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練習腹式呼吸吧!你有正確呼吸嗎?

呼吸,雖然是再自然不過的行為,但其實一點都不簡單,在吐納之間,可是大有學問的!尤其是長時間有呼吸不良的狀況時,會有不少毛病纏身,反之,懂得藉由呼吸訓練,可為健康帶來許多好處!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資深專業臨床心理師林家如


大概一般人都覺得呼吸很簡單,因為只要有一口氣在就有呼吸,不是嗎?的確,呼吸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寶寶出生後,透過哭的動作,讓自己的肺部能夠順利張開而進行呼吸,直到生命結束,呼吸都不停地運作著!

呼吸不良影響身體健康

然而,呼吸並不如你想得簡單!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資深專業臨床心理師林家如表示,「平時,呼吸自然運作著,不過,當壓力大、情緒緊張的時候,就會感受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與平日狀態大不相同。若長期有呼吸不良的狀況,將不知不覺對身體造成各種不良影響」。

她指出,呼吸會用到肌肉,「一般人的呼吸模式為胸式呼吸,是用肋骨及胸部的肌肉帶動肺部的擴張、收縮,在長時間用力呼吸下,肌肉過度緊繃,便容易造成肩頸痠痛」;因情緒緊張而使呼吸不完整,讓肺部氣體無法完整交換,「肺部有充足的氧氣,才能被運送到全身各處,有助提升新陳代謝的效率」,反之,身體含氧量不足,就容易經常感到頭暈、疲勞、精神不濟,進而有注意力不集中、判斷力及記憶力下降、失眠等狀況。


正確呼吸重在橫膈膜的運動

呼吸是吸入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的過程,藉以促進身體功能正常運作。林家如心理師指出,一般人習慣使用的胸式呼吸,主要運用肋骨和胸部的肌肉收縮,讓胸腔空間僅有水平擴張,容積有限,再加上是深度比較淺的呼吸方式,大約只有上1/3的肺部有空氣進出,未能充分利用肺部容量,因此,提供的氧氣量相對較少,同時,也無法進行完整的氣體交換。

相對於胸式呼吸容易產生不良影響,腹式呼吸被視為為正確的呼吸方式,因為特別著重在橫膈膜的運動,她解釋,「呼吸運動中,最重要的肌肉就是位於胸腔與腹腔中間的橫膈膜,吸氣時,會讓橫膈膜往下壓,使胸腔的下半部範圍擴張,可吸進更多空氣,也讓空氣能夠進到肺部更深處,進而供給肺部足量的氧氣;吐氣時,橫膈膜會往上頂,使得胸腔收縮,讓氣吐得更多,可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兩種呼吸方式相比,林家如心理師表示,「腹式呼吸的好處包括:增加肺活量;有效地進行身體內外的氣體交換,讓身體含氧量提升;且緩慢的深吸,能達到心肺同步,有助提升自律神經的調控,舒緩緊張情緒並改善失眠問題」。


把注意力放在吸吐之間

針對舒緩緊張情緒並改善失眠問題,林家如心理師特別提出說明,「現代人因壓力大而導致肌肉經常處於緊繃狀態或交感神經過度活躍,進而引發失眠或情緒問題,練習腹式呼吸可讓注意力集中在深度的吸氣與吐氣之間,特定的呼吸節奏還可達到心肺同步,提升自律神經的調控,活化大腦的副交感神經,有助於穩定情緒,使心情處於平靜狀態」。

她分享,有位焦慮的病人接受腹式呼吸訓練後,原本失眠的狀況獲得改善,較易入眠,「這是因為大腦的副交感神經被活化,身心均較為放鬆,所以,更快能進入睡眠狀態」。

林家如心理師指出,「生理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生理。當情緒焦慮緊張時,呼吸會變得急促,而呼吸會影響心率,於是可能出現心率過快的症狀」。過度換氣發作時,患者會自覺吸不到空氣,而不自主地加快呼吸,這也會導致心率更快,讓症狀更加惡化。「心跳快慢無法自行控制,但透過腹式呼吸,以定速呼吸維持穩定的節奏,讓心率維持在穩定狀態」。

如何避免過度換氣症候群?

當壓力大、情緒緊張時,很容易感到胸悶,呼吸也不由自主地變快,愈是覺得自己吸不到氧氣,愈是用力吸氣,使換氣速度更為快速。快速的換氣導致血中的化學物質產生了變化,林家如心理師指出,短而淺的呼吸使二氧化碳大量被排出體外,導致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下降,進而使血液酸鹼值鹼化,即所謂的「呼吸鹼中毒」,產生四肢麻木、頭暈、全身無力、喘不過氣等症狀。

她說,發生過度換氣時,要緩和情緒、放慢呼吸,可透過較深層的深呼吸,慢慢吸氣、慢慢吐氣,平衡呼吸的節奏。

若過度換氣的狀況頻繁發生,建議先尋求醫療專業協助,後續進行相關檢查來排除身體問題(如:氣喘、甲狀腺機能亢進、心律不整或藥物副作用)所引起,若非疾病因素,主要是因壓力而起的話,建議學習調適壓力,而練習腹式呼吸以減緩呼吸速率,是很好的減壓方式。

掌握練習腹式呼吸的訣竅

習慣胸式呼吸的人,如果感覺順暢,倒也沒有太大問題,林家如心理師提醒,「若經常覺得胸悶吸不到氣、需要大力喘氣、感覺肩頸緊繃的人,就應當做吸呼不良的警訊」。

她強調,「正確的呼吸可讓身心達到平衡狀態。而呼吸也是唯一可控制的生命徵象,透過改變節奏速率達到想要的結果,建議大家學習腹式呼吸,將之視為特殊的呼吸模式,做為日常保養或情緒保養的方法」。

