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歐》登最賣座電玩電影 跨界搶粉秘訣:保持「夠好玩」

還原遊戲橋段顧好鐵粉,也用沉浸式體驗收買非玩家


文●曹博凱

「《超級瑪利歐兄弟電影版》(TheSuper Mario Bros. Movie,以下簡稱《瑪利歐》)為電玩電影立下新的黃金準則……,它擁有一切電玩改編電影該有的樣子,」美國科技新聞網The Verge的影評讚譽。

憑藉著遊戲主角風靡全球近四十年,《瑪利歐》 電影上映不到兩週,全球票房已累計近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一十億元),不僅是今年票房最高的電影,還登頂成為史上最賣座的電玩改編電影。

電玩改編電影不是新鮮事,但要有一部好作品卻非常難。其實過去數十年來,好萊塢彷彿被「電玩詛咒」附身,凡是電玩遊戲改編的電影,很少能兼顧票房與口碑。


▲瑪利歐》電影預告開頭,是瑪利歐兄弟的修水管廣告搭配饒舌音樂,十足的創意讓電影上映前,就抓住全球觀眾眼睛。法新社

重現彩虹賽道、丟龜殼體驗

《瑪利歐》能打破魔咒的關鍵,是平衡核心粉絲喜歡的東西和大眾覺得有趣的內容——一如任天堂王牌設計師、瑪利歐之父宮本茂對美國知名電玩雜誌《Game Informer》所說。

可以說,原汁原味的電玩要素,是改編電影最基本的一步。例如,二○一九年的皮卡丘真人電影,以及音速小子系列,因為把電玩角色重現得栩栩如生,所以都斬獲不錯的成績。

首先,為了重現遊戲粉絲熱愛的瑪利歐世界, 製作公司照明娛樂執行長梅勒丹德里(Christopher Meledandri)與宮本茂就花了六年討論,最終他們鉅細靡遺的還原了壯麗的蘑菇王國、漂浮的熔岩巢穴,還有瑪利歐賽車遊戲的彩虹賽道等場景,滿足了粉絲的期望。

著名反例則是《惡靈古堡》(Biohazard)系列電影,基本上劇本跟原作毫無關聯,只是借用遊戲的部分設定;或是去年上映的《 秘境探險》(Uncharted), 遊戲原作中角色獨特的特質也被大幅調整過。

《惡靈古堡》的模式,是取得電玩角色及背景設定的授權後,就徹底發展一套新故事;好處是電影製作可以快速簡單,但若改編不佳,犧牲的就是一個經典遊戲的內容IP(智慧財產權)。
但《瑪利歐》的成功不僅止於重現遊戲世界,為了平衡粉絲與一般觀眾,它成功將客廳帶到電影院,複製了跟家人、朋友遊玩瑪利歐遊戲的歡樂氛圍,讓沒玩過遊戲的觀眾也能體會一番。

像瑪利歐跳方塊闖難關,同時閃躲著食人花和飛來的砲彈,還有開賽車甩尾、飛過彩虹橋,又在賽道上丟龜殼打壞人,不禁讓人覺得如果大銀幕上的奇幻世界是一款遊戲,恨不得馬上和家人朋友一起加入,玩上好幾個小時。以遊戲體驗來擄獲大眾的心,正是《瑪利歐》能獨樹一幟的原因。

有些改編雖然成功還原遊戲的場景或角色,但因為沒做到兼顧遊戲體驗或大眾化,最後慘遭滑鐵盧。

例如改編自著名遊戲魔獸(Warcraft)系列的電影《魔獸:崛起》,雖然製作精良,但劇情卻根據較冷門的小說,而非曾坐擁上千萬名玩家的線上遊戲,只引起極少數資深玩家的共鳴。最後這部耗資一億六千萬美元、萬眾期盼的作品,在美國票房只回收了四千多萬美元,是靠著中國市場才扳回一城,但仍因虧損導致續集喊卡。

或是一八年版的《 古墓奇兵》,忠實的帶給觀眾遊戲中主角翻山越嶺、克服難關的體驗感,但是過度重複反而顯得苦悶,不受大眾青睞,所以整體票房並不出眾。
重歡樂、創意,勝過故事性

雖然《瑪利歐》做到了還原原作要素、遊戲體驗,並兼顧大眾化,但不代表沒有取捨。

雖然票房表現亮眼,但一些影評卻批評該電影除了滿足遊戲粉絲,本身劇情安排顯得過於懶散、缺乏故事性。

宮本茂對《 綜藝》 雜誌(Variety)表示:「與其過度思考瑪利歐是誰,更重要的,是如何將我們一直以來在電玩遊戲中所感受到的體驗,盡可能忠實的呈現在大銀幕上。」

這意味著製作團隊很清楚,瑪利歐代表的意義,是歡樂、是無限的創意,為此犧牲點故事性並無大礙。攤開票房前五高的電玩改編電影,只有《瑪利歐》能夠在權威電影網站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獲得超過七分的評價(註:滿分為十分,見本頁表),代表是獲得普遍大眾認可的優秀作品。

《瑪利歐》的成功,也反映電玩在娛樂界地位水漲船高,從玩家專屬,變成最具綜合性的媒體平台。《經濟學人》指出,電玩將於二○二六年成為最大娛樂消費支出,超越目前第一的付費電視。原因在於電玩不僅提供互動體驗,又能同時帶來視覺、音效的饗宴,成為各種IP移植的大熱門。

未來電玩與其他媒體作品之間的IP轉換只會更頻繁,而《瑪利歐》電影也為電玩改編設下了新標準:不只是還原遊戲的場景或角色,也要把玩遊戲時的愉快時光,以沉浸式體驗帶給觀眾。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3/4月 第1849期

本文摘錄自‎

《瑪利歐》登最賣座電玩電影 跨界搶粉秘訣:保持「夠好玩」

商業周刊

2023/4月 第18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