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寶寶抵抗力這樣吃

秋季氣溫由熱轉涼,日夜溫差變化大,小朋友最怕這種溫差突然改變,身體來不及適應就容易生病。因此,秋冬孩子最常有腸胃、皮膚、鼻子過敏三大問題,到底秋冬孩子該怎麼增加抵抗力呢?看中醫怎麼說。

採訪撰文/林宜屏  諮詢/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中醫)主任黃中瑀 圖片來源/photo-ac


又到了季節轉換的秋冬,你家的寶寶準備好度過這個季節了嗎?

秋冬最常腸胃、皮膚、鼻子過敏

中醫理論中,秋天是屬「肺」的季節,五臟屬肺,秋天空氣較為乾燥,而人體肺臟較為嬌嫩最怕燥邪來襲,因此秋天適合養肺,而肺跟大腸相表裡,所以肺臟受涼進一步會影響腸道消化系統,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中醫)主任黃中瑀指出,這也是為什麼秋冬之際,孩童會產生很多腸胃的問題。

此外,季節轉換時孩子容易皮膚癢、皮膚過敏、鼻子過敏,在門診中,黃中瑀主任發現今年來看鼻子過敏的孩童們蠻多的。這是因為秋季氣溫由熱轉涼,日夜溫差變化大,小朋友最怕這種溫差突然改變,身體來不及適應或者做保暖準備,就容易著涼感冒;再加上今年很容易下雨,空氣潮濕、濕度高,身體就容易濕熱、濕濁。

濕熱,為中醫名詞術語,為致病因素,屬於「六淫」中的兩邪。六淫為中醫學名詞,包括: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源於外界導致人身病氣的元素。正常情況下,風、寒、暑、濕、燥、火是自然界四季氣候變化的表現,稱為「六氣」。

六氣有利於萬物生長,人體的生理也與四季六氣的變化相適應,所以一般不易使人生病。但是如果當氣候變化異常,六氣太過、不及或氣候變化急遽,如暴寒或暴熱,六氣成為致病的因素,此時稱為「六淫」。「淫」字義是過度的意思,六淫邪氣大多經由肌表或口鼻侵入人體而引起外感病,故又稱為外感六淫。

六淫致病多與季節、居處環境有關,例如:春季多風病,夏季多暑病,長夏多濕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所謂「濕」,通常指「水濕」,分為「外濕」和「內濕」兩種。外濕屬於外邪,稱為濕邪,多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特性;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熱,也是一種邪氣,致病具有炎熱升騰等特性,稱為火熱之邪。熱也可以因身體臟腑功能失調產生,稱為內熱。火熱之邪侵犯人體或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產生內熱時可導致熱證,熱證是感受外邪,或人體機能活動亢進,陽盛陰衰的證候。熱證的臨床表現:身體發熱,口渴喜歡喝冷飲,面紅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乾。

濕熱、濕濁會讓腸胃脹氣,小朋友胃口就變差。悶熱天氣中,會衍生許多腸胃道的問題。因為「濕」愈積愈多、塞滿身體,就會化「熱」,使得消化功能低下,導致許多病理產物產生,讓人感到不適。

胃口一差後,再加上天氣、溫度不穩定,就容易跟一些感冒症狀結合在一起,所以入秋後,門診中看到小朋友最多是這種現象。加上常下雨,濕疹也容易上身。

入秋日夜溫差大,保暖要做好!