習慣胸式呼吸的人,在開始練習腹式呼吸時,一定不習慣,不同於胸式呼吸在外觀上沒有明顯變化,「腹式呼吸在吸氣時,可見腹部慢慢鼓起,但胸腔未有明顯變化;吸飽氣後,再用嘴巴慢慢吐氣,此時的腹部會凹進去」。這是透過腹部的起伏,來帶動橫隔膜的上升與下降。

Youtube有不少腹式呼吸的示範影片,可供大家學習,林家如心理師指出,「平躺時的呼吸最自然,也容易觀察到腹部的起伏變化,建議初期可在床上平躺練習。同時,不妨在肚子上放一本有點重量的書,更能感覺呼吸是怎麼回事」。然後,再以坐姿練習,「一手放在胸部,保持不動;一手放在腹部上,吸氣時,手會隨腹部慢慢鼓起而移動」。

林家如心理師表示,一般狀況下,成人的呼吸速率約每分鐘12~18次(一呼一吸),但在情緒緊張時,呼吸容易變得急促,而腹式呼吸透過刻意控制腹部的起伏,讓呼吸有一定的速率,最和諧的呼吸頻率,每分鐘約5.5~6.5次,可達到心肺同步,一般在練習時可先試著6~8次,吸氣與吐氣各4秒鐘。掌握的要訣在於『吐得慢、吸得深、專注在呼吸上』,習慣定速的慢呼吸後,再慢慢拉長呼吸的時間」。

她解釋,「吸氣時會活化交感神經,吐氣為活化副交感神經,吸吐速度一樣,可讓心情平靜而能達到專注、放鬆的效果。建議入睡前,以吸短吐長的速度(吸氣4秒,吐氣6秒)進行腹式呼吸,有助眠的效果」。

勤於練習腹式呼吸.成為放鬆的能力

胸式呼吸看似自然而然地進行,卻容易被種種外在因素干擾,而讓呼吸變得不規律,腹式呼吸則可在人為調控下,以穩定的節奏讓不規律的呼吸趨於平穩。林家如心理師指出,「要能適時運用腹式呼吸,是需要刻意練習的!才能讓呼吸的感覺被身體深刻記憶」。

她以在醫院接受呼吸訓練(正式名稱:生理回饋)的狀況說明,「對象多是從精神科醫師的門診轉介有焦慮、睡眠困擾的個案,或是直接找心理師約診,希望進行壓力╱情緒調控訓練的民眾、運動選手。通常一個療程約要4~6次,每週1次。藉由儀器的數據回饋,幫助個案了解怎麼做才是好的呼吸模式」。根據個案回饋,「有感覺情緒穩定多了」,除了對情緒的幫助外,也可提升專注力,個案會分享「專注力變得比較好」,即可知道腹式呼吸的效果。

林家如心理師建議,一般人可運用穿戴裝置並搭配影片教學,進行練習,「從五分鐘開始,慢慢延長到十分鐘」。她補充,睡前是很適合的練習時機,因為平穩的呼吸可幫助入睡。

大家都知道,一旦學會騎自行車,就永遠不會忘記怎麼騎,因為身體記住了如何在自行車上保持平衡的感覺,林家如心理師表示,「練習腹式呼吸就像學腳踏車一樣,讓身體記住正確呼吸的感覺,平時就須建立規律練習的習慣。然後,可再針對緊張的情境加以演練,熟練後,就像具有控制身體的能力,當焦慮感出現時,自然地運用呼吸來舒緩情緒,讓焦慮成為可控制的反應,而不是任由焦慮感蔓延全身」。

不少人為了緩解壓力,積極從事各項運動,但不是每項運動都能隨時隨地進行,林家如心理師指出,「進行腹式呼吸時伴隨著腹部肌肉的運動,而且不受時空環境限制,可說是CP值最高的紓壓活動」。或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卻又難以抽出較長的時間休息,「進行五分鐘的腹式呼吸,就是一種休息!拋開煩心的事,只專注在呼吸上,就能收到讓身心都放鬆的休息效果」。


深呼吸≠用力大口吸氣

從小到大,不論考試、比賽或上台報告時,只要感到緊張,旁人總會勸說「來!深呼吸,吐氣」,但用力大口吸了一口氣、吐氣後,對於緩和緊張情緒似乎也沒什麼用,原來不少人誤把「深呼吸」當做了用力大口吸氣、吐氣。

林家如心理師表示,深呼吸要動用到橫膈膜,就是「腹式呼吸」,而不是大口呼吸。臨床上,對於慢性疼痛的病人,會給予腹式呼吸的訓練,提升自律神經的調控能力,降低焦慮感,也可幫助他們轉移對疾病疼痛的注意力。

孕婦在產前練習的「拉梅茲呼吸」,在產程進展過程中會使用不同的呼吸節奏,其中一個便是利用腹式呼吸,透過專注在呼吸上,減緩焦慮感、放鬆肌肉,讓產婦在歷經子宮收縮的陣痛過程中,減緩疼痛的感受,讓生產過程更為順利。
閱讀完整內容
媽媽寶寶2024/6月 第448期

本文摘錄自‎

你有正確呼吸嗎?

媽媽寶寶

2024/6月 第4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