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兒童的音樂之旅

音樂的自由,讓我們得以穿梭虛實,到另一世界恣意飛翔。音樂彷彿一面鏡子,映射出我們內心最在乎或當下最真實的情緒。

撰文/林昱慈


▲圖片/ Pexels

音樂治療的活動豐富多元,舉凡歌唱、肢體律動、音樂聆聽、樂器玩奏、即興、詞曲創作等,從被動接收到主動參與的活動皆有;音樂治療師會根據個案的目標與能力選擇合適的項目,循序漸進建立關係,藉由聲音互動提升身心健康。

除了精神健康、失智症長者以外,音樂治療常見的服務對象還有發展遲緩、泛自閉症障礙症候群、肢體障礙、注意力不足、中風、腦傷、安寧照顧等患者,因此醫院、復健診所、身心診所、日照中心、工作室、社會福利機構等都可能是音樂治療的服務場域。

早期療育的兒童是臺灣目前最容易接觸音樂治療的對象,經醫療團隊診斷疑似或確定發展落後,將由早期療育團隊專業分工,協助0∼6歲兒童,減緩認知、動作、語言、心理社會發展遲緩的現象。除了醫師、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心理治療外,音樂治療也能適時協助,在黃金發展期提供感官刺激、情緒支持、口語表達、社交練習等機會。

當聲音與色彩相遇

文文今年5歲,經診斷確定發展遲緩,喜歡用尖叫表達,語意理解有困難,專注力不高,幾乎沒有社交互動。

記得文文第一次上音樂治療,一進教室看到繽紛的空間和樂器便興奮地尖叫、奔跑,一時之間無法靜下來。直到我開始演奏吉他,輕輕唱起哈囉歌,文文才留意到我,慢慢走過來想要拍打吉他;我邀請他用手指撥動琴弦、手掌拍拍琴面,接著引導他感受聲波帶來的震動,漸漸地,文文把注意力轉移到吉他上,並且跟著我哼唱。但是很快地又忍不住環視教室,興奮地尋找下一個好玩的物品。我瞄一眼教室內的物品,心想或許可以結合顏色與音樂進行配對遊戲。

「紅色的東西在哪裡?紅色的東西在哪裡?文文幫忙找出來,紅色的牆壁在這裡。」文文一邊尖叫,一邊輕拍紅色的牆面,接著奔向地上的紅色小鼓,跟著音樂尋找對應顏色;雖然無法跟唱,但是文文很專注地聆聽歌詞。幾輪顏色配對後,我們更熟悉教室環境,文文也終於緩和下來,可以嘗試其他活動。

隔週上課,文文在哈囉歌之後,馬上提議玩「顏色配對」遊戲,於是我揹著吉他,與文文走遍教室每個角落,邊找邊唱。顏色配對遊戲成了治療中的小儀式,雖然只是暖身,卻讓我更了解文文。從不斷尖叫衝刺、堅持從紅色開始,到一個月後,文文不僅能跟著我一起唱出旋律,填入歌詞,也願意嘗試從紅色以外的顏色開始尋找。音樂遊戲除了幫助建立關係,也能透過像這樣目標性的活動,輔助個案需加強的能力,例如專注力與口語表達。

除了利用教室環境,彩虹律音鐘也是個實用的道具,七彩的顏色有對應的音高:Do(紅)、Re(橙)、Mi(黃)、Fa(綠)、Sol(藍)、La(靛)、Si(紫)到Do(紅)完整的八度,在音樂治療師的設計下,律音鐘能玩出有趣多變的活動。剛開始文文只能接受彩虹順序Do、Re、Mi、Fa、Sol、La、Si、Do 的敲法,一個音都不能多或少;如果我突然敲了一個Sol,文文便會急忙推掉我的手,「不是這樣」,然後向我示範他認為正確且唯一的演奏方式。

幾週後,我提議加入文文最愛的〈小星星〉,示範完旋律後,文文竟然能馬上記起數字顏色,一音不差地演奏出來。驚喜之餘,我開始加入吉他伴奏,讓文文的〈小星星〉更加豐富,也讓他熟悉合作的氛圍;偶爾故意漏敲一個音,期待文文的反應。他大概覺得我很奇怪,怎麼敲都敲不好,「是這樣敲!」文文不厭其煩地指導如何演奏〈小星星〉。那時候的文文,還不會嘗試不同玩法。

隔了幾堂課,我們再次輪流敲奏律音鐘,他才突然理解這是一個遊戲。那一次他終於不再急迫地補齊樂句,不再執著於音高,反而能一起製造失誤,與我用律音鐘來往對話。從兩個音到四個音,慢慢加長旋律,甚至任意交換顏色。音樂可以包容、承載彼此想法,不管順序對錯、誰先誰後,輕巧地將每一顆音符串在一起,形成獨有的旋律。

音樂接龍除了培養合作觀念,也增加了彈性、挫折忍受度。

聽音樂說故事

電子琴也是音樂治療常見的夥伴;鍵盤樂器除了伴奏以外,還可以彈奏旋律,是使用率極高的樂器之一。

除了可以彈奏正常聲音之外,電子琴還有新奇的音效功能。文文發現這個功能後,總是樂此不疲地嘗試不同音效。一開始,我感到有點束手無策,因為電子琴太過吸引他的注意力,缺少了互動機會。幾次探索後,我們開始利用電子琴的功能,例如將節拍器叮叮叮的聲音當作倒數計時炸彈!我們開始輪流演奏,一個人彈電子琴,另一個人跟著節奏舞動身體,當時間即將結束,便會播放節拍器音效當作倒數二十秒提醒,得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收尾才算成功。

音樂彷彿一面鏡子,常常能映射出我們內心最在乎或當下最真實的情緒。

某次文文最喜歡的外太空音效出現時,他決定佈置外太空場景,用教室的道具圍繞著我,作成一艘巨大太空船,然後爬進來擔任駕駛員,我則擔任後勤和演奏家。太空船發射後,文文很專注地左顧右盼,一會兒憂心地提醒要閃躲外星人的攻擊,一會兒告訴我火星在前面準備減速轉彎,在電子琴的音樂伴奏下,文文彷彿帶我經歷了一場刺激的外太空之旅,最後,我們平安地降落在地球上,一同向可怕的外星人揮手道別。
音樂的無形與有形

感謝音樂的自由,讓我們得以穿梭虛實,到另一世界恣意飛翔。然而音樂可以虛幻無形,也可以非常具體明白,例如:進行曲一貫的速度與節拍,使人們可以搭配口號與步伐前進;圓舞曲的三拍子,則讓人不自覺跟著搖擺身體。音樂治療師可以使用音樂框架,快速轉換情境;也可以將特定字詞放入樂曲中,加強語言遲緩的個案重複練習;或是在樂句最後兩個字留白,引導個案說出詞句,增加互動機會。

每次療程的哈囉歌和再見歌,同樣有框架意涵。哈囉歌讓文文調整身心、準備進入療程;再見歌提醒文文課程即將結束。有時候,文文不想唱再見歌,因為他還不想下課,這時我會透過再見歌回顧課堂的活動,歌曲結束,文文也複習了今天的內容,便比較能接受離別了。雖然乍看毫不重要,但其實每次的哈囉、再見歌,都在讓我們學習界線的設立!
閱讀完整內容
張老師月刊2022/10月 第538期

本文摘錄自‎

早療兒童的音樂之旅

張老師月刊

2022/10月 第5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