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2成孕婦貧血,營養師:孕期大補鐵,這樣補才有效!
依據統計,台灣有近兩成孕媽咪們有貧血現象,孕期貧血可能增加妊娠併發症風險,影響胎兒未來發展與健康,掌握孕期營養補充4大關鍵,加上營養師教媽咪們正確補鐵,一起把孕期大補鐵補好補滿! 整理/林宜屏 資料來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圖片來源/photo-ac依據統計,我國懷孕婦女在孕期第24~28週的貧血檢驗,結果異常的比率為17.6%(以第二孕期血紅素<10.5g/dL判斷),國民健康署提醒,懷孕媽媽們需要更注意孕期飲食攝取,避免血紅素低於標準值,而出現所謂的「孕媽咪貧血現象」。 孕期貧血可能增加妊娠併發症風險,影響胎兒未來發展與健康,應善用公費產檢,及注意孕期鐵、葉酸、維生素B12及蛋白質四大關鍵營養素的補充。 孕期貧血潛藏危機,母嬰都受影響 孕媽咪的營養狀況與胎兒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在懷孕的過程中,懷孕婦女會因生理變化而增加血液量,以供胎兒生長,此時鐵、葉酸及維生素B12攝取不足,易產生孕期貧血情形。 造成貧血的原因主要有遺傳、疾病或營養素攝取不足,若孕媽咪在懷孕第12週前的產檢血液常規檢驗時發現貧血,建議就醫以釐清貧血成因為先天遺傳性或營養素缺乏等因素,若產前貧血將增加產前、生產及產後妊娠併發症與胎兒健康危害的風險。 根據國外文獻指出,孕期診斷為貧血的孕婦,發生妊娠高血壓風險為孕期未患貧血孕婦的1.5倍、發生妊娠糖尿病風險為1.2倍。此外,有產前貧血孕媽咪所生新生兒,入住加護病房的風險為未有產前貧血者的1.2倍、發生產前胎兒窘迫為1.2倍。 孕期貧血可能造成胎兒過小、發生早產、發展遲緩、注意力不足、智力障礙及兒童時期罹患癌症的風險上升,甚至增加周產期死亡率等,貧血也會讓孕產婦心肺負擔加重,增加子宮收縮不良、難產、周產期憂鬱等發生機率。 孕婦若長期貧血會造成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展遲滯及容易引發早產。鐵的補充除了供應孕婦本身及胎兒所需外,並可貯存在胎兒體內,以供嬰兒出生後四個月內使用。參考「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育齡婦女及懷孕婦女每天攝取鐵量為15毫克鐵,懷孕第三期的婦女每天攝取鐵量應增加到45毫克鐵,富含鐵質的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紅肉、肝腎內臟、貝類等。
孕婦貧血,營養補充4大關鍵 國民健康署提醒,懷孕期間攝取足夠營養素,如:鐵、葉酸、維生素B12等,可預防貧血的發生,若有任何飲食或補充營養素的問題,可洽詢營養師進行營養評估及飲食指導,或經醫師指示下使用營養補充劑,以改善貧血症狀。 國民健康署提供營養攝取4招,幫助孕媽咪在日常飲食中攝取關鍵營養素,預防因營養素缺乏而發生貧血: 深綠蔬菜補葉酸: 孕媽咪們可以透過每日攝取1至2碗的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紅莧菜、空心菜等),來達到懷孕期間每日需攝取600微克(μg)葉酸的建議量,其他包括肝臟、豆類(如:黃豆、黑豆)、芭樂等,也是補充葉酸的選擇。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可以在懷孕前3個月就開始留意葉酸的補充,不僅有助於預防貧血,還能幫助胎兒正常發育與成長及神經系統的發展。 2.肝臟海鮮富含鐵: 肝臟類(如:豬肝)、海鮮類(如:文蛤、章魚)和紅肉類等富含鐵質,懷孕期間建議每日需攝取15毫克(mg)的鐵質,若在第三孕期(29週以後)及哺乳中的媽咪,則需要增加鐵質的攝取至每日45毫克(mg)。此外,在飯後2小時內食用富含維生C的水果(如:橘子、小番茄、芭樂等)也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 3.充足攝取B12: 懷孕時每日攝取2.6微克(μg)維生素B12能增進胎兒的神經系統健康。可以透過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如:肉類、海鮮類、蛋、乳品)或是紫菜等食物補充。 4.豆魚蛋肉幫造血: 豆魚蛋肉所提供的蛋白質為身體提供足夠的造血元素。懷孕期間孕媽咪應注意蛋白質的補充,比平時額外攝取10公克(g)的蛋白質,也要注意蛋白質的來源一半以上應來自優質蛋白質,如:黃豆、毛豆、黑豆與相關製品,或乳製品、魚、蛋、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