秋冬之際,孩子需要加強的免疫力,主要是針對腸胃跟呼吸道、皮膚方面的養生。

黃中瑀主任提醒爸媽們,第一點就是保暖!入秋日夜溫差大,很多時候白天比較熱,太陽下山入夜後變涼,早晚溫差大,所以很容易著涼使人感冒,衣服、棉被要逐漸添加。

尤其是老年人跟小孩因為代謝低,循環差,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很敏感,在這個季節更應注意保暖,所謂預防重於治療,懂得適時調攝,必能常保身體的安康。

所以,小朋友早上衣服一定要穿。很多小朋友一起床都不喜歡穿衣服,碰到一早氣溫低,就很容易感冒!尤其像異位性皮膚炎、濕疹等,皮膚過敏的小朋友,如果這個時候著涼,大概晚上半夜就開始全身抓了,有時候感冒如果退掉的話,也許濕疹就跟著退,變成感冒症狀不會出來,但是這時候變成用類似濕疹、感冒來處理的話,孩子的濕疹反而退得快。


▲(左)冷飲會發生連鎖發應,引起皮膚癢、鼻水流。(右)水果要放到接近室溫再吃,以免引起身體不適。

忌冷飲!著涼會加重皮膚不適

黃中瑀主任也特別提醒,如果本身濕疹或是異位性皮膚炎體質的小朋友,症狀不一定有感冒症狀,但小朋友的皮膚會先癢起來,然後抓不停,所以很多媽媽會覺得為什麼秋天以後小朋友皮膚癢得特別兇?其實,這時候小朋友可能已經有稍微著涼了!

加上今年氣候又特別乾、特別燥熱,很多小朋友身體感到燥熱、容易口渴,就喜歡喝飲料,飲料一喝,孩子鼻水就開始流,很明顯會直接知道孩子身體著涼了。如果真的想喝飲料解渴的話,盡量將飲料放到至少常溫狀態,不要喝過於冰冷的水。最主要是冰的吃下去,不只皮膚癢,鼻水也會跟著流出來。而且冰的東西吃了,症狀特別容易反應在下肢,腳會特別容易癢,因為中醫說寒氣水是往下,所以會引起肺脹、腳脹。肺很怕寒,肺又主皮膚、鼻子,自然就會發生連鎖發應,引起皮膚癢、鼻水流。尤其這段時間溫差在改變,空氣很濕、很悶,如果皮膚已經不舒服了,那麼味道重的料理也先暫時不吃。

此外,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水果!因為水果大多就是放在冰箱冷藏狀態,所以要讓小朋友吃的時候,最好擺放到接近室溫後再吃,比較不會引起身體不適。

秋冬食療,杏仁茶為首選

秋冬如果想一邊透過食療來提高免疫力的話,黃中瑀主任建議,最簡單的就是杏仁茶。

杏仁茶性質溫和,味苦、微溫,可以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溫熱喝對皮膚的滋潤、呼吸道保養有幫助,有時候天氣慢慢變冷,會有一些感染現象會出來,杏仁茶本身對皮膚的滋潤也會有幫助,但是零食上面的杏仁果,吃了容易引發過敏、導致皮膚癢,可能要稍微注意一下。

這是因為零食中堅果裡的是「杏仁果」(Almo nd),其實是扁桃樹的種子,正確名稱叫做「扁桃仁」;而杏仁茶當中的「杏仁」(Apricot),則是杏桃樹的種子。但兩者都被坊間廣泛稱做「杏仁」。


▲(左)秋冬食療,杏仁茶為首選。(右)腸胃弱者小朋友,尤其比較容易拉肚軟便的,可以服用四神湯。

腸胃弱的小朋友,可以吃四神湯

另外腸胃弱者小朋友,尤其比較容易拉肚軟便的,可以服用四神湯。四神湯顧名思義是由四味藥材所組成──山藥、茯苓、芡實、蓮子。此四種藥材溫和,皆有平補脾胃的功能,是一帖適合全家大小食用的藥膳。

