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限額五十人 五百人排隊等分發
立法院去年三讀通過《醫師法》修法與七項附帶決議,引發本土牙醫畢業生抗議,現衛福部預告「國外牙醫學歷實習草案」,恐再掀本土與海歸畢業生兩造爭議。
撰文‧陳彥宇
畢業於波蘭盧布林醫學大學的林同學, 留學返台後, 二○ 二○年七月順利通過當年度台灣第一階段牙醫國考。對於立志當牙醫師的他, 原本是邁出夢想的第一步, 但三年過去, 他至今仍在等待實習。
在台灣要成為一名合格牙醫, 必須經過三道關卡。首先,要通過第一階段牙醫國考;接著進入教學醫院,完成一定時數的臨床實作,也就是實習。最後通過第二階段牙醫國考,才能取得牙醫師執照。但海歸牙醫畢業生每年實習限額僅五十名,卻有五百人等待分發實習。本土及海歸牙醫畢業生之間,究竟如何訂定實習數額才公平?
▲海歸牙醫畢業生主張,國外牙醫學系的實作訓練相當扎實,因此回國後為期1年的臨床實習分發地點,不應只局限在教學醫院。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提供
實習名額如珍寶 牙醫畢業生陷「排隊地獄」
為解決爭議,去年五月三十日,立法院三讀通過《醫師法》修法,明定歐洲、美國、日本、新加坡等九大地區的海歸牙醫畢業生,進入國考前須經過「學歷甄試」關卡;同時,針對既有海歸牙醫畢業生受限名額限制,等待實習時間過長的問題,立法院也通過七項附帶決議,要求衛福部四年內將排隊人數「歸零」。
這項政策調整看似兼顧本土及海歸牙醫畢業生需求,怎料,爭議卻未平息。相隔短短四個多月,就因本土畢業生不滿擴充海歸畢業生實習量能,恐排擠自身權益,在相關團體及立委抗議下,衛福部緊急喊卡,部長薛瑞元去年十月更在立法院答詢公開承諾「暫不執行附帶決議」,宣告海歸牙醫畢業生實習塞車問題回到原點。
近年來, 像林同學一樣,從波蘭、捷克或西班牙等外國醫學系畢業返台,報考國內醫師及牙醫師的人數逐漸增加。衛福部為維持國內醫師和牙醫師人力培育制度的完整性,早在一九年六月就預告修正《醫師法》,為海歸醫學生加設一道「學歷甄試」門檻。
這樣的修法脈絡來自於,國內每年牙醫學系招生人數有四百人左右的名額管制,但前往海外就讀醫學系的學生沒有總額限制。「國外牙醫畢業生等同『繞過』國內高中升大學的嚴格篩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系教授林元敏不諱言說。
就連牙醫師出身的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都曾以「關後門」定義這次修法,凸顯出社會對於海歸牙醫畢業生的學習歷程,仍存在出國洗學歷、資質難保證等質疑。透過這次《醫師法》修法,明訂今年一月一日起,海歸生國考前須經過學歷甄試,與本土牙醫畢業生同樣通過「大考」洗禮,等同把雙方拉回相同起跑點,破除外界疑慮。
不過,亟需等待解決的還有實習問題。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二二年底,已通過一階國考,仍在等待臨床實作適應訓練分發的海歸生高達近五百人,以現階段每年實習分發五十人推算,最快要十年才能消化完畢,對海歸生堪稱「排隊地獄」。
事實上,立法院去年五月修法通過的附帶決議,曾要求衛福部彈性規畫,設法鬆綁實習場域,除了教學醫院,也可考慮讓海歸生投入偏遠鄉鎮服務、長照領域的長者口腔照護工作,或是身心障礙特殊需求領域服務,力拚四年內解決排隊問題。
本土牙醫主張 海歸生實習每年30人最合理
然而,本土牙醫畢業生及在執業的牙醫師仍然堅決反對。本土小牙醫聯盟召集人黃映綺擔心,一旦放寬海歸生實習數額,將影響本土學生的受教權益,現階段已很緊繃的教學醫院實習量能,也會受到衝擊,必須要確保民眾未來的就醫品質。
