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記得小時候的事,但有三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發生在我四歲時,我在床上跳,我父親近乎暴力地把我從床上拉下來。當時我們住在德州克爾維爾鎮(Kerrville),前面是我父親的鑰匙行,後面則是我們住的地方。那時我媽媽躺在床上,我想她希望我陪她一起躺,但我父親覺得我會傷到她。她得了卵巢癌,但我不知道。我只是想和媽媽一起玩。
第二件事是我、哥哥以及爸爸在醫院裡,三人擠在母親的病床邊。她裝了鼻胃管,對我們說了一些話,像:「要聽爸爸的話,要愛上帝,要乖,我愛你們。」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她。
第三段記憶是我爸爸靠著一棵樹在啜泣。那是很超現實的時刻,因為我想不起來我們身在何處,也不記得旁邊還有誰,我只記得他痛苦的不得了。我在旁邊安慰他,並感受到一股全然的失落。
如今我已長大成人,我知道,你永遠也說不準一個人會如何回應這些情境。我面對母親死亡與父親痛苦的態度很簡單:我只是希望能盡量消除父親的痛苦。除此之外,我也想安慰身邊的人。
舉例來說,我們家後面有塊地要蓋新房子,因此排好了時間要把那裡的一棵樹推倒。我認為住在那棵樹上的動物會死,所以,等那邊清空之後,我大步走到一台停在附近的推土機旁,想出了一個辦法:如果我可以把輪子卡住的話,這台推土機就動不了。要是機器動不了,就沒有辦法把樹推倒,動物就能活下來了。我跑回家,想盡辦法找來我拿得動的磚頭、玩具和空鐵罐,把這些東西堆在推土機的車輪下。
我的辦法當然沒用,也許我的玩具被輾壞,或送還給我,我不記得了。那棵樹倒下了,但這個結局只是讓我更加堅定。
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愛的人在受苦。無意之間,我便立志要在這一生盡可能用最深刻且最有意義的方式,去幫助別人。雖然我自己也承受痛苦折磨,但我選擇盡我所能,為身邊的世界帶來一些正面意義。有時候我會成功,有時候則徹底大敗。
就算我無法擋下推土機,但我用這種心態來做事。而我所有的成就幾乎都奠基於此:別人有哪些煩惱痛苦,我又能幫上什麼忙?
推動人生的骨牌:如果希望生活與人際關係都能更好,請學著問一個問題:「別人有哪些煩惱痛苦,我又能幫上什麼忙?」
要請你想一想的問題:想一想你的人生中有哪些很重要的人,並問問自己:「他們有哪些煩惱痛苦,我又能幫上什麼忙?」
要請你想一想的問題:想一想你的人生中有哪些很重要的人,並問問自己:「他們有哪些煩惱痛苦,我又能幫上什麼忙?」
煩惱痛苦的震央
在你有能力找出、並幫助煩惱痛苦的人之前,要先知道自己在找什麼。簡單來說,煩惱與痛苦是同一回事。
人的煩惱痛苦可能來自身體、情緒、心智或是性靈。還有,不一定是對宗教信仰很虔誠的人,才會感受到深刻的性靈痛苦。痛苦煩惱可能來自於憂心戰火下的人生、擔心壞天氣或是生理上的失能,這些是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的人生苦痛。但有些折磨傷痛,則不是那麼顯而易見。
羞愧、難過和後悔是情緒上的苦;焦慮、偏執和抑鬱是心智上的苦;斷絕、孤立和上癮是性靈上的苦。
想要清楚看到性靈受苦的樣子,看看癮頭還沒戒掉的人就知道了:
・生理上仰賴毒品,一直覺得很不舒服?沒錯。
・因為行為失控而損害人際關係並扭曲自我形象?沒錯。
・心智上會遭遇多種問題,如焦慮、自戀和憂鬱?沒錯。
・覺得沒辦法和自己、所愛之人以及整個世界搭上線?沒錯。
簡言之,到處都有煩惱痛苦,而且超過多數人的想像。
以生理層面來說,每個人都能理解煩惱苦痛來自何處。例如,你的手碰到很燙的鍋子、感受到熱氣,在手縮回前都會覺得痛。或者,要是吃不飽,胃裡的翻攪也是一種痛。
有些人會從更深刻的觀點來討論痛苦,比方說思想家兼作家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以及禪宗的教義。從這個觀點來說,引起煩惱痛苦的並不是生理上的經歷,而是你對於經歷的想法、感受、信念和判斷。人會去詮釋與解讀自身的經驗,然後把煩惱痛苦投射到這些想法與說法、以及說法後續的發展上,讓折磨加倍,愈滾愈大。作家兼神祕學家內維爾.戈達德(Neville Goddard)就說了:「你絕對看不到外在的世界,只能看到自己對外在世界的回應。」除非你刻意留心你的回應和敘事,不然的話,很多的煩惱痛苦都來自於自身,但你卻不自知。
推動人生的骨牌:煩惱痛苦至少有一部分是觀點和心態造成的。不管是大是小,如果能全面地看到自己的煩惱,我們就有選擇:你可以繼續餵養痛苦,或者,也可以改變觀點。
要請你想一想的問題:你最揮之不去的痛苦來自何方?想一想你生命中有哪些事,讓你長期感到挫敗或備受挑戰,為什麼這些事仍然引發痛苦?
