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故事-Kobe Bryant

這故事要從一個10歲的孩子說起。

學校的輔導主任有一天問他,長大之後想做什麼,那孩子大膽地說,自己想要成為一名NBA球員。輔導主任說,那好像是一個不太實際的夢想,但那孩子沒有退縮,「嗯,那就是我想要做的。」他這麼說著,但輔導主任也堅持:「我覺得你應該會做點別的。」

或許對大多數人來說,成為一名NBA球員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對於那個10歲的孩子來說卻不是,因為,他的名字叫布萊恩(Kobe Bryant)。

■西門思
「我心裡想,『如果那目標是如此難達成,那假使我沒把所有力氣都用在那上頭,我怎會有機會實現?如果我沒有百分之百專注在那上頭,我永遠都不會達成目標。』」Kobe這麼說著。

幾年之後,Kobe真的實現了他的夢想,在1996年NBA選秀會上被夏洛特黃蜂隊選上,隨即被交易至洛杉磯湖人隊,穿上他夢想中的紫金戰袍。不過Kobe的NBA生涯並沒有一個順遂的開始,他在暑假時打球弄傷了手腕,因此錯過季前訓練營。

「籃球有點像是人生,有時候它會很難熬。」那時候身材還有些單薄的Kobe這麼說。「你可能會被狠狠痛擊,但你得做的,就是站起來,把頭抬高,再試一次。」

從某種角度來說,那就像是Kobe球員生涯的寫照,他總是不斷面對挑戰與挫折,但他固執的態度讓自己從未低頭認輸,也未曾太過在乎別人的想法。流行樂天王麥克傑克森(Michael Jackson)曾在Kobe打完菜鳥球季之後給了他一點建議:「持續你正在做的。不要為了與其他人交融而讓自己變得平凡,不要降低自己的水準。」

20年過去,Kobe自始至終以這樣的態度在NBA奮戰,他贏得了五座總冠軍、18次入選明星賽、15次入選年度最佳陣容,還有兩座總冠軍賽MVP與一座年度MVP獎盃。37歲的他在NBA球場上跑了超過56,000分鐘,在聯盟歷史上僅次於賈霸(Kareem Abdul-Jabbar)和馬龍(Karl Malone),但那還沒有算進季前熱身賽與季外代表美國隊出賽的時間,當然也不包括那些練球時間。根據湖人隊總教練史考特(Byron Scott)的估計,Kobe其實已經在NBA打了相當於30年的時間。

在Kobe進入聯盟的1996年前後,好幾個能飛擅切的鋒衛搖擺人像是橫空出世般一同降臨NBA,前一年是來自名校北卡大學的史泰克豪斯(Jerry Stackhouse),接著有同梯的艾倫(Ray Allen),然後是同樣自高中畢業就進入NBA的麥格瑞迪(Tracy McGrady),還有飛行能力超乎凡人的卡特(Vince Carter)與球風老練的皮爾斯(Paul Pierce)。但是20年過去,當其他人逐步離開聯盟或退居板凳席時,只有Kobe依然在球隊佔據不可動搖的地位,儘管他未必是其中最具天賦的那一個。

「我比他們全都待得更久。」Kobe曾如此感慨地說。「從我剛進入聯盟時的艾佛森(Allen Iverson)到麥格瑞迪,再到卡特等等。」
都是關於Kobe

長期追蹤湖人隊新聞的記者,每個人都可以說出Kobe讓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有人叫他「準外星人」,因為Kobe有次肩膀受傷,球隊說要休息六週時間,但他只花了一個禮拜就回到球場;有人記得自己曾和Kobe比賽飆車回家;有人在底特律體驗到Kobe對於求勝的執著與快速的學習能力,即便他們比的是乒乓球;有人記得自己在賽前四、五個小時來到球場時,看到只有Kobe一個人在練投,然後當練習結束,他們會坐下來聊聊籃球、人生和自己的孩子;也有人記得自己見識到Kobe如何在凌晨四、五點,天都尚未破曉之前,就因為練球而滿頭大汗的樣子。

當然,也有人記得Kobe不同的面貌。有人記得他在練球時對著隊友破口大罵,要求球隊給他像樣一點的隊友;有人記得當Kobe傷到阿基里斯腱時,在球場上狀似絕望地罵了一句髒話;也有人親眼目睹那天Kobe在運動防護室裡流下眼淚的樣子。
每場比賽,都是關於Kobe。即便他沒有上場,也都是關於Kobe。
也就是在那一天之後,儘管Kobe努力地回到球場,但任誰都可以輕易地看出來,從前那個睥睨一切的Kobe已經回不來了。接下來兩個球季,他再度因為左膝脛骨骨折與右肩肌腱撕裂傷宣告球季提前報銷,後來Kobe寫了一首詩獻給籃球,宣告這是他的最後一季。

於是這變成了湖人隊在這季最重要的一個目標。為了讓Kobe可以順利上場,湖人隊準備了各具功能的一隊人馬,有物理治療師、按摩師,還有幾位運用各種高科技儀器監控他體能狀態的工作人員。「每場比賽,都是關於Kobe。」湖人隊總管庫柏契克(Mitch Kupchak)承認。「即便他沒有上場,也都是關於Kobe。」
回應那些期待

前幾年當Kobe的體能還可以負荷時,他總會早早就來到球場練投,練習那些他稍晚會在球場上展現的動作。他大約會練投個250球,直到汗水浸濕球衣。但在這季開始之後不久,Kobe不再這樣練球了,在沒有比賽的時候他得接受治療,從按摩、伸展到重量訓練,並利用跑步機保持雙腿靈活,還有不斷浸泡冰水。

