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哺乳前請詳閱 產後乳房使用說明書
懷孕後、哺乳前請詳閱~
從懷孕開始,歷經哺乳到離乳,乳房也跟著產生了變化,變大、開始腫脹、血管明顯、乳頭突出、初乳製造……!
乳房進入最後發育期
你知道嗎?從懷孕開始,乳房正式進入發育的最後一期,毛心潔醫師說明,如果女性從來沒有懷孕過,乳房就不會發育到最後一期喔!
尺寸大2~3個CUP
受到賀爾蒙刺激的影響,乳房內部的乳腺管開始增生,就是為了寶寶在做準備!肉眼可以看到的就是外觀尺寸變大了,一般來說比孕前大2~3個CUP都很正常!內衣請跟著做更換,穿起來舒適是重點,有支撐度又不會覺得緊繃。
血管、靜脈變得明顯
血液循環增加,加上乳房脹大,乳房的血管、靜脈會變得明顯,也有些媽媽會覺得皮膚繃繃的。
初乳製造ing
內部看不到的是乳房工廠已經啟動,開始製造初乳,為了寶寶出生做準備!乳頭上出現白色或偏黃色的分泌物,這是正常的生理變化,不用緊張也不用刻意清潔。
腋下出現副乳組織
乳腺是乳房中的重要組織,它最尾巴的部分就在腋下,毛心潔醫師說明,假設媽咪的泌乳能力一級棒,每個地方都很認真的在製造乳汁,有可能連腋下都脹起來!
離乳後乳房不會馬上恢復
剛離乳的那一個月,媽咪可能會覺得乳房尺寸好像突然下降了?那是因為寶寶離乳了,乳腺組織逐漸萎縮,但是脂肪組織卻還沒有回填的緣故。別心急!一般離乳後,約需半年到兩年的時間,乳房會回到孕前的尺寸。
供需平衡也有助於乳房恢復
很在意身型的媽媽,毛心潔醫師提醒,保持供需平衡是大重點!也就是說寶寶需要吃多少, 媽咪就餵多少。哺乳期間跟寶寶保持供需平衡, 不論親餵或是擠奶,都遵守這個原則,後續脂肪回填就不會差太多。此外,做運動把胸肌練起來,胸型也會更好看!
產後乳房提供3種功能:親餵、瓶餵、擠奶,妳可以依照使用需求及時機選擇適合的模式。
親餵功能指南
【使用時機】✔寶寶出生開始 ✔寶寶肚子餓時
從懷孕開始,媽咪的乳房就已經在分泌初乳,為哺乳做好準備;同時,健康足月的新生兒一出生就會有尋乳、吸乳、爬行反射,讓寶寶能在媽咪身上找到並含上乳房!
■親餵,一種浪潮式的幸福感
催產素一陣一陣的分泌,寶寶一口一口的吸吮,奶陣也隨著一波一波而來。親餵的感覺有點像海浪,有一陣會突然覺得奶水很多,寶寶也會一口一口吞得很好;沒有奶陣的時候,寶寶的持續吸吮,會刺激下一個奶陣的到來。
媽咪會感覺到在身上的寶寶,一陣子吃得很順,下一陣子沒那麼認真在吃,等到下一陣又吃得很好。寶寶也會習慣這樣的進食模式,有時候奶多一點,有時候奶少一點。
■專為寶寶設計的初乳
不用擔心自己會不會沒有奶,初乳在孕期就已經開始分泌。而且初乳的神奇在於,媽咪自己手擠不太好擠,但寶寶就吸得到!毛心潔醫師打趣的說,這個奶不是設計給媽咪的手,而是設計給寶寶的!基本上新生兒出生後有做:
.肌膚接觸:寶寶赤裸趴在媽咪胸懷,讓母嬰熟悉彼此;
.乳房爬行:在媽咪胸懷裡的寶寶會本能爬近乳房,用手碰觸並伸出舌頭舔乳頭;
.寶寶自己含上乳房:嬰兒會張大嘴巴將乳暈含上,並開始運用口腔與舌頭擠壓乳暈,刺激母親的噴乳反射,喝到奶水。寶寶就真的喝得到初乳,即刻開啟了母乳初體驗!
