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咖啡,戒斷症上身?

如果有一天,世界上的咖啡都不見了,相信大家的心情一定會非常失落,但除了心情,其實生理上的反應,也同樣會讓你相當難受,這就是所謂的:咖啡戒斷症。
你對咖啡產生依賴了嗎?

咖啡是當今世上,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根據2011 至2012 年的調查,美國的中年人,一天攝取約188 毫克咖啡因。但是飲用咖啡,並非完全沒有副作用(1),其中的咖啡因,會對身體產生一定影響,進而出現依賴的狀況。當習慣喝咖啡的人,突然沒有咖啡可以喝,就有可能產生戒斷症。突然戒除咖啡因,最著名的症狀是頭痛,最早在1952 年便已被描述(2),1960 年代後期的研究報告說,異常嗜睡和煩躁,也是常見症狀之一(3)。戒斷症狀不僅與大量攝入咖啡因有關,即使每天攝入只有100 mg 咖啡因的人,也會出現頭痛、疲勞、嗜睡和活動能力下降的戒斷症狀(4)。在DSM-5(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2013 年) 中,咖啡因戒斷綜合症已添加到物質使用障礙列表,這樣的戒斷症現象,大約會持續2 到9 天。

咖啡戒斷症成因

咖啡因在許多層面影響人體,進而造成戒斷症狀產生。例如,咖啡因會讓血管收縮,當失去咖啡因之後,大腦面對突然增加的血流量,則會造成頭痛。此外,咖啡因的結構與腺苷類似,腺苷對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當我們攝取咖啡因, 咖啡因與腺苷競爭,讓我們得以維持精神活躍,不過身體也會代償、產生更多腺苷受器,當沒有咖啡因,反而會覺得精神更不好。

有科學家認為,咖啡的戒斷症不能單純以咖啡因的藥理作用來解釋,畢竟咖啡因戒斷症狀的發作,與發生率之間, 存在很大差異(5)。比如戒斷症的頭痛患病率從9%到100% (6) 不等。在經歷頭痛的個體中,高峰發作的時間差異很大,從戒斷27 至51 小時不等(4)。因此,咖啡因應該不只從生理的角度造成依賴,心理因素也佔據很大的部分。

沒喝咖啡,多久會產生症狀?

多久沒喝咖啡,會產生戒斷症狀呢?許多咖啡因戒斷的實驗,會進行比較長的時間,雖然長期剝奪, 提供觀察臨床症狀比較好的機會,但長期剝奪在日常生活中相對較少見,一般人較常遇到短期咖啡因的剝奪,比方說,今天早上突然沒喝到咖啡。有篇研究就針對這樣的狀況,進行雙盲測試,給予250 mg 咖啡因或安慰劑後4 小時,在中午對31 名男女咖啡飲用者,分別測試兩次。這項研究的結果證實,在正常的過夜禁食後,咖啡因被剝奪僅幾個小時,普通的咖啡飲用者就會出現一些戒斷症狀,包括心理症狀,以及生理症狀如嗜睡、疲勞、活力下降等等(7)。不過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在戒斷症發作後給予咖啡因,症狀會在45 分鐘之內得到緩解(8)。

慢慢減少咖啡因的使用量,會得到舒緩

該如何減輕戒斷症狀呢?或許慢慢減少劑量,是不錯的選擇。一個實驗找來9 名習慣飲用咖啡者,從飲食限制咖啡因33.5 小時。咖啡因剝奪,可以通過服用膠囊來控制,這些膠囊含有每個受試者每日的咖啡因攝入量,分別是0%、50%,以及100%。

在咖啡因剝奪的24 小時之後,發現完全剝奪的組別,其頭痛、呆滯和疲倦的症狀最為嚴重,而減少一半咖啡因的組別,竟然和沒減少劑量的狀況差不多,該結果暗示,保留一半的咖啡因,足以減緩戒斷症的發生。不過該實驗的受驗人數比較少,且受試者每日平均攝取686.4 + 47.7 mg的咖啡因,相較正常人而言高出許多,即使減少一半,尚還有300 多毫克的咖啡因,因此,這部分的結果,還需要更多的研究確認(9)。
咖啡因的安慰劑效應

