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有戀愛腦?

儘管戀愛激發了多巴胺,帶給人們巨大的快樂繼而上癮,6個月後神經傳導物質還是會無可避免地下降,激情的火焰熄滅後,戀人的缺點便無所遁形了。

撰文/ 蒙宛筠 圖片/ Freepik


愛情其實是一種融合了性行為、友誼、親密感、以及相互承諾的複雜狀態,身為人類的我們都很有可能掉進愛情的漩渦裡無法自拔。有這種狀態產生,其實是因為人類為了提升生存機會及生活品質,需要以愛情來維繫與伴侶間的關係,並且根據生命階段和持續時間的不同出現變化。簡言之,我們都有可能陷入戀愛腦的狀態。然而什麼是戀愛腦呢?

戀愛腦5大特徵

戀愛腦(lovestruck)是個新興的網路流行用語,這樣的人通常會有以下特徵:

1.談戀愛後,便將所有時間、精力、心力大部分花在愛人身上,嚴重影響原本的工作表現或生活樣態,脫離原本的社交圈,甚至家人。

2.一旦無法見到對方或發生爭執時,就吃不下、睡不好、情緒悲傷或憂鬱。

3.凡事以愛人的意見為主,遵從對方說的話。

4.把愛人身旁的異性或阻礙戀情的人全都當作假想敵。

5.愛得很卑微,有爭執時通常認為是自己的錯,對方做錯事,也認定因為自己不夠好,才會讓對方犯錯。

多數陷入戀愛腦狀態的人,很可能缺少戀愛經驗,或在戀愛經驗裡充滿挫折,這樣的人很容易對自己的外貌與特質沒自信,對於自己是不是能被他人所愛充滿了疑惑,當身旁無人可商量,且一感受到與熱戀相同的生理反應(例如:心跳加快、臉紅、說話結巴⋯⋯)時,很容易把當下的人與事聯結起來,然後認定「我戀愛了」的感覺,但實際上我們真的戀愛了嗎?

心理學家Dutton和Aron在1974年設計了有名的「吊橋實驗」,男性受試者被分為兩組,一組走在穩固的橋上、一組則走上搖晃劇烈的吊橋,橋中央會有一位女性幫他們做問卷,結束後會遞給男性一支手機號碼,告知若想知道實驗結果就撥給她,實驗結束後發現會撥打這支號碼的男性大多是吊橋組的男性。產生這樣的結果,是因為這些男性受試者把自己對吊橋搖晃的害怕反應(如:心跳加速),誤當成是自己對這名女性有好感,錯誤解讀了自己的生理反應。

近期新聞報導一則女大生為愛走赴緬甸詐騙集團的案件,也解釋了女大生為什麼明知緬甸危險,仍執意前往甚至滯留緬甸,很可能是女大生把自己對於陌生情境的害怕反應,誤解為是自己期待見到男友的戀愛反應。除了身體感覺以外,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同時影響我們的判斷。

多巴胺開啟的瘋狂旅程

Marazziti 教授發表在美國雜誌CNS Spectrums的研究中發現戀愛腦內的多巴胺濃度較高,這解釋了人墜入愛河時的情緒狀態和心情:「快樂」、「精力充沛」、「渴望精神與性的結合」以及這段關係帶來的愉悅感。戀愛時,大腦中的血清素會減少,與快樂及滿足感相關的多巴胺會進入血液循環,對戀愛中的人來說,落入情網就像展開一段瘋狂旅程,人會一直處在情緒高亢、狂喜的狀態,戀人的反應讓我們隨時充滿歡喜,一見不到對方,就陷入頹廢、絕望狀態。儘管戀愛激發了多巴胺,帶給人們巨大的快樂繼而上癮,6個月後神經傳導物質仍將無可避免地下降,激情的火焰熄滅後,戀人的缺點便無所遁形了。有些人為了維持這種愉悅的感受,選擇不斷地更換伴侶,甚至性成癮。但僅追求感受上的愉悅,很難讓人進入穩定的戀愛關係。

除了多巴胺的影響外,腦內的催產素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當我們與伴侶發生性行為時,催產素會製造愉悅的感覺,與伴侶相互連結時,會製造出信任和友善的感受,但同時會對伴侶以外的對象展現不信任、挑釁的態度。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智商在線、不受大腦、身體感覺和反應影響不自覺地落入戀愛腦的狀態呢?