但四神湯吃多容易便秘,因為四神湯對水分吸收好,腸道水分吸收較多,有些腸胃弱、胃口比較差的小朋友,喝四神湯喝會比較開胃、比較不會拉肚子。

濕熱體質的民眾平時可以喝一點「四神湯」,裡面包含茯苓、薏仁、芡實和蓮子,可以健脾利濕,幫忙腸胃的消化。而山藥、茯苓那些,都是屬於利水的,會把水分整個洗掉。

那什麼叫做喝多呢?黃中瑀主任說,因人而異,如果吃一吃以後,大便變比較乾、比較硬的話,就要停了。

紅豆、綠豆薏仁止瀉、皮膚保養效果佳

另外,紅豆、綠豆薏仁湯的止瀉與皮膚保養,兩方面效果也不錯。《本草綱目》記載,「薏苡仁,陽明藥也,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治以陽明為本,故拘攣筋急,風痹者用之。土能勝水除濕,故泄瀉、水腫用之。」此外,薏仁可健脾補肺、清熱利濕。《中國藥植物鑑》記載:「(薏仁)治肺水腫,濕性肋膜炎,排尿障礙,慢性胃腸病,慢性潰瘍。」

有些腸胃弱、易出現腹瀉或脹氣的小朋友,綠豆可能會對腸道產生刺激,加重腸胃不適的症狀,選擇紅豆薏仁湯會比綠豆薏仁湯好。

便祕其實就是一種過敏

但如果有些小朋友本身會比較便秘,那麼紅豆薏仁可能也不適合吃,因為便秘其實是一種過敏!因為秋天這個天氣,小朋友大多不喜歡喝水,但水分如果不夠,腸胃就會不舒服,容易產生脹氣。這時期小朋友很多夜哭,晚上睡不好,就是因為腸胃問題!腸胃脹氣,晚上就沒辦法好睡,再加上踢被子的話,孩子鼻子就會著涼過敏,秋冬季節很多孩子的不舒服,就是這樣一整個流程所導致的結果。


▲從兩眼間的印堂跟山根按摩,可以舒緩不適。

穴道保養:印堂穴、山根穴、血海穴

除了食療,中醫理論中也能透過穴道保養。爸媽們可以在小朋友洗完澡後,趁著身體還熱呼呼的時候,先幫孩子把衣服穿好,不要著涼,再從印堂眉心到兩個眼睛中間的山根,延伸到鼻頭那邊,做一個按摩。

「印堂穴」在兩眉連線的中點,主要功用是清頭明目,通鼻開竅;中醫理論認為,「鼻為肺之竅」,鼻子是呼吸的重要通道。兩眼之間是鼻子的起點,也叫做「山根」,又稱「健康宮」或「山根穴」。

爸媽們可以先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按摩印堂穴,並作輕柔和緩的揉動,以局部感覺發麻、發脹為宜,一般輕揉2分鐘。接著從山根往印堂方向推上去,輕輕地按摩推一推,這樣有些鼻子過敏,容易鼻塞、流鼻水的小朋友,症狀會比較緩解。塞在裡面的鼻涕、痰,比較容易清出來,孩子晚上會比較好睡。此外,小朋友皮膚在秋冬季節容易乾燥,爸媽們可以用嬰兒油、護膚油推一推,讓孩子皮膚比較滋潤一點。皮膚穴道一般常講就是「曲池穴」,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大腿內側上面兩寸的「血海穴」,那邊稍微熱敷按摩,對於腸胃脹氣也是會有幫助,因為血海屬脾經穴道,對脹氣消化功能會有幫助。

手腳下肢容易癢的小朋友,建議身體比較熱,血液循環較好的時候,稍微按一按,下肢皮膚癢會比較改善。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海,水流歸聚處,指穴位。穴近膝部,主治血證,故名。位於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可調血清血,宣通下焦。

如果小朋友腳在癢、手已經有濕疹的話,飲料真的不能喝,腸胃虛弱的人對濕氣水分的代謝較弱,喝了冰冷飲品對囤積於手腳末梢的水分無法充分代謝吸收,容易造成濕疹水珠的發出。所以,腸胃弱的小孩,冰的飲料盡量不要喝。 閱讀完整內容
【嬰兒與母親】2024/11月 第577期

本文摘錄自‎

秋冬寶寶抵抗力這樣吃

【嬰兒與母親】

2024/11月 第577期