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不代表熟睡 小心睡眠呼吸中止症

● 肥胖、男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是患病高危險群

● 助眠、肌肉鬆弛藥物,可能誘發睡眠呼吸中止症

記者李青縈/台北報導

睡個好覺很重要,但倒頭呼呼大睡未必是好事!不少人睡覺時會打呼或打鼾,恐是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前兆。汐止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尹丹桂表示,約6、7成的人會有睡覺打呼問題,但如果是肥胖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特定族群,容易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覺時會打呼或打鼾,有些人可能會出現夜尿、淺眠、睡眠品質不好等症狀,有人會難以呼吸、感到窒息,「枕邊人」被吵到引起糾紛等狀況。尹丹桂指出,打呼只是症狀,代表上呼吸道的鼻腔到喉部聲帶一段較為狹窄,可能是扁桃腺肥厚、舌頭往後掉、肥胖,或是女性更年期後肌肉鬆弛引起。

雖然依照打呼程度不同,不一定需要處理,但重點在於是否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或造成缺氧。尹丹桂說,打呼幾乎要靠旁人發現提醒,自身平常較難觀察到。依據國外調查睡眠呼吸中止症盛行率,約2%至4%民眾受此所苦。


▲睡覺時打呼,可能會出現夜尿、睡眠品質不好等症狀。圖/123RF

睡眠呼吸中止症 發生率約3%

尹丹桂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發生率約3%,男性比女性多,好發於肥胖、脖子粗、身體質量指數(BMI)27以上、年齡40歲以上,或是有心血管疾病、缺血性中風等慢性病患者。建議民眾如果有疑慮,可到醫院做「睡眠檢查」來確認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若一個小時打呼沒有超過5次,對身體負擔並沒有那麼大,就不一定需要治療。

睡眠檢查需要民眾在醫院睡一晚,透過身上貼偵測儀器、心電圖、腦波等多項生理檢查的綜合參數,來評估缺氧狀況、打呼次數等,得出「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HI)」,依照分數分成輕度(每小時5至15次)、中度(每小時15至30次)及重度(每小時30次以上)。尹丹桂說,頸動脈狹窄者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比率較高,可能跟中樞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但是否跟血管變化有關,仍未有明確定論。

透過睡眠檢查 才能找出原因

尹丹桂表示,部分心臟科病人如果是年輕患者、血壓控制不好或是有肥胖等問題,會轉介到耳鼻喉科針對上呼吸道進行評估,透過睡眠檢查確診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若有的話,心臟疾病及睡眠呼吸中止症必須一起治療,心臟科會進一步確認血壓、頸動脈等狀況,否則血壓會愈來愈難控制。

一名20多歲男子BMI已達33(屬於中度肥胖),到門診接受睡眠檢查,睡眠呼吸中止指數每小時高達53次,屬於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尹丹桂說,患者先接受上呼吸道檢查,沒有上呼吸道肥厚問題,因此建議患者積極減重並控制過敏,避免肥胖造成未來手術成功率降低。患者減重10公斤後,缺氧指數也下修到47次,雖然離標準仍有距離,但已讓睡眠品質獲得改善。

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尹丹桂指出,常見使用呼吸器治療,但會有額外管線在體外,不是每個患者都可以接受;或是施行懸壅垂顎咽整型手術(UPPP),也並非每個人都適用,尤其會考量太胖會降低手術成功率,因此建議先減重再手術。

睡眠呼吸中止症沒有有效藥物可解決,服用助眠藥物會使得呼吸道肌肉更鬆弛,誘發睡眠呼吸中止症,反而睡不好。尹丹桂表示,有時因為鼻過敏鼻塞會使用鼻塞劑或抗組織胺,或是肌肉痠痛使用助眠效果的肌肉鬆弛藥物,亦或是喝酒讓肌肉放鬆等,都容易引起睡眠呼吸中止。建議民眾求診要回歸問題本身,例如身心科解決焦慮睡眠問題等。

7招預防睡眠呼吸中止症

1.睡前不要做激烈活動,不要看書及電視。

2.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在床上不做睡眠以外的任何活動。

3.維他命B6和鉀離子多的食物有助睡眠,例如鮭魚、鮪魚、香蕉。

4.養成運動習慣,避免肥胖。

5.厚窗簾阻絕光線,有助入睡。

6.側睡睡姿,較不會引起呼吸道阻塞。

7.睡前避免喝酒及服用安眠藥。

資料來源/元氣網疾病百科
閱讀完整內容
聯合報 20240312

本文摘錄自‎

聯合報 20240312

由 聯合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