■量多量少真的不重要
初乳不是在吃量,吃的是保護。營養豐富的初乳,提供寶寶最需要的成長因子,以及來自母體的抗體,對寶寶來說真的很重要,就像是出生後的第一劑天然預防針。
「初乳」指的是產後約4、5天內的母乳,顏色比較像口水,透明的,有點黏黏的。因為量很少,初期若用針筒蒐集,第一胎的媽咪可以蒐集到3、5cc的初乳就已經很棒了!但也不用擔心,持續哺餵2、3天奶量就會上來囉!
接下來,產後約5~14天的奶水稱為「過渡奶」,14天後則慢慢形成「成熟奶」,就成為印象中白色的奶水。
■寶寶含乳動作、媽咪哺乳姿勢CHECK
吸乳動作是哺乳類動物的天性,我們可以從以下4點檢查寶寶是否正確含乳:
1.寶寶嘴巴張大,2.下巴緊貼乳房,3.下唇外翻,4.下乳暈含的比上乳暈多。
觀察寶寶的吸吮之外,媽咪身心的放鬆也很重要!不要為了支撐寶寶而緊繃著身體,這樣餵不到5分鐘就全身痠痛,含乳姿勢也容易跟著跑掉!毛心潔醫師強調,餵奶時媽咪也應該是舒服的,寶寶靠近身體、含上乳後,媽咪可以維持20~30分鐘不感覺累,這樣才是正確的哺餵方式。
■奶量不多?其實方法錯了!
產後媽咪奶量的多寡,飲食或體質的影響只占少數,泌乳量是依照供需平衡的原理決定。母奶是移出越多製造越多,如果寶寶有吸吮或是媽咪有持續擠奶,奶水量就會提升。
然而,仍有很多媽咪覺得自己的奶量就是不多,毛心潔醫師指出,因為方法用錯了!先從以下兩個方向做檢查:
˙親餵的次數太少?吸吮可以製造出的賀爾蒙反應是超過擠奶的!
˙在餵奶的時候,媽咪的是否感覺舒適?還是緊繃著、無法放鬆?
如果媽咪覺得自己非常努力了,奶量卻仍不如預期,不妨諮詢專業泌乳顧問,協助妳找出原因。在母乳哺育這條路上,有另一半、家人、朋友與專業人士的支持,都可以讓媽咪走得更穩、更久、更自在。
■增加奶量:依照寶寶的需求餵奶
如果寶寶一天要喝奶10次,媽媽卻只有親餵6次,其他次使用配方奶,這種情形下奶量就很容易不夠!增加奶量的方法,最簡單也最有效的就是依照寶寶的需求餵奶。
擔心頻繁餵奶,媽咪會太累?毛心潔醫師認為,親餵其實是最省力的方式,可以躺著餵奶也可以坐著餵奶,重點在於媽咪放輕鬆,卸下肩上的壓力與身體的緊繃,當媽咪和寶寶度過磨合期,找到屬於彼此的默契之後,親餵其實不累,甚至會是件讓人享受的事。
瓶餵功能指南
【使用時機】√母嬰分離時
臨床上有很多狀況導致新生兒在出生後無法順利哺乳,如果母嬰分離的時間較短,可以使用杯餵、針筒、滴管或湯匙的餵奶方法,減少對親餵的干擾。若母嬰分離的時間較長,則建議採用「嬰兒主導式瓶餵」,有利於寶寶日後順利接受親餵。
■嬰兒主導式瓶餵,最適合寶寶
如果狀況允許的話,在親餵比較穩定約4~6週之後,再來接觸瓶餵,會是比較理想的時間點。
瓶餵時,請採用嬰兒主導式,也稱為控速瓶餵,重點在於盡量模擬寶寶在乳房上吸吮的模樣,讓寶寶能慢慢處理口中的奶水,自行決定每一口奶量,讓瓶餵對親餵的干擾越少越好。嬰兒主導式瓶餵的5個重點:
