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有錢第一步改變你的腦:擁有一個生錢的頭腦

香港首富李嘉誠曾經對長江商學院的學生們這樣說:「自己之所以成為富人,不是因為有錢,而是因為擁有生錢的頭腦。」

他所指的「生錢的頭腦」,就是指創造財富的理財規劃。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生命階段,隨著收入及資產狀況有所不同,理財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在歐美國家,有一個比較流行的公式:用80減去自己的年齡,就是一個人用來投資理財的資產比例,比如今年30歲就是80-30=50%。 也就是說,我可以用目前所有資產的50%拿來做股票、基金、ETF、債券等投資理財。

但其實理財實踐也呈現出三個不同的階段。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人們所承受的風險和壓力是不同的,你應該去選擇適合你這個年齡段的投資理財產品。

第一階段:對於 20-35幾歲的年輕人而言

你即將進入人生的黃金時期,最重視的是養成紀律,必須要學會存錢積累財富,開始學會靠錢賺錢。每月設法存錢, 將結餘的資金,可以進行合理投資。

這時可以從每月定期定額3000~5000元開始投資ETF或是股票。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資風險,更適合財富處於積累階段的普通小資族,同時還可以培養起良好的投資習慣。

第二階段:35-45上班族而言

除了工作是收入的主要管道,因此認真積極地工作,不斷學習技能提高個人的工作能力,是保證工作穩定、收入增長的有效途徑。

另一方面,投資理財應以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及做好資產配置,努力追求報酬率提高,但同時兼顧放大資產及穩健為基本原則,不宜盲目追求高收益、高回報。

第三階段:45+以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投資出現了這樣的變化:高風險、高收益品項投資比例是愈來愈少的。單身期如果股票投資失敗了,因為我們年輕,還有時間再賺到錢。但隨著年齡増長進入家庭形成期和子女教育期,我們就需要規避風險。

而這個時候也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退休規劃準備,退休期投資和消費都較保守,理財原則是身體健康第一、財富第二,主要以穩健現金流及安全保值為目的。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曾統計65歲以上退休族平均每月至少花費4.6萬元,以平均餘命80.7歲來估計,退休後至少要準備828萬元才夠,這還只是基本的生活花費,若加計通膨及醫療支出,退休金至少要準備上千萬。

所以想要擁有美好的退休生活,早一點好好的學好投資理財,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做好投資佈局及規劃,存到千萬退休金,應該是每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功課之一。

ETF是什麼?


近年「存股」成為台灣新手投資人的國民運動,更多小資族提早加入投資理財的行列,但礙於手邊資金有限,因此相對低價、殖利率高的金融股與ETF(Exchange Traded Funds),就成為投資首選。

ETF是1990年時由美國的約翰.伯格(John Bogle)先生發明的,最大的特點是把「指數證券化」。ETF受到年輕族群或投資新手青睞不是沒有原因的,相較於一般股票,ETF擁有持股透明度高、交易便利、成本便宜的優勢,同時一檔ETF包含很多投資標的(如指數、股票、基金),具有「分散風險」的效果。

很多新手投資人常有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到底要如何選股?有沒有很容易的選股法? 或是有什麼標的可以投資進去後,不用花太多時間管理就能自動地幫我賺錢,不用辛苦研究財報和技術分析,就能自動幫我篩選表現好的公司進行投資,並且淘汰表現差的公司,適合新手的懶人投資方法?那答案當然就是『指數型基金ETF』。

如果你現在新手投資人,或是你已經存下了一筆錢想要開始做投資,但又沒有多餘的時間自己選股,那你一定不能錯過最適合新手來投資的指數型基金ETF。

無怪乎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說:「如果你不知道該投資什麼,那就投資ETF吧!」

巴菲特2020年初公布持股時,破天荒買進兩檔指數型ETF! 這兩檔ETF截至2021/2/28的五年年化報酬率皆超過15%,十年的年化報酬率超過13%。

另外之前有投資人在2008年波克夏股東大會上詢問股神巴菲特:「如果你只有30來歲,沒有什麼其他經濟依靠,只有一份全日制的工作謀生,根本無法每天進行投資,現在已經存了第1個100萬元,你將會如何投資?」

巴菲特答覆:「我會將所有的錢都投資到一個低成本的追蹤S&P 500指數的ETF,然後繼續努力工作……再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到低成本的ETF。」

為何股神如此推薦ETF給一般投資人了,那就要了解ETF產品設計的主要精神。

閱讀完整內容
超強懶人投資術

本文摘錄自‎

超強懶人投資術

楊倩琳

由 樂金文化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