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畫小一、小二試辦 一周五天或擇一天 各校彈性調整
「噹、噹、噹…」上課鐘聲響起,在遊具、操場上攀爬、奔跑的學生,心不甘情不願地衝回教室;十分鐘下課對學生來說等同一眨眼。為了讓學生有更多運動機會,北市教育局規畫將廿分鐘的大下課時間延長為卅分鐘,先在小一、小二試辦,成效佳就推動到全市。
【記者潘才鉉/台北報導】
▲北市教育局研擬將小學最長的下課時間由廿分鐘改為卅分鐘,希望透過延長下課時間,增加學生運動機會。記者潘才鉉/攝影
目前國小每節上課四十分鐘,下課十分鐘,有不少學校將第二節課下課延長為廿分鐘,即俗稱的「大下課」。教育局規畫,一周五天的大下課時間都延長或僅挑一天,如周二國小各年級是全天上課,可在下午規畫一個卅分鐘大下課,實際做法由第一線學校老師彈性調整。
教育局說,運動可開發大腦前額葉,其中以幼稚園時期為主要發展階段,因此才先選定一、二年級學生試辦,至於試辦學校,初期會優先挑選對幼兒教育熟悉的學校,像設有附幼的小學,且以中小型、即全校約卅六班級以下的學校為主。
記者走訪北市某國小,下課鈴聲響起,小朋友迫不及待往教室外跑,占籃板、搶遊具,有些在遊具區爬上爬下,有些你追我跑,有些組隊打籃球,也有在場邊玩跳繩。不過,下課時間僅十分鐘,學生單是從教室到球場、操場,一來一回就扣掉很多時間,如果排隊上廁所,這節下課等於沒了。
三年級曾同學說,下課如果要去遊樂器材區玩,一下課就要趕緊往那邊衝,但遊樂器材有很多區,下課十分鐘頂多玩一區就上課了,感覺沒玩到。
對於未來可能一次下課有卅分鐘可以玩,一年級曾同學說,平常下課都在玩鬼抓人,時間變長很好,但是下課時間延長,「會不會要在學校待更久啊?」二年級郭同學開心地說,時間變多就可以到幼稚園那區,那區的遊樂器材比較多。
兒醫建議 每天運動30分鐘 跳繩CP值最高
台北市打算在國小低年級推動卅分鐘「大下課」,希望增加學生運動時間,兒科醫師建議,兒童每天最好能運動卅分鐘,跳繩能增加學生協調力、心肺功能,還有助於長高,是高CP值運動。幼教學者也說加強肌肉訓練可增加大腦血流速度,加強學童學習專注力、減少過動。
台東大學幼教系教授黃愫芬表示,學生加強肌肉訓練可增加大腦血流速度,使前額葉活化,零至六歲是幼童前額葉發展黃金期,刺激前額葉可加強學習專注力、減少過動;小學一、二年級雖已逾六歲,但多運動還是有加強效果,因此學理上鼓勵學生多運動。
台北醫大附設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楊晨說,早期腦部發展多為細胞連結,六歲後則是全方位發展,運動有助於感覺統合;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淳翔說,多運動可促進生長因子釋放,刺激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啟動孩子的精力、注意力和行動力。
行為調查研究顯示,體適能的表現比較好,在數學、閱讀、記憶等表現都比較好。張淳翔說,研究顯示在室外活動時多接觸明亮的光線,近視比率也會下降。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國小大下課 北市擬延長為30分鐘
聯合報
2021/1月125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