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五癮君子菸蒂丟水溝 環境大危害

不少民眾抽完菸就隨手丟到路邊水溝,但菸蒂可能沿下水道流到河川及海洋,過去在魚、鳥、海龜胃中都曾發現菸蒂;國際淨灘數據統計,台灣海廢第三多為菸蒂。環保署與民間機構調查,近三成吸菸者愛把菸蒂丟水溝,但六成五不知菸蒂含塑膠。環保署表示,菸蒂丟到水溝將導致塑膠微粒進入水體,對環境有很大影響,將加強宣導。


▲地方環保局取締民眾將菸蒂亂丟到排水溝。圖/環保署提供

菸蒂看似由紙包覆濾嘴,但多數濾嘴成分包含稱為「醋酸纖維」的塑膠,每根菸蒂都有成千上萬根細小的塑膠纖維;醋酸纖維需要十多年才會在自然環境中分解。再加上菸蒂本身的尼古丁、焦油等化學物質,進入水體將汙染環境,也會透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

環保署近期與民間團體合作調查,發現近三成吸菸者會將菸蒂丟進水溝,僅二成會收起來帶走,但有六成五民眾不曉得菸蒂含有塑膠、六成七不曉得水溝沒有處理系統過濾菸蒂,五成五不清楚丟到水溝會影響水質、生態。
環保署說,許多人未認知菸蒂丟到排水溝將導致塑膠微粒進入水體、海洋,對環境有很大影響,未來會加強地方環保局稽查,包括騎樓商店等若未善盡管理人職責清掃菸蒂也會挨罰,但最重要還是要持續對吸菸者宣導不要亂丟。

目前我國針對丟棄菸蒂只能以廢棄物清理法罰一千兩百元至三千六百元,且丟棄菸蒂往往只是瞬間行為、不易取締,導致菸蒂隨處可見。但調查報告也統計,每年平均近六點五萬件菸蒂亂丟裁處案件,最多件縣市為台北市、高雄市、基隆市;最多地點為火車站、高鐵、公車站等。

環保署說,裁處案件多的縣市不代表最多人亂丟菸蒂,主要是地方主動稽查,透過取締減少亂丟,部分縣市裁處案件少,如澎湖多年來都是零件,是因以宣導、教育方式為主。

閱讀完整內容
聯合報 20210222

本文摘錄自‎

六成五癮君子菸蒂丟水溝 環境大危害

聯合報

2021/第02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