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絲診脈 中醫失傳的絕技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中醫與武術,最近頻頻被推上風口浪尖。幾千年的武術絕學與中醫神技,如今多半失傳甚至淪落到與騙子畫上等號。這些曾給中華民族帶來耀眼光芒的傳說,真的沒有存在過嗎?

文☉青蓮


▲中醫切脈為四診之末,但懸絲診脈,只有醫術超凡者方可為之。Adobe Stock

中醫中有一門絕技,叫做「懸絲診脈」,就是將絲線的一頭繫在病人手腕上,醫者牽著另一頭,搭線診脈。現代人了解這一診療方法,大多是從小說或影視劇裡,但大部分人應該都不會相信真的有這樣的神技存在。

中醫治病,望、聞、問、切,合稱四診。觀氣色,聽聲息,問症狀,按脈象。中醫典籍《難經‧ 六十一難》記載道:「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

切脈為四診之末,但懸絲診脈,只有醫術超凡者方可為之。古代禮儀講究男女授受不親,尤其是為後宮娘娘或公主治病時,不能親見病患,又不能接觸病人,宮廷御醫尚可出入宮闈,讓後宮女眷們只伸出手腕,以絹布覆蓋診脈治病,但若病勢沉重,御醫無策,需請宮外名醫診治,就需要講究一番了。

孫思邈施展「懸絲診脈」

據記載,唐貞觀年間,長孫皇后懷孕十多個月,遲遲不能分娩,反而病重,百藥無效,唐太宗每日愁眉不展。聽聞大臣說,民間有位孫思邈醫術超凡,便火速派人請孫思邈來為皇后治病。

孫思邈入宮後,先從皇后身邊的宮娥口中問了一下病況,然後取出一條紅絲線,他捏著絲線的一端,叫宮人把另一端穿過簾子,繫在皇后右手腕上,說要為皇后診脈。太監覺得孫思邈故弄玄虛,有意試他的醫術,便將絲線拴在一隻鸚鵡的腳上。孫思邈搭線一診,立即知悉絲線的另一端不是人的脈博。

太監心服口服,讓宮女將絲線繫在皇后手腕,孫思邈便在皇后房外開始「引線診脈」。很快,他診斷皇后是胎位不順所導致的難產不生,並由此引發重病。因症施治後,皇后順利產子。

孫思邈為何能透過一根絲線診斷出皇后的病症?《管子》中說,在一個封閉的房間內放置兩張琴,撥動其中一張琴弦時,另一張琴的琴弦也會相應地顫動起來。孫思邈是修道之人,自然懂得天地間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相同頻率之間會產生共振的原理。懸絲診脈,通過絲線感受患者脈搏的跳動,正是契合了這個原理。

只是這門絕技卻被後人玩壞了。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史博物館內,保存著一張清宮陳御醫為慈禧太后牽線診脈的照片。據說,那次慈禧患病,陳御醫也使用了懸絲診脈的方法,然後按症下藥,三劑藥方奏效。慈禧覺得他醫術高明,賜他「妙手回春」金匾一塊。

多年後,陳御醫卻透露,當年他是用重金賄賂了內侍和宮女,獲知慈禧的病是食螺肉而引起消化不良,由此擬出藥方,跟「懸絲診脈」沒有一點關係。這只能說,陳御醫知道有這樣一種診脈絕技,他在無法直接給慈禧太后診脈時,不得不採用這種方法。但他心裡很清楚,自己並不懂得如何使用懸絲診脈,所以只能作弊。

這一事件讓很多人說「懸絲診脈」不過是一個騙術。真的是這樣嗎?陳御醫與孫思邈用的雖然都是懸絲診脈,但一樣嗎?不一樣。因為陳御醫只是利用了這個形式,卻根本沒有掌控這門絕技的能力,玩弄騙術的是人,卻非「懸絲診脈」。
張三丰悟道後創立「太極拳」

同樣,現在一些自稱是傳統武學的門派,比如被冠以各種名號的太極拳,在與自由搏擊者的競賽中不堪一擊,引發傳統武術就是騙術的爭論。試想,被現代人改得面目全非的太極拳,還是最初的太極拳嗎?如果不是,現代這些門派又怎麼能稱為太極或是傳統武術呢?

太極創始人張三丰是一個得道高人,他在看破名、利、情之後,經過數十年的苦修,終於悟道,並觀自然之行為修行之法,創立了太極拳,以武技聞名於世。他告誡人們,陰陽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儒家五德的仁義禮智信,以及人體五經的肝肺心脾腎是一一對應的。「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經,德失經失,德成身成,身成經成,而後可以參贊天地之五行。」

重德修行也是藥王孫思邈的主要理念。他認為,術亦為德,沒有德行的醫者,不會有高明的醫術。

由此可見,無論是中醫還是傳統武術,都必須以修天道為先,以德行為基礎,才能掌握真正的精華絕學。在漫長的傳承過程中,因為學習者的資質、悟性以及道德品行達不到要求,最終使得那些絕技失傳,只剩下一個名稱。

閱讀完整內容
看雜誌第213期

本文摘錄自‎

懸絲診脈 中醫失傳的絕技

看雜誌

2020/第2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