保持清醒的5撇步

1.澄清對愛情的期待,重視自己的感覺及想法

無論我們到哪個年紀,都渴望被人疼愛,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感覺和想法。有時候會因為害怕期待落空,或被喜歡的對象拒絕,有些人可能選擇捨棄或不承認自己需要愛情,這時就很難重視和發現自己的感覺和想法,當我們抗拒承認自己的需求時,就很難釐清對愛情的期待。別總為自己的缺點感到自卑,也不用因無法達到另一半的期待,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每個人都是重要而獨特的存在,不會是沒用的。

2.能持續下去的戀情,即是包容彼此的缺點往前邁進

當一對戀人相愛時,戀愛的初期往往只看見彼此好的一面,為了維持美好的形象,對方的要求總會說好,但戀愛超過半年,多巴胺濃度下降後,愛人的缺點逐漸慢慢浮現,感情於是開始接受考驗,但這是正常的現象,畢竟每個人都同時擁有優缺點。擁有成熟戀愛觀的人能包容他人有不同價值觀、想法和缺點,發生衝突時會想辦法溝通,不會強逼你成為他期待的洋娃娃。因此當你們考慮進入婚姻時,需要思考的是:「你願意與這人(包含他的缺點)相伴一生嗎?」

3.成熟的戀愛關係中沒有誰該遷就誰,互惠、互享、互相、互諒

生活中常常出現這種現象:若子女到了30歲仍然沒有交往對象,就會被父母逼著去相親。有些孩子為向父母交代,就找了還能接受的對象論及婚嫁,卻可能落得離婚收場。早期教育沒有教導我們該如何談戀愛,也不曉得怎麼找尋適合的人,更不了解適合自己的對象究竟該具備怎樣的特質。因此,我們匆忙地走入婚姻,按著社會認同的節奏前進(結婚、生子、栽培孩子⋯⋯),從未好好了解對方和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一段理想的關係,會從互相交換個人資訊開始,對方會想與你分享他的一切、將你介紹給自己的朋友、家人。你也能藉機了解自己是不是喜歡對方的生活、社交圈、喜好等等。逐步認識後,同時也須了解彼此的價值觀(例如:金錢、生活習慣、家庭觀⋯⋯)是否一致?倘若不一致時,你們是否能溝通協調並取得共識?有資源時是否會分享給對方?遇到困難時,對方是否會體諒你的處境?會不會關懷照顧你?還是只倚賴你解決他生活中的大小事?這都是需要好好思考的狀況。

4.別讓感覺和情緒成為決策的唯一依據

當我們有負面情緒或爭吵時,通常很難說出好聽話,因此別在爭吵時做重要決定。身體感覺有時會被環境、事件、人影響,導致我們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釐清自己的感覺後,先冷靜下來,再思考事情是否真如自己想像?有無其他的可能性?協助自己多角度思考後再做決策,才能避免受戀愛腦影響。

5.尊重自己的感受,拒絕不合理的傷害及要求

戀愛觀不成熟的伴侶,會利用言語或行為脅迫的方式要求對方按他所說的做,但經營關係時,應尊重彼此感受,傾聽彼此意見,再協調出共識,最終決定彼此同意的行為,包含發生性行為。

此篇文章帶領大家從大腦、生理、心理層面不同面向理解戀愛腦後,期望大家能更了解自己期待怎樣的戀愛關係,並辨認出誰才是自己的Mr.Right,祝福大家能在探索戀愛的路途上順利前進。

蒙宛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文山職能工作坊臨床心理師,同時也是位家庭照顧者,專長為長照、精神疾病處理、多元性別友善支持。擅長治療學派為接受與承諾心理治療。
詳細更多關於我:https://linktr.ee/joan_210217
https://www.facebook.com/joan210217
閱讀完整內容
張老師月刊2023/7月 第547期

本文摘錄自‎

為什麼我們會有戀愛腦?

張老師月刊

2023/7月 第5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