1. 將寶寶直立抱著,輕輕托住肩頸
2. 讓寶寶自己張開嘴而不硬塞
3. 奶瓶是水平的,奶水超過奶水洞即可
4. 讓寶寶一口一口慢慢喝
5. 觀察與回應寶寶暫停或吃飽的需求
瓶餵過程中,寶寶如果扭動、奶水從嘴角流出,可以暫停一下,調整好狀態再繼續喝,若寶寶嘴巴不動、把頭轉開,也要尊重寶寶已經吃飽的訊息。
■瓶餵寶寶記得拍嗝
拍嗝的目的在於幫助寶寶拍出喝奶時所吸入的空氣,降低溢吐奶的機率,也減緩脹氣。通常瓶餵的寶寶建議要拍嗝,如果是親餵,寶寶不是很容易溢吐奶的話,就可以比較隨意一些。
原則上,餵奶後寶寶如果睡著了,不如就讓他休息吧。喝完奶後,寶寶仍清醒,就把他抱起來拍拍,拍嗝的同時也可以跟寶寶說說話、進行互動。
擠奶功能指南
【使用時機】✔初期建立奶量 ✔母嬰分離時 ✔乳頭太痛時 ✔奶量過多時
正確的擠奶可幫助舒緩乳房腫脹不適的感覺,也可以促進乳汁的分泌,更是上班族媽咪必備的技能。不論在初期建立奶量、奶量過多或母嬰分離時都派得上用場!
■建立奶量:一天擠奶約7~10次
在產後前1、2週,此時寶寶可能還沒那麼會吸吮,媽咪對於餵奶尚不太熟練,還不知道應該餵到什麼程度,毛心潔醫師表示,這個時候媽咪如果親餵完還有力氣的話,再稍微擠一點奶,的確比較可以維持住奶量。但請媽媽量力而為,不要為了增加一點點的奶量而犧牲休息時間。
母嬰分離的初期要建立奶量,就要擠得很頻繁,一天約擠7~10次,讓自己的奶量可以提升。
如果奶量已經很穩定,就可以慢慢調到一天4~5次,讓自己的奶量與寶寶的需求平衡。
■上班擠奶,下班親餵
上班族媽咪也可以幫自己保留一些彈性,上班的時候擠奶,和寶寶在一起時維持親餵,這樣也可以。比起擠奶,親餵仍是相對輕鬆的選擇。此外,親餵可以保留寶寶每天練習的機會,不要忘記吸吮的感覺。
■徒手擠奶一定要會!
用手擠奶能夠讓媽媽在外出活動或返回職場時,也可以有效率地移出奶水,將母乳留給寶寶;遇到塞奶時,也可以適當排出,迅速自行處理。是每個哺乳媽咪一定要會的技能!
但如果必須長期擠奶的話,毛心潔醫師建議,在擠奶過程比較順暢之後,還可以搭配使用吸乳器,一天要重複6~8次,都用手擠太累了,我們希望擠奶的媽媽也能舒服地度過擠乳生活。
■吸乳器—-長期擠奶的好幫手
吸乳器種類很多、單邊、雙邊、手動、電動、免持……,基本上手動型輕巧,電動型吸力穩定,免持型又相對方便。此外,喇叭罩的材質、形狀大小和使用環境等,也是考量的重點。挑選時建議先釐清自己的使用需求再做選擇。
毛心潔醫師開玩笑的說,只要奶水順暢的時候,不管哪一種吸乳器都會很好用!但是奶水不順時,就都不好用了!重點是如果妳最近覺得,以前好用的吸乳器,最近怎麼不太好用?很有可能是妳的奶水塞住了!這種情況下要先找出塞奶原因喔!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