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快速補救雙方誤會:傳遞文字訊息時,我們會認為其他人也能輕易理解我們想說什麼,就像當面交談一樣。
但實情是,面對面互動時,你可以輕易地跟某個交情好的朋友開玩笑,如果把同樣的玩笑話透過文字傳達,字面上讀起來會有敵意,無論你在句子後附上了多少個表情符號。
例如一位攝影師想要暗示顧客自己的服務正走向高端市場,在email報價時寫了一句「不確定您是否負擔的起」。如果面對面交談,這位攝影師可以很快察覺對方不悅,用補充說明或其他方式彌補說錯話,並即時處理,但用文字傳遞訊息較不容易做到立刻察覺、補救。 3.讓對方感受到「你專心和他交流」:線上會議雖然能看到對方,但這和看著對方眼睛說話不同。
芬蘭坦佩雷大學心理學教授賈里.希塔寧(Jari Hietanen)表示,「當我們進行眼神交流時,等於告訴對方,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我們之間的溝通是開放的,我們可以互動。」適當的眼神交流,增進對彼此了解,使我們顯得更值得信賴、有吸引力。
希塔寧的團隊曾做過一項實驗,讓受試者看人臉模型,一些受試者被告知他們看到的人臉也會回看到他們,而其他參與者被告知人臉不能看到他們。結果團隊發現,當受試者知道自己會被注視時,會變得更加精力充沛和投入。當受試著者認為不會被看見時,沒有任何效果。
疫情使我們被迫擁抱虛擬生活,但相比文字、語音,我們的眼睛、肢體和微表情,都在強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面對面的互動遠比我們想像得重要得多。(編譯.整理 / 邵蓓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