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腎 保暖防寒強腰膝

冬季時寒流一波接一波,溫差變化劇烈,易引發哮喘、心肌梗塞、中風,此時需注意保暖防寒,養腎養陽,以待新年春暖花開。

撰文/李昀真 圖片/Pexels


冬季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節,正是萬物潛伏,自然界生機閉藏的時節,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意指人體應順應大自然,收藏陽氣,保護陰氣,勿使腎元耗散,方能以最佳狀態迎接來年的春天。陽氣發源於腎,因此冬季養生關鍵在養腎,此時若能注意生活起居,補充營養均衡的膳食,常可一舉增強體質,提升免疫力。

今年立冬為11 月8 日,表示今年11 月至明年1 月屬冬季,天氣寒冷,此時人體易受寒邪侵襲,常見手腳冰冷、腹部脹氣冷痛、腹瀉、四肢抽筋僵硬疼痛、腰痠、膝無力、流行性感冒、心腦血管疾病等病症;冬日受天氣影響,新陳代謝較為緩慢,也容易導致抑鬱、情緒低落。建議讀者盡量保持充足睡眠,並溫和進行食補,平時也要多曬曬太陽,進行適當的活動以調節心理起伏,達到養腎防寒、精神內守的健康狀態。

冬日好發3 類冬病

冬季時,虛寒體質者、禦寒能力較低的長者或長期患病者,常因陽氣不足,或沒有保暖的概念,而受寒邪侵襲引發3 類疾病:

1. 呼吸道疾病:寒邪易引發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此時寒邪束肺,也易導致皮膚毛髮乾燥。

2. 心血管疾病:統計中發現冬天因心血管疾病就醫比率較其他季節增加1 ∼ 2 成,因為寒邪會使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此時會增加心臟負擔,易引發心肌梗塞和腦中風。

3. 腸胃疾病:冬季是病毒型腸胃炎好發時節,常見於外出或晚上睡覺時穿著過於寬鬆的衣物,導致寒邪傷脾胃,引發上吐下瀉。

起居調養

早睡晚起 保暖防寒

冬天早晚溫差大,氣溫常因寒流溫度驟降,中醫認為百病從寒起,因此冬季調養最需注意保暖防寒,外出時應養成出門前先查閱天氣的習慣,確認當天早晚溫差及是否下雨、刮風,隨氣溫調整衣著。

建議讀者,冬季要比其他季節早睡晚起,晚上11 點以前入睡較佳,如此一來氣溫較冷時可以在被窩中保護陽氣,平時易手腳冰冷或有心血管疾病者,應在床邊準備外套及拖鞋,避免半夜或清晨起身時受寒,睡醒時建議可以先在被子裡動一動待暖身後再起身。中醫認為寒從足下生,足部最易受寒,可能導致腸胃脹氣疼痛、腹瀉、腰腿僵硬疼痛,或是受風著涼引發感冒,因此建議適當增添衣服襪子、泡腳泡澡、使用電暖毯或暖氣等,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隨著末稍血液循環改善,也能改善睡眠的深度和效率,並且減少半夜頻尿的問題。

溫和飲食 適度鍛鍊

冬季需養陽養陰,建議少吃生冷食物以養陽,並減少辛辣等易發汗或使心跳加快的食物,避免陽氣躁動及出汗過多傷陰。建議吃溫暖滋潤的食物,如山藥、木耳、小米粥等等,有助養陰。

動則生陽,適度鍛鍊可以增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建議以緩和運動為主,如散步、瑜珈、太極拳、八段錦等。習慣清晨運動者,可待日出後再運動,並做好充分的熱身及收操、隨時補充水份,穿搭以洋蔥式為佳,內裡吸濕排汗,外加防風外套。

若本身體力較為不足者,建議多休息,睡飽後再外出曬曬太陽即可達到養陽的效果。

冬日養生宜補腎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長、發育與生殖,冬季人體的新陳代謝較為緩慢,因而需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氣」來推動,所以冬天最適合補腎,以下提供5 個小方法分享給大家:

