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市場喝杯酒再回家,最接地氣的人情小酒館

鄭世河 新竹人,朋友都叫他David,東市1001 酒館老闆。從小就喜愛喝酒,19 歲因打工開始接觸調酒,出社會後在飯店業打滾多年,為了多陪伴父母,便將家中位於東門市場的攤位轉做小酒館,原本的小吃攤則移至對面。媽媽的滷味拼盤是熟客必點的下酒好朋友。

晚上九點的中正路上,昏暗狹小的市場入口可能會讓第一次到訪的人卻步,但沿著拉下鐵門的市場小徑持續往內走,便能瞧見幾間還點著亮黃燈光的小攤,流瀉出人聲嘈雜與歡快嬉笑,預告著新竹夜晚的生命力,我的酒館就位在最深處的轉角。

從小在新竹東門市場長大,從阿公到父母這輩都在市場經營著生意,這裡曾經是全臺最高建築,也是第一個有手扶梯的市場,但自我出外求學開始,市場逐漸沒落,這一安靜就是20 年。在高雄讀大學的兩三年間,我在美式餐酒館打工,學習到調酒技術,並在心裡悄悄種下想要開一間小酒館的心願,可惜出社會後就沒有機會再站上吧檯,直到上一份工作回到家鄉,才終於回到酒吧,也漸漸找回調酒的手感。

也許是家族基因使然吧,我們全家都很會喝酒,跟酒特別有緣分。回想人生中第一杯調酒,就是小二時阿公給的,他說:「這是可樂啦!」單純如我,一口喝下後,至今都還記得那杯「可樂」裡摻混著的鹿茸酒苦味。因為對酒的喜愛,以及體認到離家多年對家人的缺席,讓我興起回家開酒館的念頭。1001 攤是家中一直以來經營的攤位,是我的原點,現在則成為自己酒館人生的起點。

除了週一休市外,酒館每天晚上七點準時拉起鐵門,剛開店的兩個小時客人並不多,正好成了和媽媽一起吃飯閒聊的相處時光。因為他們的體貼,讓我接下位置較好的這裡,我則租下對面攤位,讓他們繼續經營小吃攤,生意好壞不是重點,而是希望他們的生活仍有重心,因為人要有事做才不會老得太快,我也好就近照顧兩位老人家。

既然開在市場內,就希望融入在地的庶民喧嘩感,我將酒館空間全然打開,門口擺上木桌和椅凳,歡迎所有人來此駐留、跟我喝一杯。漸漸地大家真的把這間店當作自家客廳一樣自在來去,有些熟客幾乎每晚都會出現,甚至曾有外地來新竹工作的客人,因為在這裡找到了生活與朋友,乾脆從竹北搬到市場旁。與客人之間建立出如同家人般的熟悉與親密,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成就感,也是當初所期望為空間創造的溫度。

我常說我賣的不只是酒而是陪伴,當客人帶著各自故事和心情前來,期待的是一種對等的相知與回應,不論開心還是難過,酒能包容各種情緒,成為開啟對話的出口。自己也當過酒客,那杯為當年失戀的我所調製的馬丁尼,是忘不了的辛辣苦口,催促著眼淚釋放。直到現在,壓力大時仍習慣為自己調一杯馬丁尼作為頓點,一口喝下,伴著辣口滋味,罵聲髒話,似乎又可以再繼續走下去。
酒館營業一年多,為了陪伴每個來此的受傷心靈,又或是玩嗨的瘋癲酒客,準時一點打烊的次數寥寥可數,也有過幾次迎接早市的經驗,我珍惜這些人給予的溫暖,但在曲終人散後,一個人收拾著桌椅、清洗杯具,是一天中唯一能與自己獨處的時間,孤獨卻也享受。轉身將音響切換成輕柔呢喃,把整夜高昂的心收好,便能再次儲滿能量,好好招待下個夜晚的人們。

由於酒館沒有提供餐點,市場內的小吃都可以帶至店內,吃完的餐具只要記得還回原店就好。
1 這盤David 媽媽的綜合滷味盤,是熟客必點的下酒好朋友。
2 店內除了調酒外,也有提供新鮮的新竹在地精釀啤酒。
3 David 的熱情總能立即拉近與客人間的距離,平常也會跟客人開心地喝上一杯。
4 起初店外只有擺一張木桌,慢慢的人越聚越多,現在週三、五、六晚上,店外走廊絕對一位難求。
5 店內使用的檸檬汁都是David 媽媽親自準備,既能讓她有參與感,還能藉故給她點零用錢。
1 美式餐酒館出身的David,各種經典調酒或店內特調都難不倒他。
2 東市1001 沒有酒單,透過對話了解喜好,是拉近與客人之間距離的過程。
1 平常愛笑鬧的David,調酒時立即換上認真神情,為每個客人用心調製專屬酒品。
2 打烊後的整理收拾,對David 而言是很重要的獨處時間。
閱讀完整內容
小日子享生活誌-2018年11月號

本文摘錄自‎

深夜裡的小酒館

小日子享生活誌

2018/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