要請你想一想的問題:你最揮之不去的痛苦來自何方?想一想你生命中有哪些事,讓你長期感到挫敗或備受挑戰,為什麼這些事仍然引發痛苦?
煩惱痛苦是壞事嗎?
我知道你怎麼想:他是真心想問這個問題嗎?
煩惱痛苦無疑不討喜。而且,當你身在痛苦當中,很容易也讓他人跟著痛苦。但究竟是好是壞,要看你怎麼想。
因為,痛苦也可以帶來與他人建立起關係的機會。
煩惱痛苦威力無窮,但也可以很有用處。比如,折磨帶來的不安,可以幫你脫離有害的人際關係與榨乾你心力的吸血蟲。或者,在不同的情況下,痛苦可以幫忙你和其他人建立深刻的連結,締結有益的關係。
少有人停下來想一想,人際關係是如何形成的,又是為了什麼目的。人會基於一個理由而建構出關係(通常是為了消除其中一方感受到的痛苦),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通常會讓兩方都有所改變。
和正在受苦的人快速交心,會很自然帶動個人面與事業面的成就更上一層樓。
我的好友丹.蘇利文(Dan Sullivan)是創業家教練計畫「策略教練」(Strategic Coach® Program)創始人,他說:「別人的壞消息是你的好消息。」身為創業者,你的任務是要減少或消除別人遭遇的挑戰。對受到「壞消息」打擊的人來說,你能捎來喜訊,提出解決方案,化解他們的煩惱。你是鑰匙,為他們開啟更有吸引力、更美好的未來。
而和他人建立起連結,也能幫助對方得到想要的,減少或消除他們煩惱的源頭。我要重複我在〈前言〉講過的話:一旦你與別人搭上線,你可以減輕自己的痛苦,增進自己的人生,擁有更豐盈的人際關係,並讓這個世界變成更好的所在。
那麼,你要如何才能扭轉煩惱痛苦,把它化為建立人際關係的工具?
推動人生的骨牌:只要煩惱痛苦能成為建立人際關係的契機,那就大有用處。
要請你想一想的問題:如果你能更理解對方的煩惱痛苦,能和哪些人培養出更深刻的關係?
要請你想一想的問題:如果你能更理解對方的煩惱痛苦,能和哪些人培養出更深刻的關係?
好奇他人痛苦的實驗,看來成功了
回頭看我四歲時的記憶片段,已經年過半百的我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父親大力把我從床上拉下來那天,我覺得受傷、尷尬、羞愧與惱怒。「我和媽媽在享受親子時光,老爸,你難道看不出來嗎?」
我爸爸顯然看不出來。他不理解那時我只想要和媽媽在一起。然而,當時僅四歲的我,也不理解我的父親。
爸爸在貧苦的環境下成長,身為九個小孩中的小兒子,他一直覺得很受罪。童年時候,他有好長一段時間都是關心別人的人,和受到關心的人之間,甚至形成「共生依賴」(codependency;按:指一方依賴對方,另一方則依賴「對方對自己的依賴」。雙方都讓對方繼續不健全的行為,形成失能的關係)的局面。他很早就入伍,退伍時飽受創傷,還有一點偏執。歷經這一切之後,他在和我母親相處當中找到了幸福,一直到她死於癌症,而他又一次成為家中唯一要去關心別人的人。
我母親死後,爸爸有時候會在肢體上、情緒上和心理上對我和哥哥施暴。他雖然沒有用菸燙我們的手臂,但他會用皮帶打我們,會大吼,還會不斷批評我們。不管我們做什麼,都不夠好。
即便他很嚴厲,我還是感受到爸爸的確愛我們、關心我們,想要好好撫養我們,我覺得他盡力了。因此,我沒有用憤怒或責難來對應他嚴酷的能量,反而是另謀他法,選擇了好奇。
我開始密切觀察他。就連我爸爸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走來走去時,我也乖乖坐在他的店裡,臉上掛著燦爛的微笑。顧客會停下來對他說:「這真是一個開心的孩子!」
那當然不是真的,但這種話讓我爸的心情好了一點,也讓我有了喘息的空間。突然,我體悟到:我爸和我一樣,身在沉痛的悲傷當中,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我也觀察到,我光是笑一笑並說幾句好話,就可以化解很多事。即便我還不理解當中的巧妙,但我仍對這種事很感興趣。
長大之後,不管我到哪裡,我仍帶著微笑,給對方空間,並試著幫助別人。我注意到我擁有能影響別人的強大力量。我和爸爸、哥哥後來從德州搬到新墨西哥,剛開始我在學校怯生生的,也很不討喜,但我還是練習我這套方法:我仍對他人感到好奇。慢慢的,霸凌我的人少了,我也開始交到朋友。
我這套隨機展現友善的實驗,看來成功了。我發現,用最簡單的方法就能緩解大量的痛苦,這激起了我更大的好奇心。
我要怎麼做才能把傷悲轉化成歡愉,把憤怒轉化為興奮,把傷痛轉化為安慰?我開始捕捉到人際相處背後,微妙的互動關係,這是沒有人談過、但看來主導每一件事的平行世界。
推動人生的骨牌:成為能偵測他人痛苦的人,藉此與他人搭上線。先聚焦在他人和對方的煩惱痛苦上,之後再談你和你可能提供的解決方案。
要請你想一想的問題:一直以來,能夠理解他人的情緒,如何幫助你建立起人際關係?