針對衛福部在附帶決議暫停執行下,於二月四日公告「國外牙醫學歷參加醫師考試臨床實作適應訓練辦法」草案,其中條文明定,未來會依國內醫事人力供需、教學醫院實習量能等,核算每年得接受適用訓練選配分發的人數。黃映綺也質疑,草案缺乏明確標準,很可能在替未來拉高海歸生五十名實習限額預先鋪路。
她主張,草案應明載海歸牙醫畢業生適應訓練選配分發人數,不得超過國內牙醫學生招生容額的十分之一,也不能多過任一所牙醫學系招生人數。用此標準換算,大約是每年三十人,本土小牙醫聯盟認為這是開放海歸生實習名額最合理的數字。
對於實習數額怎麼計算才公平,衛福部口腔健康司副司長賴向華說明,衛福部每年公告的海歸牙醫畢業生實習名額,一定會先衡量過本土牙醫畢業生實習需求,且確認各教學醫院實際訓練量能。根據過去經驗,一個醫師帶四個實習生最合適,因此扣除本土牙醫畢業生實習需求後,再安排每年五十位海歸生實習,形成一比四師生比,是經過通盤考量的結果。
他也坦言,依照立法院先前通過的附帶決議,四年要消化近五百位排隊人數,等於每年要安排上百名海歸牙醫畢業生實習,對照原有五十人落差太大,執行上需要審慎評估。
不過, 問題仍擺在眼前,對於身陷排隊地獄,曾燃起一線曙光的海歸生,面對附帶決議被沒收,仍然難以接受。中華民國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喊話,衛福部應恢復執行,正視實習塞車問題。
▲衛福部長薛瑞元日前表示,為解決牙醫畢業生實習排隊問題,部內已在重新盤點臨床訓練量能。攝影·劉咸昌
等實習超長空窗期 恐讓牙醫畢業生手藝生疏
「海歸牙醫畢業生不論出國念書、返台報考國考,都符合相關規定,甚至要繳交在校成績、臨床實習時數資料,供國內相關機關嚴格審核,為什麼卻被質疑成績與技術不如人?」一名孩子正就讀波蘭波茲南醫學大學的J媽媽(化名)激動說,衛福部應設法彌平本土與海歸牙醫畢業生之間的歧見。
以在波蘭習醫的林同學為例,通過國考等候實習已耗費近三年,明明通過初階國考,卻卡在實習的分發階段,平白浪費多年時間,對於明年才能受訓,邁向下個階段,他感到生氣又無奈。
同樣「排隊中」的還有從波蘭盧布林醫學大學畢業的謝同學,她二一年返台,同年七月就通過一階國考,卻被告知適應訓練分發要等五年;畢業於西班牙埃雷拉大學牙醫系的劉同學,則在去年通過一階國考,等待時間更漫長,九年後才輪得到他受訓。
「牙醫師養成過程,非常著重實際『手作』,動輒數年起跳的等待分發空窗期,可能讓既有的技術生疏。」謝同學道出心中恐懼,「等到那時候,辛苦念五年的牙醫系,等於白費!」
林同學忿忿不平地說,他在波蘭入學第一年,班上共六十位學生,升上二年級後, 人數直接砍半剩三十人,因為每個科目過關條件不同, 像補綴科的要求嚴格,補蛀牙實作要達一定顆數才能過關,外界總認為海外牙醫系入學不難,「但其實很難畢業,一點都不好混!」
「衛福部應召集兩造相關團體坐下來好好談,針對各項爭議流言,像是現階段有多少海外牙醫系學生?全台執業牙醫分布情形?評估能否由取得PGY訓練核可的醫療機構、院所,執行海歸牙醫畢業生適應訓練,舒緩教學醫院的實習量能等。」曾獲第二十九屆醫療奉獻獎的執業牙醫師簡志成呼籲,主管機關要有所作為,避免牙醫界資源內耗。
據了解,繼本土牙醫畢業生去年十一月到立法院抗議,海歸牙醫畢業生團體三月也將前往衛福部陳情。賴向華強調,衛福部一定會站在國家立場尋求解決方案,至於具體時間表,他並未承諾,只強調會針對國內醫事人力供需、教學醫院實習量能進行完整盤點,並找相關團體研擬出最妥適的作法。
【名詞解釋】PGY
Post-graduate year training的縮寫,為醫學系畢業後的「不分科訓練」,旨在訓練住院醫師的臨床實戰能力。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實習窄門難進 海歸畢業生牙醫夢遙遙
今周刊
2023/2月 第1365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