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近三年,《Shopping Design》終於再訪聶永真的「永真急制工作室」。俐落白淨依舊,倒是多了些生活軌跡,而這點在工作室裡的書架中最為明顯:藏書更多,面向也多,把書架塞地更扎實完滿。相較於請教設計經驗、談書籍裝幀,我們更好奇在聶永真的人生中,「閱讀」跟他是什麼關係?
文字=包叔平 攝影=teikoukei
1_在聶永真的工作室裡,書櫃是繼工作區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區域。這排扎實的書櫃一共有70個小格,裡頭找得到建築、空間、攝影、各類設計、經手過的作品、甚至是多種紙樣⋯⋯工作用的書會靠近座位區一些,至於各類型書籍擺在哪一格、是否追求細節美觀,他笑說倒是沒那麼在意。
2_工作室最底的儲藏室裡有個約莫一坪大的小房間,聶永真拿來作為自己的秘密書屋。在這裡可以一邊抽煙一邊看書、放空,享受完全不被打擾的僻靜。
《設計政治學》是近期永真讀到非常喜歡的一本書。這本書探討了很多設計背後的思考,例如字母大小寫展現的意涵、不同國家與民族當中的設計語彙。「其實設計背後,是要傳遞很精準的訊息的。」他說。
夠好夠深的閱讀,會讓生命的可能性神展開
談起閱讀,跟許多創意人一樣,聶永真也是不折不扣的雜食性格;小時候妹妹買少女漫畫《魔影紫光》,他也好奇跟著看。高中時,白天為了聯考夢靨拼命K書,能讓他有救贖感的,除了當時有號角出版社發行專門給同志的生活類書籍或情色小說,在聶永真的閱讀記憶裡,不能不提的就是詩人夏宇。「她的文字實在太ㄅㄧㄥˋㄅㄧㄤˋ了,非常有畫面。早期她和水瓶鯨魚等人還會幫滾石雜誌(台灣滾石唱片出版的月刊)寫唱片文案,把都會男女的情愛寫得好看不俗又非常接地氣。她用李格弟為名幫Hebe寫的〈請你給我好一點的情敵〉或蔡依林的〈我呸〉直接又霸氣。而且也她曾經有一個作品《降靈會》,裡面的字全都像符號,完全看不懂,很像呈現出一個詭異的意境,對她來說創作可能早已超越文字。」
問他夏宇這樣簡潔又抽象卻精準表達的文風,是否有影響到自己的設計思維?「或許吧。但更能說他會讓我面對人生各種情況時,找到一些幽默感。」並非偏好感性閱讀,社會科學、大量論述、符號學等領域的書單也在聶永真的閱讀list上。「當閱讀夠『好』、夠『廣』的時候,很多的界限就會消失,生命看到的是更多可能性。」就像他設計裡的自由與無邊界,或許正是大量閱讀養分後的啟發。
Aaron’s Favorite Book♥
如果真的要說一本捨不得分離的書,他選了Terry Jones的作品集。Terry Jones最知名的作品便是雜誌《i-D》的藝術指導(他也是創辦者之一),畫面風格非常大膽狂野。「以前我的作品也很野,但漸漸地不知道為何都會越來越精緻。有時候會拿這本出來翻翻,提醒自己一下。」
1_工作室當中,書架應該是最常停駐的區域。站在書架前思考、取書,似乎是每天都會出現的風景。
2_在工作室剛落成時,當時是一把油漆用的木梯子(上面還印有「四尺」的標記),作為取高處書本的工具。隔了三年後造訪,已換成METAPHYS的白色鋁梯,非常合這個空間。
3_書架上很多書都有貼mark的痕跡,聶永真說自己很是善用書的人,會標註重點、畫線筆記,也會折角。
順著感覺去找想要的內容
閱讀之於聶永真,不只探究書裡文字,可以觀察到很多層面;身為圖像思考工作者,他並不排斥文字,閱讀像「見縫插針」,依舊佔據他每天日常的些許空檔;有時是睡前,有時則能有一杯咖啡的悠閒,但一定存在於生活中。同時又常經手裝幀,讓他買書會從設計師的角度評估再三,非常理性。「包含設計特質與整體內容和它的定價來決定想不想購買。許多設計師都會想要在裝幀有所『表現』,但設計師不該是『強迫』書,而是去巧妙展現這本書的特質。」從內到外,他看「書」看得很細。因為工作關係,出版社也常讓他邂逅許多書籍,他也愛自己探索設計思維相關的內容。就像前陣子出版社推薦他一本《設計政治學》,他非常喜歡。問聶永真在人生不同階段有無閱讀喜好的轉變,他倒覺得轉變是沒有,但「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這點已經無法分開,手拿著書本,沈浸於感受性的紙本閱讀裡,這個方式還是勝過數位kindle、手機或平板的。而且還有個重點,「我並不是太主動追求內容的人,我喜歡順著自己的感覺,太主動就不舒服了。」突然想起作家吉本・芭娜娜在《廚房》這本書裡說「我常覺得,完全不知道時代的步調固然是個問題,但擁有自己的步調更重要。」在這快到不行的時代,聶永真這句話的確喚起我們對「閱讀」這件事的重新思考…閱讀完整內容
DATA
聶永真
平面設計師,「永真急制workshop」負責人。是華文世界具有指標性意義的平面設計師。2012年入選瑞士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曾分別以《感官世界》、《山丘》、《小湊戀歌》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