或挖出更大的洞穴,以保證食物能安全存放;有時也需要將食物從遙遠的地方搬回巢穴,並適當防守,避免被侵略者盜取或毀壞。然而,食物儲存久了也可能腐爛變質,無法食用,一場意外的洪水或龍捲風,也可能將辛苦儲存的食物毀於一旦。

人類儲存貨物同樣複雜,為了儲存貨物,我們經常需要將貨物從一個地點轉移到另一個地點,同時,我們需要建設儲存場所、購置儲存設備,提供適宜的儲存環境。搬運、擺放、監管是家常便飯,儘管如此,存放的貨物也難免損壞變質,部分貨物還會隨著技術進步而喪失稀少性,甚至成為廢品。總之,儲存貨物需要付出一定的儲存成本,而人類要承擔儲存貨物的減值損失,以及儲備過程中的保管費用。

當然,存貨的保管不全是費用,也有可能產生孳息,比如樹上長果實、雌性動物繁衍後代等,但對於全社會的存貨而言,儲存孳息常常彌補不了儲存費用。如未特別說明,本書所討論的儲存成本,指儲存費用扣除儲存孳息後的淨成本。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裡說的是儲存,而不是生產。

由於實質經濟的真實變量隨時間而波動,受實質經濟環境諸多因素的影響,儲存成本率同樣隨時間而波動。歷史儲存成本率的具體數值,可以從實質經濟中大致計算得出,在沒有異常重大衝擊的情況下,儲存成本率的波動幅度通常不大,且儲存成本率通常處於一個較低的水準;而戰爭、自然災害等異常衝擊到來時,存貨毀損會大大提高,儲存成本率也就大幅上升。

人類如何保管現金?


貨幣產生於人類文明,因勞動分工與商品交換的需求,貨幣在所有文明國家中變成了普遍的交易媒介。由於使用貨幣,對多數人而言,儲存意味著儲存現金而非實物,但實際上,儲存現金是儲存現金所對應的實物,只不過這些實物不是由儲存現金的人保管而已,這一點將在以後章節討論,本節我們僅談現金的保管。

你需要一個安全的地方存放積蓄,你當然不會讓辛苦勞動取得的收入付之一炬。動物會將要儲存的食物放在窩裡,或其他牠們認為相對安全的地方。你也可以將現金放在房子裡,但通常不會這麼做,因為你會怕小偷、怕被蟲咬、怕自然腐蝕……種種焦慮會讓你夜不能寐。
倘若有一家機構,承諾100%保證現金的安全,那麼這家機構必然收取一定的保管費用,以支付保管所需的人力、場地、機器等成本費用,以及承擔可能發生的保管損失,除此以外別無他法。如果這是一家銀行或投資機構,透過投資收益或貸款利息收入來彌補保管成本,那這家機構就不可能100%保證返還現金,因為投資與貸款均存在一定的風險。

很多時候,儲存現金並非是真正地保管現金,而是儲存現金持有人的相關資訊,這通常比真實的現金保管成本要低得多,而當金額夠大、又沒有異常重大的衝擊的情況下,保管費用率近趨於零。至於保管費用具體是多少,各國央行基本上都可以準確地核算。顯然,現金保管不同於實物保管,不會產生孳息,因此保管淨成本始終大於零。

綜上,保管現金會產生保管費用,需要支付保管所需的人力、場地、機器等成本費用,以及承擔可能發生的保管損失。

負利率的內在邏輯


前文已經說過,要降低自行持有現金與將現金交付機構保管的區別,倘若貨幣儲存者不承擔保管風險,就必須向貨幣保管者支付保管費用。因此,合理的無風險名目存款利率應為負值,用以彌補現金的保管成本,即無風險名目利息,應相當於貨幣保管者向貨幣儲存者收取的保管費用。這是貨幣儲存者應承擔的費用,而不是可以獲得的收入,因此存款利率是負值。

現代信用貨幣本身並沒有特別的價值,人們持有貨幣,僅僅是因為可以購買到想要的貨物,儲存貨幣,實際上是儲存貨幣所對應的實物。儲存貨物需要付出儲存成本,承擔儲存貨物的減值損失以及儲備過程中的保管費用。儲存孳息通常不足以彌補儲存費用,使儲存淨成本通常為正,因此,要降低儲存貨幣與儲存實物的差異,無風險實質利率應為負,以彌補貨物的儲存成本。由於貨物的儲存成本通常大於現金保管成本,因此,無風險實質利率負值的幅度,通常應大於無風險名目利率負值的幅度,或者說實質利率通常應低於名目利率,即通常應為通膨而不是通縮。美國和日本在實施穩定趨於零的無風險名目存款利率後,其無風險實質利率圍繞著零波動,處於負區間的時間更多。不合理的名目利率,可能會產生不合理的實質利率,這在後文再詳述,財政政策等非貨幣政策因素,也可能產生不合理的利率,但這不是本書重點。本書重點考慮貨幣政策可以控制的因素,假定其他政策在正常合理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所能達到的最佳狀態。

本書將貨幣政策充分擔保的貨幣政策利率工具(為敘述方便,本書簡稱為貨幣政策利率)作為無風險利率,也將國家信用保證的國債利率等視為無風險利率。一方面,政府的債務的危機通常是靠通貨膨脹解除,而非透過名目本金的違約,因此,名目本金可視為無風險;另一方面,對於國民而言,倘若需要尋找一名無風險的保管者,該國政府恐怕是最值得信賴的選擇,無論最終的結果是否真的無風險。

貨幣政策能控制無風險利率,風險利率受經濟風險大小與風險偏好的影響,並非貨幣政策所能完全控制。貨幣政策只能控制名目利率,實質利率受經濟儲存成本的影響,並非貨幣政策所能完全控制。實質利率受名目利率與通貨膨脹率兩方面的影響,因此,通貨膨脹率受到經濟儲存成本的影響,並非貨幣政策所能完全控制。歷史經驗表明,在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時,儘管取得了很多成功,但也存在眾多懸而未決的問題,貨幣政策很難準確達到通貨膨脹目標,這將在後文討論。

傳統經濟學甚少研究無風險利率的內在邏輯,而側重於實質經濟中的市場風險利率,對貨幣政策和利率的關係認識不清,誇大或貶低了貨幣政策的影響。本書主要研究貨幣政策能控制的無風險利率,分別討論無風險利率與風險利率的內在邏輯。



閱讀完整內容
負利率時代:別讓銀行偷走你的錢

本文摘錄自‎

負利率時代:別讓銀行偷走你的錢

劉華峰

由 崧燁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