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城市最健康?


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不但是健康公敵,更是導致失能、臥床的元兇。

從美國FDA專家呼籲政府重視,到聯合國將「2030年,慢病造成的過早死亡降低三分之一」列入永續發展目標(SDGs)細項指標,再再顯示,慢病防治已是各國與各級政府成功治理的關鍵要素。

2024《康健》「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從健康促進、篩檢及照護、環境、結果、政策規劃等5個構面,檢視各縣市政府健康施政成果。究竟哪個地方首長最有魄力,幫助民眾遠離慢病?


慢病防治成國際趨勢 列入永續發展核心目標

國際上所謂的非傳染性疾病(NCDs)是指病程長、發展較緩慢的疾病,說穿了就是「慢性疾病(慢病)」,最常見的有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精神疾病。

雖然,聯合國早在2011年就宣布迎戰慢病,美國疾病管制局(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科學家也呼籲「防治慢病需要和防治愛滋病類似的策略」,但致病原因較明顯的傳染病如禽流感、伊波拉、登革熱、瘧疾等,仍攫取了全球絕大部分的公衛及醫療資源。而風險因子無所不在、難有立即成效的慢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卻在公衛政策中經常被犧牲、忽略。

2015年,聯合國啟動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提出17項全球政府與企業共同邁向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其中「2030年,慢病造成的過早死亡降低三分之一,並促進心理健康」就列入了細項指標,凸顯國際社會對慢病防治的重視。

這個全球公衛界的「大趨勢」,去年更藉由《Outlive: The Science and Art of Longevity (超預期壽命)》這本暢銷書,在全球健康產業間掀起巨浪。這本連霸《紐約時報》數月的百萬暢銷書,同時也被《經濟學人》選為2023的「年度好書(Best Book of the Year)」,就是一名菁英癌醫,對政策太集中醫療,卻忽略防治死亡率更高「慢病」的反思。最終,他回頭呼籲:「醫學3.0的時代,就是慢性病的時代」,個人與政府追求的目標不再是「長壽」,而是更早投資讓自己的後半生「活得更好」。

總統賴清德力推「健康台灣」 將慢病防治列重點

慢病對於全球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從WHO的統計數字一目了然:

● 2019年全球因慢病死亡的人數為4,100萬人,是全球死亡總人數的74%。

● 其中,心血管疾病佔比最大,每年約有1,790萬人死亡,其次是癌症(930萬人)、慢性呼吸道疾病(410萬人)和糖尿病及其引起的腎臟病(200萬人),這4類疾病佔所有慢病過早死亡的80%以上。

在台灣,慢病對全民健康的挑戰更為嚴峻。一直以醫療技術先進,和全民健保制度而自豪的台灣,卻在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2017年公布的「全球醫療品質評比」中,被大大打了一巴掌。評比結果顯示亞洲國家中,日本的醫療品質全球排名第11名,新加坡第21名、韓國第23名,台灣卻遠遠落在第45名,慢病防治的成績尤其不理想。

亞洲國家的平均餘命比較,台灣同樣落後日本、香港、新加坡、韓國。這份評比結果,凸顯台灣長期偏重急性病防治的醫療資源結構。

國人死亡統計結果也完全呼應:2022年,台灣前10大死因中有8項為慢病,每年因慢病死亡人數,約佔總死亡人數80%,遠高於全球平均的74%。

難怪,台灣首位醫師總統賴清德,也以「健康台灣」為施政重點,其中的「888計劃」直指慢病,希望8年內,將8成三高病患納入照護網;8成加入照護網的人,都要接受生活型態諮商;最後,達到三高控制率8成的目標,也就是血壓、膽固醇、血糖值都能降到標準值。

防治慢病的目標在前,超高齡社會追兵在後,如何精準佈局打造出真正的健康台灣?

從改變生活型態開始 歐美管制不健康飲食、菸品

WHO的經驗指出,不良飲食習慣、身體活動不足、過量飲酒和抽菸等4個原因,能解釋8成的慢病是如何而來。飽受肥胖和慢病所苦的歐美國家,早已祭出加強管制的手段。

例如,英國開徵飲料糖稅、限制不健康食品的媒體宣傳;美國則宣布禁用反式脂肪,另也發布《自願減鈉目標》產業指引,敦促160類加工食品降低鈉含量。透過「管制」手段,讓國民盡量遠離高鹽、高糖、壞脂肪危害。

紐西蘭則在禁菸上有強勢作為,除了逐步減少菸草販賣零售商外,2022年甚至通過全球最嚴格的法令,規定2009年後出生的人,終其一生都不能在紐西蘭買到菸品。

新加坡則採溫和的誘導政策,增加國人身體活動的誘因,在「活躍新加坡(ActiveSG)」計劃中,除了廣設運動設施之外,更發錢鼓勵民眾使用公共運動中心。並與民間業者合作,提供免費智慧手錶,幫助民眾自我監測健康數值,還能累積獎勵金到合作商家購物。

試想出門綠樹成蔭、空氣好、有方便的步道與場館可活動,市面上都是健康安全的食物、看不到菸酒充斥;只要身處優良的生活環境,人的壞習慣就能被削弱、改變。美國CDC專家一語中的:改變政策與環境條件「成本最低,成效卻最高」。健康的生活型態搭配醫藥保健體系的早期篩檢、追蹤管理與治療,可以延緩慢病的發生、延長民眾的健康餘命。

中央資源+地方執行 4方向聯手打造健康城市

在慢病防治上,各國都是中央和地方縣市政府聯手計劃與執行。

透過立法、稅務、財政分配,中央政府可以決定政策方向和目標。落實到執行面時,縣市政府則根據地方的人口結構、生活習慣、文化特性因地制宜,將中央資源極大化,營造良好的生活條件、建構優秀的服務體系,以有效幫助民眾遠離慢病。

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陳秀熙建議,打造遠離慢病的健康城市,縣市政府可朝4方向努力:

1 創造促進健康的環境,提供舒適、充足的活動空間、輔導餐飲業者供應安全且營養均衡的餐點、降低空氣污染等。

2 建立更友善、更便利的管道,傳遞健康資訊,提升居民的健康識能。

3 增加健檢、癌篩的可近性,例如增加健檢場次,或加強與企業、校園合作,讓更多人確實做好慢病篩檢。

4 增加健康行為的誘因,例如運動集點換取健康幣,可到合作商店購物等活動。

你居住的城市能否幫助你對抗慢病的風險因子?促進你的身心健康?今年,《康健》以「慢病防治」為主軸的「永續健康城市」調查,或許能幫助大家一窺現況。

節錄自《康健雜誌》307期 哪個城市最健康? 閱讀完整內容
康健雜誌2024/8月 第307期

本文摘錄自‎

2024《康健》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 哪個城市最健康?

康健雜誌

2024/8月 第3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