要請你想一想的問題:一直以來,能夠理解他人的情緒,如何幫助你建立起人際關係?
四大步驟,理解他人的情緒氛圍
我的朋友唐恩.伍德醫師(Dr. Don Wood)同時也是天才網絡會員,過去曾是曲棍球員,後來轉做創傷治療醫師。他從小到大並沒有什麼創傷可言,成長於有安全感的環境,他不明白為何有人會這麼焦慮與恐懼。新婚時,他的妻子還活在童年陰影裡,他慢慢才理解到她對事情為什麼會有那些反應。他想出很適合的詞,來描述讓一個人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因素,他說那叫氛圍條件(atmospheric con¬dition)。他對我說:「如果你理解對方生命中的氛圍條件,你就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會做某些事,為什麼會有某些行為。」
要明白如何和他人建立起連結,這是一個重要的觀念,非常值得你去理解。因為,你愈是明白對方的背景,愈能和對方建立起良好的連結。有些人要花一輩子才領悟到這一點,但如果知道這個概念,可以加速你的學習速度。
我的成長環境,使我成為自然而然就能同理、能偵測他人痛苦的人,等我更年長之後,則轉而學習理解他人的氛圍條件。這是指,去好奇別人的思維方式。當然,這也代表了我想要找出,如何讓別人覺得舒適自在。但以我來說,這導致我壓抑自己的需求,讓人我之間的界線變得很模糊,而且多次遭人利用。
但事情不一定非得如此不可,你就算不是天生就能同理的人,也能因為有能力偵測出他人的痛苦而獲益。理解人的情緒從何而來,你就能和對方建立起連結。
我們可以透過幾個步驟,來理解一個人的氛圍條件,然後善用這項資訊培養出有益的關係。
一、要真心好奇
能偵測他人痛苦的人,永遠都能知悉別人的情緒,想知道對方有哪些故事,並以共同經歷過的苦痛串聯起彼此。這是理解他人情緒氛圍的基礎。也就是說,要對他人真心感到好奇,而且要願意出手幫忙。如果你把這裡當成出發點,好事就會接踵而來。
關於與他人建立連結這件事,人們很擔心的是不知道該說什麼。他們會卡在不著邊際的閒談裡,或者因為不知道如何傾聽、不了解如何真正做自己,而覺得很不自在。
如果你想一想這股不自在的情緒源頭,就會懂了。例如,要是你一直想著接下來要講什麼,你很有可能來自於防衛性很強或很封閉疏離的環境。你不是讓對話自行展開並向對方展現你的情緒,反而會有以下的表現:
・一直在想你接下來要說什麼(或者對方會說什麼)。
・擔心對話當中出現停頓。
・忙著填補沒人講話的時候。
這一類對話,像是一個人對著另一個人大力推銷自己,會讓人覺得很不真誠。但「推銷」並不是問題所在,重點是當中沒有真正的連結。如果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很真誠,那麼「推銷」就能帶來更深刻的轉變,而不只是利益交換。請記住,你不是重點,對方才是。
二、真誠推銷自己
我曾經問丹他怎麼定義推銷,他說:「推銷是讓別人在理智上接受,未來會出現對他們來說很好的結果,並讓他們在情感上願意採取行動,以達成這個結果。」有人覺得,推銷是一種操縱行為,甚至有一點邪惡的意味。但以丹的定義來說,推銷可算是全世界最正向的行為。不管你喜不喜歡,只要你和別人交流,就是在推銷自己。如果你推銷的不是真實的自我,那代表你在推銷的是人格設定,這是次級品,很可能不是你善於推銷的標的。你的產品品質取決於你是否清楚理解自己,是否誠實以對,以及是否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
當你在對話當中投入真實的自己,以善意表達你真正的意見,你就是把真誠的自己交出來給對方。你用非常實際的方式為對方創造價值。你先付出之後才來要求回報,這正展現了你與他人不同:你是要來幫忙的。最重要的,你是付出的人,而不是拿取的人…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