1. 補腎三多:多穿衣服—特別是足部保暖、多曬太陽、多吃溫補食物。

2. 補腎三少:少吃寒涼生食、少過度勞累、少過度出汗。

3. 攝取充足的水分:天冷時大家常忽略喝水,水份不足時,易使血壓升高,增加心腦血管梗塞的機會;水不足也易傷腎,造成排毒不順或泌尿道問題。

4. 補充黑色食物:五色中腎屬黑,黑色食材如黑豆、紫菜、黑芝麻、海帶、黑木耳、烏雞等性味溫和,能補腎強身。

5. 按摩耳部:雙手摩擦發熱之後,按摩雙耳正面及背面,腎開竅於耳,耳朵與全身健康相關,放鬆耳週可望改善頭痛、耳鳴、視力模糊、肩頸不適、高血壓、暈眩等諸多問題。

冬季正確進補

古人常說:「今年冬季進補,明天三春打虎。」在冬天正確補給營養,能為未來一年打下良好基礎,少年可促進發育,青壯年能增強體質,長者則可延緩衰老、保持健康,由此可見冬季補腎的重要性。冬季較寒,應以溫補腎陽的食物為主,溫熱型食物能提高身體的禦寒能力及抗病能力,另建議加入高蛋白質食物,如羊肉、烏骨雞等,烹煮時則以燉補方式最適合,利於消化吸收。

不同體質的進補建議:

1. 氣虛體質:常感疲倦,不想說話,白天動一動就流大汗,面白,舌淡,脈無力。此時進補可加人參、黃耆及山藥。

2. 血虛體質:常頭暈,健忘,伴有失眠、舌淡、脈細。此時進補可選擇當歸、熟地、紅棗等。

3. 陰虛體質:常感上身發熱,手心足心熱,但手背、足背及足踝內側涼,口渴,夜間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此時進補可選桑椹、生地、熟地、鴨肉、枸杞等。

4. 陽虛體質:常感畏寒肢冷,思睡,小便清長,腹瀉,舌淡胖、脈沉細無力。進補時可選羊肉、核桃、菟絲子、杜仲等。

進補之禁忌:

1. 忌不知體質隨意進補,可能越補越糟—進補前請諮詢您的中醫師。

2. 忌感冒或身體有發炎時進補:如喉痛、發燒、外傷等。

3. 若身體有上火情況,如口臭口乾、心情煩躁、便秘等,忌喝市面上的補湯。

4. 正在懷孕或正值生理期的女性,需諮詢中醫師再行進補。

5. 特殊疾病、敏感體質、幼兒,需諮詢中醫師再行進補。

冬季養腎穴位

湧泉穴

取穴:在腳底,腳掌正中直線的前三分之一凹陷處。

主要功效:養腎、改善手腳冰冷、強健筋骨。

操作:兩足各3 ∼ 5 分鐘,一天2 次。

太谿穴

取穴:位於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主要功效: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調理子宮。

操作:左右足交替,3 ∼ 5 分鐘,一天2 次。

腎俞穴

取穴:在後腰,約與肚臍同高處,以脊椎為正中基準,約兩指寬的左右兩側。

主要功效:補腎助陽,又可強健腰部。

操作:兩手搓熱後,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50 至60 次。

冬日養腎茶飲

桂圓紅棗杞菊茶

【材 料】龍眼乾3 顆、紅棗3 枚、枸杞3g、菊花3g。

【做 法】將藥材洗乾淨後,加水500c.c. 同煮,煮滾後轉小火煮10 分鐘,燜到溫涼,當茶飲用。

【功 效】補益心脾、滋腎、養肝、明目。

冬季養生料理

首烏杜仲雞湯

【材 料】烏骨雞塊6塊、杜仲5錢、何首烏5錢、黑棗5 顆。

【調味料】生薑、米酒、鹽適量。

【做 法】先將烏骨雞汆燙備用,雞肉、黑棗、薑片、何首烏用米酒加水煮開,小火慢燉40 分鐘後,加調味料即可。

【備 註】益肝補腎。

製作時間:約50 分鐘

份量:2 人份

歸耆羊肉湯

【材 料】羊肉約1 斤、當歸、黨參、黃耆、生薑、枸杞各1 兩、桂枝2 錢、紅棗10 粒、高麗菜。

【調味料】鹽少許、米酒適量。

【做 法】將羊肉以沸水汆燙後,洗淨備用,羊肉與中藥材放入鍋內,加入水2000c.c. 及米酒以大火煮開後,再燉煮2 個小時,加適量高麗菜,最後加鹽調味即可。

【備 註】益氣補虛、溫煦四肢。

製作時間:約2 小時

份量:約4 ∼ 5 人份

李昀真
爾雅中醫診所創辦人,擁有中西醫雙執照,專長是針灸復健、美容減脂、內科婦科調理。
閱讀完整內容
張老師月刊2023/12月 第552期

本文摘錄自‎

〈健康百寶箱〉冬季養腎 保暖防寒強腰膝

張老師月刊

2023/12月 第5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