他的阿基里斯腱有些緊繃,但不是曾經受傷的左腳,而是因為彌補效應而會不由自主更加用力的右腳。他的右肩也會酸痛,那是在去年1月進行手術的部位,所以他睡覺時得要用枕頭墊著,但也未必總是有效。Kobe甚至坦承在這季12月底對上塞爾蒂克的那場比賽,當他在第四節末段投出關鍵的三分球時,其實他身體也跟著往前跳,希望能多推動球飛向籃框一些。

這季的湖人隊打出隊史近60年來的最差戰績,但他們客場比賽的觀眾進場人數卻是聯盟之冠,甚至超越了這季寫下73勝聯盟歷史新紀錄的勇士隊。
每個人都想要和Kobe說再見,他們穿著Kobe不同時期的球衣,不管是8號還是24號,有時甚至是酒紅色的33號高中球衣,一同湧入Kobe造訪的每一座球場。而就像是回應球迷的期待,當Kobe來到每一座球場,他總有些特別的回憶可說,每次記者把麥克風端到他面前時,他總會說出一些值得引述的話。

當他來到夏洛特出戰黃蜂隊時,喬丹(Michael Jordan)為他錄了一段影片,說自己待Kobe就像弟弟,並為Kobe的生涯成就感到驕傲。勇士隊送他灣區納帕谷(Napa Valley)的酒鄉五日行;爵士隊則送他所有美國國家公園的10年VIP門票。當他回到費城時,沒有忘記與高中隊友一起回味起司牛排三明治的滋味,傳奇球星「J博士」厄文(Julius Erving)與高中教練也送上裱框的高中球衣,而他腦海中是自己小時候想要穿上七六人球衣的回憶。來到波士頓時,Kobe帶著家人一起體驗在塞爾蒂克球場比賽的獨特氛圍,綠衫軍則回贈他一塊舊主場波士頓花園球場的地板,上頭寫著「肯定你在鑲木地板上所寫下的許多傳奇表現。來自你的朋友和世仇,波士頓塞爾蒂克。」
當從球員通道跑出來時,他勉強壓抑住自己的情緒;當穿上球衣時,他知道這是自己最後一次穿上這件球衣⋯⋯。
故事的結尾

在這季的比賽中,當Kobe拿到球時,球迷總是充滿期望地盼他出手。當他把球傳出去時,彷彿能聽到一聲嘆息,而當其他湖人隊球員沒有把球傳給Kobe時,偶爾還會傳出一陣陣噓聲。

也不知道從這季的哪場比賽開始,Kobe送出簽名球鞋似乎成為某種儀式,事實上他估計自己大概送出至少30雙簽名鞋,每場客場比賽他要帶五到七雙鞋以滿足需求,受贈的對象從對手、前隊友到NFL亞利桑納紅雀隊的菲茲傑拉德(Larry Fitzgerald),甚至是金塊隊主場板凳區旁的球迷,因為他們答出Kobe家裡愛犬的名字。

Kobe不光只是簽名,他還會附上一段話,在送給T.艾倫(Tony Allen)的鞋子上他寫著「我面對過最優秀的防守者!」,給格林(Draymond Green)的鞋子上他寫著「創造歷史!」,給杜蘭特(Kevin Durant)的鞋子上則是寫著「成為最偉大的」。

但一切終有結束的一天,20年的球員生涯終於走到盡頭。在生涯最後一場比賽,Kobe承認他有幾個時刻覺得傷感,當從球員通道跑出來時,他勉強壓抑住自己的情緒;當穿上球衣時,他知道這是自己最後一次穿上這件球衣(所以他在賽後記者會也一直穿著遲遲不脫下來),他知道自己得要在心中屏除這一切,但即便嚴酷如Kobe,也沒那麼容易辦得到。

「那就好像你身在一陣大霧中。」Kobe說。「每樣東西變得忽快忽慢,你試著要抓住全部,但你不確定自己要看往哪個方向。」

於是也就像人們回憶裡的Kobe,他只記得要看往一個方向,就是籃框,所以他一次又一次的出手。在比賽一開始,他還有點像是那個在近幾年讓球迷看了五味雜陳的Kobe,但慢慢地,他又變回那個人們所熟悉而且年輕氣盛的Kobe,那些靈活的假動作、切入,還有流暢的跳投。他總共出手了50次(包括三分球出手21次),寫下聯盟近30年來的單場紀錄。
Kobe賽後承認在不斷出手當中,他也感覺疲憊,畢竟他不再是20多歲的年輕小伙子,但是滿場觀眾與到場的昔日隊友(不只是那些三連霸的隊友歐尼爾(Shaquille O’Neal)、歐頓(LamarOdom)、歐瑞(Robert Horry)和福克斯(Rick Fox),還有莫里森(Adam Morrison)、米姆(Chris Mihm)等人)帶給他繼續撐完全場的力量,而他也沒有需要保留任何體力的理由。

Kobe最終攻下60分,那是他生涯第六次單場得分超過60分,距離上次已經是七年之久。

在賽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Kobe在退休之後是否會找到某種東西是他能做得和打籃球一樣好,而且充滿熱情的?「充滿熱情?當然,我熱愛說故事的藝術。」Kobe是這麼回答。

一年之前,當Kobe被問到自己在退休之後要做什麼時,他也給了差不多的答案。「我喜歡說故事的概念,我喜歡激勵人心,我喜歡試著幫助人們發揮他們的全部潛力⋯⋯」

而Kobe的這個故事,或許就從一個10歲的小男孩開始說起⋯⋯。 閱讀完整內容
XXL 美國職籃聯盟雜誌-2016-5月號

本文摘錄自‎

一個故事-Kobe Bryant

XXL 美國職籃聯盟雜誌

2016/5月第2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