除了逐步減少咖啡因的劑量,安慰劑作用也是常見的方式。藥物治療效果,通常有兩個部分,即治療本身的直接作用(治療作用),以及預期治療的作用(安慰劑作用),而咖啡因被發現也有同等作用。

研究發現,只要簡單地相信攝入了咖啡因,即使沒有攝入咖啡因,也可以減輕咖啡因戒斷症狀。同樣是無咖啡因咖啡,被告知自己正在喝含咖啡因咖啡的參與者,與被告知喝了無咖啡因咖啡的參與者相比,在喝了咖啡後的戒斷症分數(CWSQ)明顯降低。這樣安慰劑的效果,對於注意力降低、嗜睡和疲倦效果比較好,不過其他咖啡因戒斷症狀,例如噁心與頭痛,並未受到預期操縱的明顯影響,這部分可能因為症狀出現的時間較慢,而實驗還來不及看到差別(10)。
負安慰劑(nocebo) 效應

除了安慰劑效應, 科學家也發現負安慰劑效應,當某人預期終止治療會導致負面結果時,這些預期會導致負面安慰劑(nocebo) 效應。比如中斷外科手術裡,恢復患者的靜脈嗎啡劑量,會發現那些意識到自己的劑量被中斷的患者,比起被偷偷中斷嗎啡治療的患者疼痛率更高(11)。

在研究中,也證實咖啡有相同的作用(圖一)。將中度至重度咖啡因消費者,進行咖啡因減量的實驗,三組咖啡飲用者的咖啡因劑量,在五天內,從每天300 mg 逐漸減少到0 mg,並且每天向其報告戒斷症狀。不同組別接收到的減量訊息不同,公開減少組得到了有關劑量減少的準確訊息、盲組沒有任何劑量訊息,而欺騙性減少組則告知錯誤的訊息,說明提示劑量應保持300 mg 持續三天,然後降至0 mg。
結果表明戒斷嚴重程度, 受劑量訊息影響很大。在「欺騙減少組」和「公開減少組」可以明顯看出差異。星期一和星期二,當這些組別接受相似劑量訊息時,他們的戒斷症狀差異不大,但是訊息在星期三和星期四,開始出現較大差異,而戒斷症也出現不同的結果。鑑於他們接受了相同劑量的咖啡因,因此,每日差異應該是由心理因素造成,或許欺騙減少組代表的就是安慰劑效應,而公開減少組反映出負安慰劑效應。這樣的結果可以推論,在不知道劑量的狀況下減少咖啡因,應該會更輕鬆(12)。
咖啡依賴,可能來自對咖啡因的期待

2018 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為了研究人們對於咖啡因的期待,找來87 位一般的咖啡消費者,在中斷16 小時的咖啡因之後,進行兩天的實驗(圖二)。實驗分成四組,告訴他們有咖啡因及無咖啡因、真的有喝到及沒喝到。從戒斷症評分能夠看到,告訴他們有咖啡因、實際沒有,以及告知無咖啡因、實際上有的組別分數差不多,這也部分印證前面提到安慰劑與負安慰劑效應。

對於咖啡因的期待,是很有趣的結果,也是本篇研究的重點。就算實際上沒有咖啡因,被告知有咖啡因的組別,對於咖啡因的渴望,都明顯減少;被告知無咖啡因的組別,就算真的喝到咖啡因,也無法完全滿足心理對於咖啡的渴望(8)。因此,喜歡喝咖啡,可能不見得是因為咖啡的味道,而是你的大腦,對於咖啡因的渴望。

結語

如果有一天,咖啡消失了,咖啡迷們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前面提到關於咖啡戒斷的諸多症狀,不過這種生理上對咖啡因的需求、不難克服。茶、巧克力,甚至是可樂,也都能夠提供咖啡因,即使真的沒有,至多九天之後,不舒服的症狀也會消失,最讓人難受的,反而會是心裡對於咖啡風味的美好回憶吧!

閱讀完整內容
C³offee 咖啡誌vol.29

本文摘錄自‎

沒了咖啡,戒斷症上身?

C³offee 咖啡誌

2021/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