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種菜到社區養蜂 公寓生活就能實踐樸門理念
蹲在家裡救地球!陽臺上的循環資源大富翁 文‧ 圖/林雅容 “樸門永續設計是什麼?很難一言以蔽之,簡單來說是一門兼顧自然保育與人文關懷的環境設計學。它扎根在「照顧地球、照顧人類、公平分享」的倫理上,遵循大自然的生態原則,以淺顯易懂的設計指引,賦能每個人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永續生活。這並不需要買地、租地種田才能實現,從公寓陽臺就可做起;只要先了解環境空間,每個人都能生活得更節能舒適!”走入家庭,啟動居家樸門計畫 直到我遇見樸門(permaculture)。全面實踐樸門永續生活,是從我離開職場返家在公寓裡育兒開始。身為幾乎整天在家的全職媽媽,我不再把理想中的目標放在遠方的北極熊身上,而是將焦點轉回家庭,從身邊做起,期待打造節約能源,有所生產,又能啟發孩子的居家生活! 第一步非常適合和孩子一起做,那就是坐下來靜靜地觀察。當然孩子不可能靜靜地坐著,但我會在冬天天晴的早上,帶孩子在陽臺玩耍,他曬著太陽堆著石頭,我看著日光緩慢地在陽臺不同角落移動著;夏天炎熱的時候,我們會找到家中最涼爽的角落,孩子把玩著積木,我感覺著風從那個角落吹來,往哪扇窗戶流走。最後,我將所有觀察畫成一張圖,標示出日照、風向、水源、噪音、景觀等種種因素,然後讓孩子幫忙上色。這份在樸門設計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扇形分析圖」,帶我理解了居家環境在物理條件上的優缺點,進而得以從更全面的角度找到最適合的設計策略與解決問題的方式。 於是,我們會追尋著陽光,發現最明亮最適合閱讀的角落,坐下來讀一本繪本,不一定要開燈;在冬天迎著東北季風寒冷的臥室,用厚重的窗簾在大面窗邊隔出緩衝空間,讓室內溫度不容易直接從窗戶流失而保持溫暖,不一定要開暖氣;而在夏季面對朝陽的炎熱房間,利用竹簾作為外遮陽,擋掉直曬陽光讓室內更為涼爽,不見得要開冷氣。 看見屋舍本身的特質,透過適切的規畫引導陽光、風等等自然能量的流動,達到我希望在公寓生活中節約能源的目的。
化解廚餘,創造陽臺生態系 生活中另一項惱人的廢棄物就是廚餘了,久放家中容易孳生異味和蚊蠅,卻可以是植物重要的養分來源。我利用二手蒸籠設置了蚯蚓堆肥,蒸籠每層之間有洞且能堆疊的特性,讓蚯蚓能上下穿梭,且所占空間小,很適合公寓陽臺使用。每餐或每天結束餐食後,我會將廚餘放置到蒸籠一角,並用落葉滿滿蓋上直到看不見也聞不到為止,接下來的分解程序就由蚯蚓接手,作法非常簡單,連孩子都可以幫忙處理。
陽光、空氣、水和養分,種植的要素必備了,終於可以開始摸土種植了!囿於有限的陽臺空間,我對於作物選擇的方向是用得少但要用得巧的香料、畫龍點睛用的配菜,以及生命堅韌,能夠忍受陽臺時而酷日乾旱時而強風冷冽的植物。 深秋到初春是陽臺盛產期,溫和的日照與適切的溫度讓蔥、香菜、迷迭香和巴西利都頭好壯壯、綠意盎然;每天早餐拔幾葉夾入三明治的生菜也層層展葉,仿若朵朵大花;不求吃多只求為沙拉或義大利麵配色的番茄,也恣意爬在圍欄上,掛滿又紅又黃的小果子。 初夏到中秋陽臺環境較為嚴苛,植物需忍受酷熱與偶爾的颱風。我讓紅龍果爬滿日頭最焱、風最大的角落,它發揮仙人掌的堅韌性格,年年盛開豔麗的大龍花並結成多顆甜滋滋的果實。餘下的盆栽或休耕,或種下不怕落土爛的蕃薯,維持陽臺農園的產出與綠意。 養鵪鶉,啟發孩子生態循環
都市養雞已經流行了好一陣子,可是待仔細研究過雞的需求與習性,我認為陽臺空間對雞來說太過狹小,不足以讓牠充分展現天性。猶豫了許久,某日家人建議或許鵪鶉會是更適合的選擇,經過幾番討論與考慮,鵪鶉終於加入了我家的陽臺農園。 臺灣的鵪鶉普遍籠養,剛開始很難取得自然養殖的資訊。我們憑著直覺為鵪鶉窩鋪上落葉、布置窩巢,在半猜測半觀察的情況下開始畜養鵪鶉的生活。兩年後,6隻鵪鶉增加到了20多隻,從需要買雛鳥到自己孵雛鳥,我們從此不需要買蛋。 除了不愁蛋價起伏,鵪鶉的加入確實加速了陽臺農園的能量循環。鵪鶉是雜食性動物,比蚯蚓更快速地將廚餘轉化成蛋白質,也能處理堆肥、盆栽裡的蟲蟲;鵪鶉便便跟雞糞一樣,是很好的肥料,當鵪鶉窩裡的落葉鋪設一段時間後,我會將這些混合便便的落葉施灑在盆栽裡為作物施肥。 「媽媽,我們家有一個圈圈。」有一天,10歲的孩子看我在收集鵪鶉窩裡的落葉時這麼說。 「鵪鶉便便拿去種菜,我們吃菜,然後廚餘又給鵪鶉吃,這裡有一個圈圈。」 心裡一陣驚喜,媽媽自顧自地熱衷著自己有興趣的事,不知不覺中,竟然也達成了啟發孩子的最終目標。
開發陽臺潛能,達成部分自給自足
延伸到社區,擴大永續生活的可能 打從開始以樸門設計居家至今已十多年,當初和我在陽臺曬太陽的三歲小兒,現在已經是個能夠理性溝通的青少年。陽臺農園歷經這段歲月的演進,發展出了自己的韻律,在四季規律地產出日常所需;鵪鶉又從20多隻減少到只剩2隻,因為我將樸門理念延伸到社區,可以從社區雞舍獲得需要的雞蛋;倒是小蜜蜂枝繁葉茂,蜂口龐大到需要另外分家成為社區蜂箱。 最初我從個人、從家庭開始的永續生活,如今逐漸延伸到了鄰里,連結鄰居共學、共營、共享一處親子農園,繼續往具有韌性的意識社區邁進。 當年離開職場成為全職媽媽時,我其實有點不安,擔憂會逐漸喪失職涯上的專業。後來卻發現,家庭作為社會的最小單位,其實全職媽媽(或全職爸爸)才是一家之主,掌理進出家庭所有有形與無形的能資源,並肩負著形塑下一代的重要任務。藉由這些年來居家樸門的種種實踐,我想要證明保育自然環境、減緩全球暖化、因應氣候變遷,並非只能期待政府、企業、財團做些什麼改變,也能從微小的日常做起,而且自我增能與自力生活的過程非常有趣。 我家可以,你家也可以! 林雅容 方寸生活工作室主持人、臺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理事長 本業是媽媽,副業為文字創作、園藝人、農夫、講師。學習樸門永續設計16 年。孩子出生後更積極實踐樸門,在家種菜、養蜂、養鵪鶉,近年來更走入社區,連結鄰居爸爸媽媽,為孩子們經營一塊有山有水、有菜有雞、有溫度有人情的樂土。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